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海闵行从教育洼地变为高原,近期又引进一批优质校,百姓欢腾起来

2020年10月12日 10阅读 来源:区教育局 2018/07/18

【2018年2月28日,记者:黄勇娣】

“以前,马桥的招商引资一直是小打小闹。但如今,航天研究、人工智能等重大项目和高科技人才纷至沓来,周边开发了多年的住宅区终于一下子卖光了……”闵行马桥镇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带来这种转变的“奥秘”之一,就在于马桥地区这两年开办出了一大批好学校,比如马桥启英幼儿园、马桥文来外国语小学、马桥复旦万科实验中学、德威国际学校(马桥办学点)、民办德闳学校等,成为吸引高层次人才落户过来的重要因素。

尝到甜头的马桥镇,在这条路上“越走越欢”。前不久,闵行区与华东理工大学签约,将合作举办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中,探索科创类拔尖人才一体化的培养路径。这所高中将于2018年9月开办,选址就在马桥镇范围内。不仅如此,马桥眼下还积极谋划着要再办一所国际学校,以满足更多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的需求。

而马桥镇的这一变迁,正是闵行区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将教育“短板”逐步拉长为“强项”的生动缩影。

大手笔投入,每年新建10多所学校

2017年的最后几天,闵行区一口气签约引进了一揽子优质教育资源,除了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中,还委托星河湾双语学校管理闵行区田园外国语初中,委托世外教育集团举办浦江九年一贯制学校,委托世外教育集团管理浦江浦航二中。简单说来,就是一举开办三所新校、托管两校。

消息一出,相关地区的百姓在线上线下都欢腾起来。有网民因此窃喜:“偶然间定居闵行,没想到,怎么就这样利家利娃呢?”

 “有的地区,10年才办一所学校,但这几年的闵行区,基本是一年新办10多所学校。”本市一位教育领域的新媒体大V评价说,不管是学校总量还是名校数量,闵行已然成了全市教育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据统计,2010年前后,闵行区基础教育各类学校(含校区)总计300多所,但现在已经达到402所;七八年前,闵行区还只有七宝中学、闵行中学这两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但现在已扩展到了七所,新增了上师大附中闵行分校、华师大二附中紫竹校区、向明中学浦江校区、交大附中闵行分校、市二中学梅陇校区。过去,闵行人最大愿望是把孩子送到徐汇读书,但现在,送孩子到闵行七宝、华漕、浦江等地区读书,已成为上海不少家长的新选择。

对于闵行区来说,把教育“短板”拉长为“强项”,是破解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建设生态宜居现代化主城区,加强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满足百姓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

 “这几年,闵行区在教育上十分舍得投入,每年的教育投入都在60多亿元,2018年更将达到70多亿元。”闵行区委书记朱芝松介绍,作为上海的人口导入大区,闵行有着253万常住人口,学生人数超过22万人,在全市占到八分之一,但目前学校总量仍存在较大缺口,所以,十三五期间需要增加65所学校,分布在各街镇。与此同时,在闵行全区,还存在“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区域教育整体发展不均衡”等短板,比如七宝、莘庄、古美等地区的学校发展较好,而颛桥地区却存在学段发展差异大、华漕地区存在办学层次两端分化等,需要逐步补齐短板,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多样化发展。

“蔷薇开花”的故事,说明了啥

地区教育的提升,需要大手笔的资金投入,但也不能仅仅靠“砸钱”。

闵行区教育局负责人给记者讲了一个“蔷薇开花”的故事:2013年,纽约时报上刊登一篇《上海小学为什么办得好》引发国际教育界的关注,缘起是该报记者托马斯弗莱德曼不经意间走进了闵行梅陇镇一所不起眼的蔷薇小学,校内虽然只有一栋四层的老旧建筑,但孩子们的谈吐、英语表达水平,以及老师、校长的能力和眼界都让这位记者赞叹不已……闵行这一所“最普通”学校名扬国际,引申出的其实是地区教育的整体发展思路和框架的顶层设计。

根据闵行区制订的《闵行区加快基础教育内涵发展行动纲领(2010——2020》,全区扎扎实实推动教育理念、课程、教育技术、教育管理、师资队伍等“五个现代化”,主张“让闵行的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在这方面,闵行区几年前引入的一个艺术教育实验项目“舞向未来”,就是一个生动案例。参与这门课的孩子,不再是有天赋、形象佳、身体条件好的少部分孩子,而是广大基层的全体零基础学生,“让所有孩子都有机会跳舞,让不会跳舞的孩子会跳舞,让不敢跳舞的孩子敢跳舞,让不喜欢跳舞的孩子喜欢跳舞”。

激发孩子们的生命热情,让孩子看到不一样的自己——几年来,“舞向未来”这门课受到了孩子和家长们追捧和赞扬。目前,该项目已覆盖闵行区30所学校,近万名学生从中受益,成为了上海市的一个教育品牌。实际上,闵行区还引入、开发了若干个类似的教育项目,吸引了众多学校争着抢着来申报。

通过“内联外引”,闵行区大力推进学区化集团化,不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该区借力区内“名校”开展项目合作,以“一校多区”、“多校一体”的形式,创建闵行区实验小学教育联盟,平南小学和世博小学结对、华坪小学与昆阳路小学一体化管理、上宝中学牵手颛桥中学等,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力度。针对华漕地区国际学校较多的特点,该区就打通本土学校与国际学校壁垒,形成“课程师资共分享,教育活动共举办,地区文化共创建”的协同互惠发展机制,加快国际教育本土化进程。另外,闵行还先后与复旦、交大、上师大、华师大、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合作,高起点开办新学校。去年,交大附中(闵行)教育集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系列学校(贯穿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相继成立,并完成了上师大三附中、三附小的签约、筹建工作。

一个个“教育洼地”,摇身成为教育重镇

占闵行三之一面积的浦江地区,曾因“教育配套滞后于人口导入”而备受百姓诟病。但这两年,大浦江的教育不管在布局上还是内涵上,都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

目前,浦江镇的各级各类学校已有31所,未来三年还将完成15个学校建设项目。在整个浦江地区,市重点高中竟也达到了两所,分别是向明中学浦江校区、上师大附中闵行分校。近期刚签约的浦江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名待定),虽然要到2020年9月才开学,但已经让那里的广大居民激动不已,因为这是委托世外教育集团按照“世外标准”打造的高标准、高品质公办学校。与此同时,在全市毫无名气的浦航二中,也“傍”上了名校亲戚,接下来将由世外托管,酝酿改头换面、脱胎换骨。

不仅如此,闵行区教育局、浦江镇人民政府近日还与世外教育集团签约,合作开展浦江地区“初中学校携手共进”项目,意在整体提升浦江地区公办初中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让学生享受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有教育界人士评价,闵行正在力争把浦江镇建设成为一个教育重镇,使其像七宝地区的教育一样“一飞升天”。

正确选择一个区域,把家安在“名校”旁,上一个真正好的家门口对口学校—— 一位浦江镇居民坦言,此前,考虑到孩子大了要念好学校的需求,自己还盘算着要换房到其他区,现在看来完全没必要折腾了。

  七宝、浦江、马桥、华漕……这几年来,闵行一个个地区板块的教育逐渐被“点亮”、“发光”。“现在看来,相对于地区发展的要求,莘庄板块的教育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抬高。”闵行区领导透露说,下一步,该区将进一步引入复旦等名校资源,提高莘庄地区的高中学校水平,并通过一纵一横两集团的优化布局,全面提升该地区的早教、幼儿园、小学、初中等学段的教育水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