据中国上海门户网站:2005年是上海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绿化建设、河道整治、大气质量改善的成果是大家所有目共睹。如今,申城老百姓推开门窗,随处可见绿意葱葱;出门500米即可走进公园、绿地,享受绿色;原先的黑臭河道水体清了、臭味没了,河畔岸绿景美,已成了人水和谐的新景观。天在变蓝、地在变绿、河在变清,百姓脸上的笑容也更加舒心。来自市统计局城调队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市民对环保质量改善总体是肯定的,满意率为72%。
这仅仅是全市整体环境改善的一个侧面。在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倡导循环经济的今天,市委、市政府对重工业区、郊县环境整治及固体废气物治理十分重视。上海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十分显著,那些昔日的重工业区及落后郊区正在悄悄地变脸,逐渐向环保园区和生态农村转变;那些曾经的固体废弃物也正在“变废为宝”,逐渐消失在申城街头。
昔日闻名的“污染大户”吴淞工业区,其环境质量状况一度成为全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进程中的“绊脚石”。为此,历届市委、市政府都相当重视对吴淞工业区的环境整治。在申城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中,各级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努力,使吴淞工业区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现了从环境污染重工业区向绿色环保工业区的成功转变。
由于吴淞工业区是冶金、化工、建材和有色金属的老工业基地之一,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基础设施、技术工艺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节奏,环境欠账多,污染排放量大,工业区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居民们曾经叫苦不迭。
自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以来,根据《吴淞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实施纲要》,已关停了五钢公司四炼钢生产线、一钢公司化铁炉转炉炼钢、上海钢琴部件厂干燥窑生产线等40多条污染严重的生产线和上海铸管厂等17家企业,完成了上钢一厂2500高炉废气治理等24个整治项目。同时,完成工业区集中供热网络建设,区内47家企业全部进入集中供热网络,替代或拔除42台中小型燃煤锅炉,23台锅炉开展脱硫改造,全面完成燃煤锅炉的改造整治任务。
为了全面开展区内排污系统和河道整治,据宝山区区长吕民元透露,截至2004年12月,吴淞工业区已完成了12家市级重点监管企业污水排放口的规范化整治和在线监测设备安装,对171家企业进行了雨污水分流改造,实现了污染源纳管或达标排放。完成了工业区内水产路、铁力路、宝杨路、铁山路4条道路和2座雨水泵站、2座污水泵站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同时对区内老河浦、南黄泥塘、浅弄河、何家浜等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
粉尘污染一直是吴淞工业区的“老大难”问题,根据吴淞地区大气污染的特点,在原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区政府制订了烟粉尘和道路扬尘整治方案,完成了44条道路、26座码头、33户堆场的整治工作,完成工业区内污染较严重区域内的1515户居民的动迁。同时,还利用绿化的净气作用,努力推进绿化建设,主要是以公共绿地建设、生态林建设、道路绿带、主题公园建设、河道防护林带建设为主,企业拆旧建绿面积达到330公顷,工业区绿化覆盖率已达到20%之高。
经过7年的努力,吴淞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减,与整治前相比,2004年工业区粉尘排放总量下降了69.1%,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下降了34%,工业废水排放量削减了43.6%,化学耗氧量削减了43.5%,吴淞工业区内环境质量已达到国内同类工业区的先进水平,基本实现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目标,彻底改变了吴淞工业区重污染的形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