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宝山政府门户网报道:宝山位于上海市北翼,据江海要冲,历来是外国侵略者视为侵占中国大陆的桥头堡之一,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宝山这块土地上,无数革命先烈与仁人志士,为了民族解放和祖国独立,抛头颅、洒鲜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首首抗敌御侮、救国救民的英雄赞歌,宝山也由此留下了许多重要的革命历史纪念地,成为当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与红色旅游的宝贵资源。
陈化成——民族英雄的楷模
在风景秀丽的宝山临江公园,有一座古色古香的明清风格的建筑,这就是利用原孔庙大成殿改建的陈化成纪念馆,它在1992年5月16日陈化成殉国150周年时建成开馆,由赵朴初题写馆名,纪念馆北侧建有化成广场,塑有一尊高大的陈化成雕像,以供人们瞻仰。
陈化成(1776-1842),福建同安人,行伍出身。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由福建水师提督调任江南水师提督。鸦片战争时,陈化成在吴淞口严密设防保卫宝山。1842年6月16日,十余艘英国军舰进袭吴淞口,当时67岁高龄的陈化成率部扼守西炮台,发炮奋起还击,击伤英舰多艘,并与上岸英军进行肉搏战,多次打退英军的疯狂进攻。侵略军曾以巨金悬赏陈化成的头颅,总不能得逞,后因两江总督牛鉴不战而退,弃城溃逃,使得英军从后路抄袭西炮台,陈化成孤军死守阵地,战至最后一人,终于身负重伤,最后以身殉国,留下了中华民族英雄抗击外侮的可歌可泣的悲壮一页。
纪念馆陈列内容分为“少年从军、历著战功”、“临危受命、血洒宝山”、“民族英雄、名垂史册”等三部分,十分详实地展示了鸦片战争时期吴淞炮台的文物与史科,有陈化成亲自督造的“平夷靖寇将军”大铁炮,清朝一品武官的高级胄甲,有模拟吴淞之役激战场景及道光皇帝在陈化成殉国后亲题的“提督忠臣”金匾等。1996年11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纪念馆为“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的光辉业绩。
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1986年10月18日,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在大场建成开馆。2002年12月,陶行知纪念馆新馆落成,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新馆保持原馆的建筑特色,由一组具有徽州民居特点与苏州园林特色的建筑组成,展厅面积由原来的约200平方米扩大到约600平方米,增添了陈列展览的观赏性参与性。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把自己的一生和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维系在一起,他用生命写成的名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激励着无数的后人。早在少年读书时,他就在自己的床头写上这样的句子:“我是中国人,应为中国作出些贡献来。”他早期提倡的平民教育、根据中国农村现状而倡导的乡村教育、国难当头实施的“普及教育”、“国难教育”、“抗战教育”和抗战之后的“民主教育”,无一不与中国当时的命运息息相关,体现了一个爱国教育家的杰出风范。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对理论的阐述深入浅出。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他的实践探索精神上,他的每个教育主张都体现在他的实践中,他一生创办了许多名校:晓庄师范、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等,而纪念馆的前身就是先生在半个世纪前倡导的著名的山海工学团。
陶行知纪念馆新馆坐落在景色优美的行知公园内,馆内陈列大量史料与国家领导人的提词,大门右侧由著名雕塑家、育才学校校友赵志荣创作的"教人求真"的塑像。“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了不得!”历史早已印证了陶行知先生的预言。
海军上海博览馆:勿忘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
1991年海军东海舰队在毛主席曾视察过的“长江舰”原址创办了海军上海博览馆。1992年11月21日,江泽民同志莅临该馆视察时指示:“要把这里建设成青少年爱国主义和国防观教育的基地”,并欣然题写馆名。
