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山临江公园挖出9门古炮

2020年10月13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据新闻晚报:11月22日1时30分,宝山区友谊路1号临江公园扩建工程工地,宝建集团的一辆挖土车正在开挖一条排水管道。硕大的抓斗插入土中,忽然抓斗一震,发出“嘭嘭”的抓刮声。工人们围上来,发现几个黑黄的大铁疙瘩散乱地被挖出地面,竟然是黑洞洞的炮管!震惊的工人们立刻拨打110报警。几分钟后警车、消防车赶到,发现这是几门锈迹斑斑的古代大炮,没有发现炮弹,对人并无威胁,但显然有重大历史研究价值。 

宝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保卫科长朱福民得到消息后,立刻带工作人员来到工地,指挥工人小心开挖。8门被埋于地下1米深不到的古炮重见天日。朱科长怕有疏漏,让施工人员扩大开挖面积。果然,下午3时左右,在距离8门古炮被挖出现场约五六米处,又有一门古炮被挖出地面,古炮数量达到9门! 

在继续清挖后,工作人员确认没有其它相关文物,随即将古炮运至临江公园内,其中两门大炮比较笨重,被安置在公园苗圃室外地面上,另外7门比较小巧的大炮为了防盗,锁进了公园仓库。 

亲睹古炮真容

记者昨天下午来到临江公园,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在公园苗圃见到了这两门积淀着泥土、铁锈和历史的古炮。这两门大炮长度均为1米多,且稍有长短差别,其中一门“矮胖”的大炮带有“耳朵”,另一门稍微细长些的大炮炮身并没有什么“累赘”。公园负责绿化的何先生又将仓库大门打开,7门大炮笔直地站立在地面上,长度约有1米,粗约20厘米,炮口口径约10厘米,地上还躺着一门以前挖出的炮管残缺的古炮。奇怪的是,这7门大炮并非普通炮管呈圆柱或园台形,而是藕节般的一节节中间鼓出,而且并没有传统古炮通常用于固定和调节高度的“耳朵”。 

两个谜团令人不解 

古炮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个地方?宝山为何频频有古炮发掘出来,甚至这次一下子挖出9门?宝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的潘科长觉得十分奇怪。“古炮埋得并不深,只有不到1米,因此和以前发掘出的古炮相比,这些炮锈蚀非常严重,因此许多细节较难考察。” 

潘科长还透露,这9门古炮被挖出时的形态比较散乱,只有两门比较整齐地并排,其它的摆放没有规律,而且没有任何相关炮弹、炮台、炮架等物品出土。“从形态上来看,这基本上不可能是古代炮台的原址。第一距离海边还比较远;第二没有相关的附属装备;第三,常随古炮同时发掘出的糯米三合土炮台也没有一点踪影。”更让人感到惊奇的是,仓库内的那门炮管残缺的古炮是今年10月5日同样也是从该工地上挖出的,距离这次被挖出9门古炮的地址不远。 

宝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的沈副所长对其中7门古炮的形态发生浓厚兴趣。“这种中间一节节的古炮我从未见过。古炮一般都是直筒状的,而且大多有‘耳朵’,可把炮管做成这种藕节状,显然不能在普通炮台上使用,其目的和功用是什么。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沈副所长目前比较确定的是,这批古炮和11月初在宝山临江花园工地上发现的古炮同样出自清代道光年间,距今150年以上,应该经历过鸦片战争,以生铁铸成。 

“发现古炮的工地原址距离1747 年建成的孔庙只有五六十米,其前面一条马路原称南门街,是宝山老县城的中心地带,这种地方出现这么多古炮,实在匪夷所思。”但是,沈副所长认为宝山近年来多次发掘出古炮,表明宝山、吴淞地区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目前尚存的吴淞西炮台曾经是鸦片战争中抗击英舰殉国的清代抗英领袖陈化成最后战斗的地方,几年前也在其附近出土过古炮。今年2月26日同样是宝建集团在吴淞镇的施工中距离地面2.5米也挖出过一门英制大炮。 

据悉,昨天上午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部的何女士来到临江公园,初步察看了古炮,也认为出自清代道光年间。“但是由于时间仓促,对这批古炮的勘察研究并未开始进行,我们将在近期组织专家到临江公园对这批古炮进行研究,至于如何安置它们还未决定。”电话中何女士告诉记者。 

从公园出来,记者在临江公园扩建工地询问了几名工人,找到了距离东林路约60米、距离友谊路50米处的古炮发现现场:白色的塑料排水管道已经铺下,安安静静中谁也不知道这里曾经蕴藏了多少历史和秘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