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江河口科技馆科普大课堂

2020年10月13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把脚踩在一汪“水面”上,随着水波荡漾,“鱼儿”纷纷游走。这是上海长江河口科技馆内借助光电效果设计的一个名叫“游鱼戏水”的互动场景。暑期以来,这里成了学生喜爱的地方。 

位于宝山区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内的上海长江河口科技馆,是一个以河口科技为主题的专业场馆。开馆不到两年,已接待参观者15万人次,成为200多所学校的校外课堂,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立体影像,展现奇妙海洋

在河口科技馆的4D影院,《海洋中的精灵》以立体的形式完整地呈现海洋的壮美辽阔,带领游客走进幽深而富饶的神秘世界,从奇异梦幻的珊瑚礁到日夜游泳的小海豚,从寄居海葵的小丑鱼到正在迁徙的座头鲸,令人叹为观止。 

这个120°环幕四维电影,结合影片情节,增加了震动、气泡、喷水等特效,让人身临其境。一个走出影院的小男孩摸着被“鲸鱼”喷湿的头发,兴奋地说:“影片中的很多知识其实我们都学过,但总是记不住,这次印象深刻啦!” 

河口科技馆51个展项涵盖了世界所有著名的河口和相关湿地。在“河口航行”体验区,游客可以自己驾驶一艘“游轮”,分别在亚马逊河口、哈德逊河口,长江河口和尼罗河河口四种不同的河口体验在江面上航行的感觉;在“沧海桑田”展示区,通过不同年代的海岸线,将长江河口2500年来演变成陆地的过程一一展示;在“天籁之音”体验区,戴上耳机,莱茵河口、多瑙河口等世界著名河流入海时的水声便“流”进耳中…… 

科普实验、科学常识与游戏融为一体

在60寸的触摸屏上,水流的形态随着小朋友的手势而不断改变。小学生周子浩俨然像个水利工程师,在他的引导下,从高山上流下的水被贮存至水库,经过发电、灌溉,再流进河流,最终又回到水库,形成一个循环。 

这个互动装置叫作“听话的水”,在快乐的活动中,周子浩明白了对水流的利用。随后,他又开始自己动手搭建“防汛堤坝”,只见他把沙包和各种构件堆在弯曲的水槽里,又摁了一下放水开关,大水呼啸着一泻而下,将他的“堤坝”冲得七零八落。但他并不气馁,再次尝试,先将沙包放在最底层,然后将小构件一个一个紧紧扣起来,这样的堤坝显得牢固许多。再摁一下放水开关,只见水流冲到堤坝前不得不放慢脚步,乖乖地从沙包的缝隙中流过。“我成功啦!”周子浩兴奋地跳起来。 

在河口科技馆,类似的活动每月都有。“极地探索”科普展通过多媒体技术和互动游戏,让参观者了解极地多姿多彩的生命和宏伟壮美的自然环境,理解极地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风暴潮体验”通过三维立体成像模拟台风过境的真实场景,利用卫星云图及其他气象学手段监测台风动向,自己动手利用不同的模型小块来搭建防汛坝,并可以通过不同强度的水冲击防汛坝,检验是否牢固;“模拟科考”带参观者登上模拟科考船,给人一种海上航行的感觉,并通过盐度计、采水器、六分仪专业仪器,收集有关于河口研究的数据。 

科普实验、科学常识与游戏融为一体,启迪了孩子们的探索精神。 

切身体验,唤醒环保意识

家住杨浦区的董女士刚把电视机遥控器的电池换下来,6岁的女儿就对她说:“废旧电池不能乱扔,我把它丢到楼下的专用回收箱里去。”听到这话,董女士高兴地笑了,看来这趟河口科技馆之行没有白去。 

上个双休日,董女士和丈夫带女儿去了趟河口科技馆。里面精彩的展览、有趣的游戏不仅让女儿获取了很多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切身体验中,女儿的环保意识更加增强了。 

“温室效应”模拟了海平面上升对上海地区的影响,告诉大家要节能减排,降低碳排量;“健康河口”从自然保护和城市发展的角度展示了理想中的河口面貌,有8个按钮,分别控制模拟从最糟糕的河口环境到最优质的河口环境情景,提醒人们河口资源很脆弱,人类应尽全力保护它;“污水净化”通过一个大型的模拟水管,展示了城市污水处理流程及饮用水净化过程,呼吁人们要树立节约用水的理念。 

一个个展项、一次次体验,唤起了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相关附件下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