海军上海博览馆占地18000平方米,包括海洋科普馆与海洋艺术馆、海军历史馆、海军兵器馆以及轻武器实弹射击馆等7个展馆和1所海军少年军校,展馆通过图片、文字及实物等展示方式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观、海洋观教育。整个展馆以大量的珊瑚类、贝壳类、爬行类实物和标本以及图片资料,形象地展示了我国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蔚然大观和海洋风情;以翔实的史料介绍了从2500多年以前的春秋末期,随着造船和航海技术及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中国古代海军应运而生以及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起到过的重要作用。郑和七下西洋,戚继光平息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都是中国古代海军史上的壮丽篇章;以实物模型、图片和电视录像的形式,展示了海军常用兵器和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各类舰艇飞机模型以及世界上较发达国家的舰艇模型。五个标准射击靶道可供手枪、步枪实弹射击,让参观者亲身体验实弹射击的乐趣。
海军少年军校依托海军上海博览馆,有一整套完善的可供500名学生训练、学习和食宿的场馆设施,并可根据青少年特点开展各种军事教育题材的主题活动。
淞沪抗战纪念馆——振聋发聩的抗战史诗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是一个全面反映抗战时期发生在上海的两次重大战役“一·二八”和“八·一三”淞沪抗战和上海人民14年抗战史实的专题纪念馆。
纪念馆所在地濒江临海,曾是原宝山县县城旧址,也是两次淞沪抗战的主战场,共占地10.7公顷。纪念馆的主体建筑是一座用钢材、岩石、玻璃等现代建筑材料来表现传统建筑形式美的纪念塔,建筑面积达3490平方米,塔高53.6米,共12层。其中塔基部份分为三层,是纪念馆的主要展览区域。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陈列有《抗日战争与上海》、《血沃淞沪——淞沪抗战史实掇英》、《上海郊县抗日武装斗争图片展》、《抗战文化系列——张明曹抗战美术作品展》等丰富的内容。纪念馆运用多媒体影视合成等科技手段,配合文物和历史图片文献,使整个展览具有可看性强、时代感鲜明、极具感染力的特点。另外,分布在园林区域内的“淞沪军民抵抗日军侵略”大型雕塑、“姚子青营抗日牺牲处”、“淞沪战场遗址”纪念碑、宝山古城墙、水关桥、宝善桥、陈化成塑像、化成广场,以及陈化成纪念馆等人文景观,与临江公园的参天大树、如茵绿草、浩淼长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淞沪抗战纪念馆濒江临海、环境优美、整体协调的格局和特色。
淞沪抗战纪念馆既是广大市民回眸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神圣之地,同时,登塔可远眺长江口崇明三岛、俯瞰宝山城,领略大自然的壮美风光。2003年1月,该馆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本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的重要场所。
宝钢——民族工业的脊梁
宝钢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化钢铁企业,总投资1000忆元,2005年,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居296位。宝钢厂区占地19平方公里,与澳门面积相仿,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钢城。
宝钢在建设过程中,先后投资40多亿元用于环保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在营造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和谐环境的同时,宝钢开发出系列旅游产品,有宏伟的展示厅、观光厅、群牛雕塑、金手指、生态园、原料码头、热轧、冷轧、高炉等景点。多年来,宝钢在向游客展现一流生产工艺、宣传先进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过程中,也展示了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
在宝钢,人们无不被眼前壮美的情景所折服:伸入长江1600米的原料码头停泊多艘10万吨级的巨轮,全封闭的输送管道张开“巨口”每天要“吞”进3万多吨原料,一块块红彤彤的巨型钢锭铸成了一卷卷锃亮的、厚度不足一毫米的镀锌、镀锡或彩色钢卷,世界级高炉犹如泰山耸入云端令人叹为观止。大批梅花鹿与孔雀在厂区绿地“闲庭信步”,许多沙漠骆驼与和平鸽在这里健康生活。人与动物、动物与环境的和谐场面,无不让人赏心悦目、大开眼界。本市和全国各地的观光者络绎不绝来到宝钢,在了解和体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过程中,深深地被宝钢骄人的业绩、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及宝钢人战天斗地、勇创世界一流的精神境界所感染,从中受到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
1997年宝钢在全国率先推出工业旅游项目,并于2004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