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山区以市民文化节推文化服务惠百姓(图)

2020年10月12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从“社区日”到“基层普惠活动”,从“月浦鼓乡欢乐节”到“罗店龙船文化节”,从“高境杯群文新人新作大赛”到“杨行杯少儿美术大赛”,首届市民文化节宝山专场活动以丰富创新的样式,有效激发了市民群众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宝山293平方公里上12家街镇文化活动中心、430多个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等基层群众文化阵地,逐步形成全覆盖、全天候、全免费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自“3·23文化服务日”全区总动员开始,宝山立足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部署,已举办各类活动7000多场,吸引超过200万人次参与。

文化服务日、社区日

促基层文化阵地服务升级作为市民文化节的主战场,基层文化服务阵地通过举办“文化服务日”、“社区日”、承接市级赛事的社会报名和初赛组织,基层队伍得到极大锻炼,服务意识与组织能力显著提升。

3月23日,“文化服务日”拉开首届市民文化节宝山区活动序幕,短暂的一天时间里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14场,6万人次参与了活动,辐射近百个社区。白天,各级公共文化阵地内人流如织,市民在这里享受着文化服务所带来的实惠和便利;晚上,各个文化阵地的广场华灯溢彩,市民在广场上用欢快的舞步和爽朗的笑声展示着自己文化生活的喜悦。

各级基层文化服务阵地以举办“社区日”为契机,让市民在文化活动中唱“主角”,从活动的数量和质量上钻研创新,从追求“场面好看”到关注群众收获、个体发展。通过开放电子信息苑,满足市民上网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需求;通过举办时装表演、沪剧演唱、舞台知识、和谐之声合唱的培训,提高市民文化品格的涵养;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通过举办“远去的背影”——老上海人文图片文物展等展览展示,再现了老上海人兼具中国风情和西洋风景的多姿生活,提升了市民的文化鉴赏能力;友谊街道以“美丽友谊”为主题举办的社区摄影展、盆景展、家庭才艺展演等活动。庙行镇以“魅力庙行,乐活人生”为主题举办亲子嘉年华、残障人士手工艺品展等活动。

在市民文化节“文化服务日”、“社区日”及暑期高温期间,各级基层文化服务阵地主动延长时间,超负荷、满负荷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有效提升了市民满意度。例如罗泾镇“婉娥之乡”沪剧社为观众准备了《大雷雨》、《阿必大回娘家》等沪剧经典剧目,高境镇民乐队表演了《花好月圆》、《欢乐歌》等经典节目。大场镇、顾村镇、罗泾镇更是将评弹说书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纳入社区文化活动,让老年书迷在书场“过足瘾”。

十大赛事亮点纷呈

为百姓提供多彩圆梦舞台首届市民文化节宝山专场活动共设计推出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书法、创意、摄影、收藏、创作、家庭音乐会十项市民文化赛事,宝山区统一策划,集中宣传,得到了全区、各系统和市民群众的积极响应。在市民文化节的舞台上,一大批草根“民星”涌现出来——有通过跳舞展示自己人老心未老的庙行镇“新星”舞蹈队,有充满音乐艺术气息的杨行镇杨伟莉家庭,有爱好中国古典乐器的友谊路街道“阮韵女子组合”,有以表盘画的形式将独特创意在老上海牌手表尽情发挥的王健武……十项赛事让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的普通市民在市民文化节的舞台上实现“百姓梦”。

宝山区在市级十大赛事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共计3万余人报名参加各项市级赛事,4支舞蹈队获得了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百支市民优秀舞蹈队”的称号;有8个优秀原创作品获得了晋级市级比赛的资格,4个优秀原创作品获得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百个优秀群文原创作品”奖;选出了30名“宝山区优秀少儿画家”,有14人荣膺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百名优秀少儿画家”;评选出30名“宝山区市民书法家”,有9人获得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百名市民书法家”的称号;有4支队伍获得了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百支优秀市民合唱队”的称号;有6个家庭获得了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百户音乐家庭”的称号;有4支队伍被评为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市百支优秀市民戏剧表演团”;有5人获得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百名市民收藏家”的称号;有6名市民设计师被评为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百名市民创意设计师”的称号;举办了宝山市民摄影大赛,目前推选出20名摄影师参加市级决赛。

多元文化主体参与

让宝山市民文化多姿多彩宝山区立足实际,按照“区级办赛事、基层搞活动”的工作理念,精心筹划,开门办节,力求打破以往政府主办文化活动的格局,以节为平台,积极发掘、培育和鼓励多元社会主体的参与,实现了区内各类优质文化资源与市民需求之间的双向对接,优质资源的输入让宝山文化更加多姿多彩。

