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普陀区紧密围绕全区中心工作,聚焦建设武宁发展轴、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级、提升科技产业能级、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五大重点任务,稳步组织推进,取得显著成效。
发挥科研院校溢出效应
通过与以武宁创新发展轴为核心的区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园区、孵化器等的走访调研、调查问卷和座谈研讨,普陀区提炼出武宁科创发展轴创新要素,共同探索具有普陀特色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
区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深入调研梳理科研院校科技创新资源,普陀已初步形成发挥科研院所溢出效应整体方案。《方案》明确了下一步工作方向、实施路径、机制建设和重点工作等,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形成了推动科技创新的合力。同时,区科委正大力推进电科所和长征镇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园合作,初步形成《普陀区关于加快推进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的扶持政策》,并探索建立本区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联席会议机制。
此外,区科委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初步形成《普陀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同济大学桃浦创新创业园转型发展的意见》,拟从区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拨款,从加强重点产业品牌建设、推进科技企业集聚、优化软硬件环境、拓展融资渠道、开展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支持园区转型发展。
完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
区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普陀区已出台了《区科委关于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实施细则总则(试行)》等“1+5”政策实施细则,并编发配套图解手册,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运用区域科创政策。推动区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领导小组落实11项科技专项。同时,分专题召开针对科技园区、众创空间、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信息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企业的科技创新政策宣讲会,覆盖各类企业人员千余人次。
“我们还在稳步推进区域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记者了解到,区科委整合区内4家国家级、20余家市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资源,构建了为创新主体提供全方位支持的科技研发公共服务体系,并推动国家能源智能电网用户端电气设备研发(实验)中心、机器人国评中心和华师大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同时,加强对区内科研院所、高校、科技园区和科技企业的政策宣传及辅导,鼓励科技企业充分运用公共服务平台资源,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区科委还围绕产业发展,做好科技企业的招商与服务工作。发挥产学研协同效应,有针对性地引进可信嵌入式软件、智能制造及机器人、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四新经济企业;洽谈、对接相关企业、园区30余次,成功引进美晟环境、翰蓝科技、星帆镭拓、熙宝网络等科技企业落户普陀。上半年完成招商引资1.5亿元,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工作目标。
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区科委也是动作频频。
加强科技创新主体培育。指导企业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市、区级“科技小巨人”的申报和验收、复审等工作,申报数量较去年增长达10%;组织企业申报上海科技企业创新奖、上海科技企业女企业家创新奖、上海科技企业青年企业家创新奖等。
发挥科技专项的引导示范作用。发挥科技专项的引导示范作用,上半年对市科学技术奖、区科技创新资金立项项目、科技创新项目研发人才专项等项目给予支持资金近千万元;加强企业申报科技项目的指导和服务,组织企业申报上海市2016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高新技术领域项目、软件和集成电路专项项目、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等。
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应用。举行以“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支撑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主题的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举办知识产权系列宣传培训;加大对科技企业申请专利保护的支持力度,推荐企业申报市企事业专利工作试点和示范单位,9家企事业单位成功入选,同比增长200%;积极探索区内科技载体、院所、平台和重点企业同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合作机制,通过知识产权转让、许可等方式满足企业核心技术需求。
提升科技产业发展能级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给普陀带来不竭的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借此东风,普陀区全力打造具有普陀特色的众创空间。探索开展区众创空间2015年度服务评估,初步制定服务评估指南;开展众创空间专项政策制定的调研走访工作,召开区众创空间、科研院校座谈会;建立区众创空间联盟的常态工作机制,组织召开年会,开展创新创业政策宣讲,启动“普陀众创”微信公众号,开展各类交流学习活动。截至6月底,全区共备案众创空间31家,投资基金规模13.06亿,在孵企业705家,其中获得基金企业92家,形成稳步增长、合力发展的态势。
同时,区科委还积极推进张江普陀园品牌建设。开展13个分园产业定位及重点企业情况梳理,做好园区年报、月报等统计工作,对创业苗圃、孵化器、检测机构、重点实验室等梳理分类,摸清家底;推进“四新”基地试点建设,结合分园实际,制订2016年“四新”基地试点建设发展计划;加强人才服务,对外籍高层次人才来普陀长期居留工作开辟落户办理绿色通道,推荐2位企业家成功入选科技部“2015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下半年,区科委将继续把握重点、攻坚克难,增强科创驱动原动力,打造转型发展新高地。据区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首要任务就是持续推进发挥科研院所溢出效应。推进各项机制建设,尝试借助联交所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转让平台,形成科研院所、高校和科技载体之间的资源对接;整合多方资源建设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园,出台本区关于加快推进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普陀区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联席会议机制,形成紧密的资源联动与合作招商机制;进一步挖掘国家、市级科技研发平台招商信息,积极开展企业招商服务工作。推进国家检测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用足市级政策,加强市区联动,完善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机制;落实企业使用共享科技资源费用的区级补贴,进一步发挥科技平台服务区域经济中的作用。
“我们还要不断提升区域科技创新发展能力。”加强科技创新主体的培育工作,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培育市级科技小巨人企业3到5家、区级科技小巨人企业15家左右;做好2016年度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区科技创新项目研发人才专项扶持计划、高新技术领域项目等科技专项的申报、评审及资助经费工作;推进院所专利试点与示范工作,探索构建以科研院所领头的区域专利院企合作平台,鼓励在科研院所层面的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金融创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