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10公里精英赛、苏州河龙舟赛等高品质体育赛事频频“亮相”普陀,城市定向、气排球、手杖操等全民健身赛事轮番掀起热潮,普陀体育事业发展迎来一个个新亮点,其背后是区体育局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持之以恒的通过打造精品赛事、普及全民健身等举措,为区域体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精品赛事愈加规模化、国际化
日前,一场高品质的城市活动、一次展现苏州河普陀段优美生态环境的体育盛会——2016上海国际10公里精英赛在普陀顺利举行,凭借着平整的跑道设计、精心的赛事组织、有序的安全保障,这场赛事成为了上海国际马拉松系列赛中的标杆赛事,展现了“一轴两翼”布局中南翼滨河开放活力带建设的风采。跑友连连赞叹:“这是我参赛5年来体验最佳的10公里赛事。”
本区的群众赛事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区体育局对举办这类赛事并不陌生,但办好“高品质的体育赛事”却并不容易,在多年赛事经验的积累、总结中,区体育局不断打造高品质的赛事品牌,逐步向规模化、国际化迈进,扩大了影响力。
诞生于普陀区的苏州河城市龙舟国际邀请赛已成功举办十三届,是许多市民欢庆端午不可或缺的活动之一。通过龙舟赛的举办,本区加强了与国内外体育活动的交流合作,体现出国际化的办赛水平。每年,各地市民、国际友人都汇聚在苏州河畔,共享节日的喜悦。赛事更通过弘扬和传承龙舟文化,为推动体育与旅游的互动创造了机会,树立了具有海派文化特色的“苏州河城市龙舟赛”品牌形象。
每年举办的元旦迎新长跑,作为一项传统,已经延续了32年,形成了近千人参与的规模,从最初需要团队组织,到已经逐步走向市场化运作,区体育局摸索出了更完善、成熟的办赛模式,为全区各类路跑赛事的落地推广奠定了扎实的根基。此外,普陀区通过与静安区、市登山协会共同承办“上海坐标—城市定向比赛”也积累了经验,这一赛事连续举办三届,逐步向全市推开,吸引都市白领和青年学生等群体的关注,每年参赛人数达万人。
经过多年的发展,不少赛事还形成了“普陀特色”,其中长风手杖健身操就是典型例证。作为本区原创的以中老年男性为主要对象的健身操品牌,长风手杖健身操比赛连续十届,并举办了全市及全国的比赛及培训活动,参与组建了7个省市组成的全国手杖操联盟组织,健身成果不断向更多区域辐射。区体育局还与市剑道协会合作推出剑道运动比赛,搭建全国性赛事平台,促进剑道运动在青年等人群中的推广,经过5年的培育,赛事规格大幅提升。本区还将承办亚洲城市锦标赛,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剑道运动将引发更多市民的关注。
“接地气”服务提升全民健身参与度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是弘扬体育精神、增强市民体质的重要途径。区体育局坚持惠民的宗旨,以举办多元赛事、推进体育生活化等方式,吸引更多市民参与健身,让更多人在健身中提升幸福感。
今年,以上海市第二届市民运动会为契机,区体育局贯彻“全民参与、全民运动、全民健康、全民欢乐”的宗旨,举办了种类多样的市级、区级、街镇级赛事,让更多市民感受体育的魅力。在市民运动会期间,本区承办城市定向、剑道、保龄球、休闲棋牌、气排球、手杖操、五子棋等8项传统市级比赛,主办足球、羽毛球、网球、中国象棋等27项区级赛事活动和百余场街镇级赛事,全区257个居委会举办了5至6项赛事活动,全年已举办800余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参与人次达到56万。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上海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的实施,本区全民健身工作“立足两个导向”,即民生导向和问题导向,不断推进“体育生活化”进程,让体育公共服务更“接地气”。
如今,普陀体育中心、曹杨游泳池、新健游泳馆、真如体育场已翻新后投入使用,全区建成99条百姓健身步道,随着政府实事工程推进,到年底将实现“三年百道”的承诺。其中,创新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机制的这一“普陀模式”,被市体育局评估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全区共有69所中、小学校通过第三方管理模式向社区实行统一场地开放,让市民拥有了“近在身边”的运动场所,免去健身无去处的烦恼。此外,以“互联网+全民健身”新理念开发的“健身在普陀”APP则实现了健身场馆预定等服务“触手可及”。
今后,本区将逐步推动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动力源,统筹建设符合区域发展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0年,本区将基本建成“六位一体”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体育文化价值更加体现,初步形成科学健身新风尚;公共体育设施更加完善,逐步打造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体育赛事活动更加丰富,参与体育健身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健身服务主体更加多元,充分激活社会、市场参与体育的活力;体医融合更加深入,全民健身不断推动全民健康;体育消费结构更加合理,全民健身服务业健康发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