区体育局发挥体育舞蹈资源优势,举办了“金工杯”体育舞蹈公开赛;区教育局发挥学生资源优势,申报了宝山市民美术(儿童画)大赛,包括各类儿童画种,在集中展示评选的基础上,评选出若干名优秀儿童画选手参加上海市民美术(儿童画)大赛;区旅游局着眼于发挥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积极创建国家旅游示范区,申报了宝山市民创意大赛,主题是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作品体现宝山历史、文化特色;团区委申报参与举办宝山群文新人新作大赛,通过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文化创作,引导年轻人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的主角,成为城市文化发展的新主体。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开展合作,实现区校优质文化资源互通,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同举办联合文艺演出,开启市民文化节夏季系列活动序幕。

发挥宝山万达广场、美兰湖广场等商业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整合上海金工集团有限公司、佰识途商务网等社会企业文化资源优势。宝山万达广场根据《营造上海城市文化氛围宝山万达商圈三年行动计划》,配合市民文化节开展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主题特色的各类活动;上海金工集团有限公司参与主办的“金工杯”体育舞蹈公开赛,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82名选手参加了110个组别的比赛;佰识途商务旅游网主动参与了“滨江宝山,美丽家园”宝山市民摄影大赛。

从“顾村公园国庆非遗展示周”到“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尊木汇专场演出”,从“百花芬芳·双奖演员进社区”到“黄浦江游览地方戏曲演艺宝山专场”,从“社区日”到“企业文化日”,社会主体的多元使公共文化活动的样式不断丰富创新,市民群众的自主参与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通过集聚这些力量,极大地丰富了市民文化活动的内容,一系列展现宝山城市文化特色、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在全区形成商旅文化、科普文化、双拥文化、廉政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营造起全民共享的浓郁城市文化氛围,共同助推美丽宝山建设和百姓美好生活实现。

多节互动交相辉映

共营城市市民文化氛围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期间,宝山区梳理本区域商业、旅游等各类节庆活动资源,牵手区内重要节庆活动,不仅使市民文化节高潮迭起,也扩大了市民文化节的影响力。

市民文化节伊始,第八届上海市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就被纳入市民文化节总体安排,成为市民文化节宝山区的区县展示周活动。宝山区注重民间艺术节和市民文化节“两节”互动,把选拔参加市级赛事、基层普惠文化活动和艺术节的“节前节”相结合,在民间艺术节承办项目、接待家庭和志愿者的宣传、申报和海选等活动过程中,充分运用市民文化节各项成果。策划举办国庆长假期间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宝山区专场展示周,将国际民间艺术节作为首届市民文化节成果的展示平台。

围绕市民文化节,做好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文章,积极打造宝山文化旅游新亮点。樱花节期间,顾村公园举办了“远去的背影——老上海人文图片文物展”、“花语诗风”樱花诗会、区内外艺术团队驻园演出等活动。2013上海邮轮旅游节以“邮轮生活、精彩无限”为主题,先后举办“游宝山、乘邮轮”摄影大赛、“乡音绕浦江、畅游母亲河”等活动,近10万中外游客参与、感受多彩邮轮文化,丰富了市民文化节的内涵。

此外,宝山区还突出本地文化特色,推进和深化“一地一品”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将罗店龙船文化节、张庙“老街新居”文化节、月浦鼓乡欢乐节、罗泾镇“古韵新彩”民间文化节等节庆活动纳入市民文化节总体安排,集中展示富有宝山特色的顾村诗歌、杨行版画、高境布堆艺画、吴淞十字绣等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以品牌带活动,以活动树品牌,发挥和扩大“一地一品”品牌效应。

多重保障部署得当

建立安全高效运行机制围绕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宝山区委、区政府着眼于加快文化强区建设的目标,全区“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统筹推进做好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各项工作,宝山区专场系列活动亮点频频。

宝山区委、区政府明确,要把举办好专场系列活动作为推进文化强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具体实践,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一是把举办宝山区专场系列活动列入2013年区政府重点工作之一,周密部署,扎实推进。二是成立宝山区专场系列活动指导小组,召开指导小组会议,制定《成员单位职责分工表》,明确了28家成员单位的具体工作责任。三是分层召开街镇、社区、村级首届市民文化节工作会议,对活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充分调动基层文化干部的智慧和力量。四是落实经费保障,明确了“十大赛事”区层面复赛和区级展示周展演的经费由区财政承担,各街镇、社区的各项活动经费由各街镇承担,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投入。

宝山区通过市民文化节的平台,整合全区各级、各类文化场馆设施、文艺团队和群文活动等资源,进一步发挥好平台的统筹集聚、资源协调和服务社会的作用。推进和深化“一地一品”特色文化建设。同时,充分发挥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的后续效应和影响,进一步拓展艺术节的品牌效应和辐射功能,形成“市民文化节”、“国际民间艺术节”双节联动、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公共文化的阳光遍洒宝山大地,让更多市民体验到“美丽宝山”的文化风采。

相关附件下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