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文化淞南”为世博增添一片异彩

2020年09月28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据世博网:在上海的宝山区有一个淞南镇,它是一个在13.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8万多人口的上海小镇。在这里的人民都有一个美好的心愿“争创文明城镇,建文化淞南”。世博网全国首家通讯站“世博网淞南镇通讯站”,就座落在这里。通讯站共有9名成员,除了淞南镇镇长马饮冰这样的年轻书法家,更多的是来自群众的书画、收藏、音乐、艺术爱好者和工程师们,他们始终以独特的方式参与世博会,彰显了上海普通市民对世博会的期盼,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在民众生活中生动的表现。

“书法镇长”翰墨书盛事 退休老人丹青绘宏图

在采访中,淞南镇通讯站的成员不住的对记者说,我们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他们同样热爱艺术,不只建设了淞南的物质文明,同时也紧抓精神文明。淞南镇镇长马饮冰是一位年轻的书法家,书法堪称是其第二生命,书法教学的论文和书法作品常常出现在各大媒体上。他曾经挥毫泼墨为上海写下了许多书法作品,其中一幅“海纳百川”成为在2002年春天的申博回顾展中的一大亮点,是在场的唯一书法作品,用书法这种古老的艺术为世博会150历史增添了一笔浓墨重彩“中国元素”。

淞南镇还有一位充满豪情的书画家姜晓。2002年申博期间,他自发地让大家在他衬衫上签名,身上还用红色颜料写上“上海明天更美丽”的字样,脸上贴起了国旗和申博会徽,并且与锣鼓队一起载歌载舞,表达对申博满腔热忱。申博成功后,姜晓更是积极地为世博作画,走遍中国的大江南北,用画笔绘出祖国的大好河山,为世博增添一份异彩。姜晓擅长国画、水粉画,现在仍在继续创作大量的书画作品,有国画手法的西部采风、有工笔画的人物肖像,还有山水花鸟。毕业于四川美院的他还办了一个绘画班,教镇上退休老人画画,大家一起交流绘画的心得,晚年生活充实而怡然自得。

家学渊源 文物收藏家“点亮”特大申博签名笔

走进周兴培先生的家,古色古香的仕女绣屏、明清两代的瓷器、名家名画、各式家具古雅祥和,在庄重典雅中凸现雕饰精细和线条流畅。他的家被上海市收藏欣赏联谊会授予“民间个人收藏馆”。据周兴培介绍说,他自幼喜爱古玩,在他的收藏中本人最为喜爱的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八仙瓶。他觉得中国有许多珍奇古玩流落异国他乡,十分可惜,收藏的300多件古玩中,有一些就是从外国人手上“拦”下来的,在社会需要他出力的时候,他愿尽绵薄之力。申博期间,世博网淞南镇通讯站创制了特大申博签名笔,笔身上镶嵌着100枚中国古今钱币和世界100个国家的钱币,其中就有周兴培先生的收藏。

特大申博签名笔高7.13米,2003年10月23日,获得了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发放的“最大申博签名笔”证书,并被选为《大世界基尼斯十年回顾精选本》的封面,这是全国在申博活动中目前唯一获得“基尼斯纪录”的项目,体现了普通上海市民对世博文化的追求,弘扬了城市精神和爱国精神。特大申博签名笔的创意人王伟平,是世博网淞南镇通讯站站长,他今年将在大年初三参加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的“魅力绍兴暨2005大世界基尼斯”晚会,向全世界介绍上海宝山区文化淞南和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文化建设让生活更美好 淞南镇文化中心“天天演”

在淞南镇,您随处可见浓浓的文化气息。2003年底,经过三个多月的筹备和建设,淞南文化中心落成,它集教育、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总面积2100平方米,上下共有三层。设有图书馆、多媒体教室、摄影工作室、乒乓活动室、音乐教室、书画教室等多功能活动中心,配备以电脑、电视、网络等高科技设备。文化中心对居民免费开放,居民们可以在文化中心健身、阅览、体测、网络浏览,也可以观看影视、演出和特色文化展示。这些功能的发挥将促进淞南镇的文化建设,提高居民的文化品位和文明素质。记者在这里不仅看到了苍穹有力的书法作品、独具匠心的摄影图片,更多的还是欢声笑语的歌舞排练和演出。

“世博网淞南镇通讯站乐队”不久前也在文化中心成立,这是全国第一个以宣传世博为宗旨的民间艺术团体。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踊跃支持,乐队成员以离退休的工人为主,平均年龄63岁。乐队着重在“世博歌曲”和本乡镇歌曲上进行原创,用音乐这种大家都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广世博会,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对世博会的支持,成为世博会和淞南镇的一大亮点。

淞南镇只是上海城市的一个剪影。这里的民众因为上海世博会时而挥毫泼墨、时而载歌载舞,城市形象与市民形象密不可分,城市的精、气、神是以市民的综合素质、精神状态、创新能力为支撑,并通过市民的各种参与而凸现出来。世博会本身就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流和交融的舞台,文化是城市之魂,也是世界博览会活动的支柱之一。上海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通过举办世博会不仅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同时也使上海市民的生活更加丰富、更加美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