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科学布局上下游产业链 “神龙”进入发展快车道

2020年10月15日 10阅读 来源:成都日报 2016/9/15

从2013年7月启动项目洽谈,神龙汽车便与成都结缘,神龙在成都的发展也随即进入快车道,而且这条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记者了解到,在引进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工厂项目的同时,我市还全盘考虑整车和零部件产业协调发展,针对神龙汽车配套需求,科学布局上下游产业链,使神龙汽车与相关配套产业协同发展,共创“成都速度”。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全盘考虑整车和零部件产业协调发展,结合全市汽车产业链配套情况,积极配合整车企业开展配套产业链招商工作,进一步完善轿车零部件配套链、卡车零部件配套链建设。

据悉,针对东风神龙汽车配套需求,我市与神龙汽车公司联合举办了供应商投资推介会,规划建设神龙汽车配套零部件园区,同时构建便捷物流通道,大力实施配套产业链招商,重点引进核心零部件及物流成本、及时配套要求高的零部件等关键总成,神龙项目的配套链迅速构建起来。

除了神龙,大众、丰田、沃尔沃、一汽、吉利、重汽……如今成都已经入驻众多整车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也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聚集和发展。大众发动机、德国博世、美国江森、法国法雷奥、加拿大麦格纳、日本矢崎等等企业都来到成都,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乘用车配套产业链。

在科学布局上下游产业链,促使神龙项目迅速落地后,强化服务工作无缝对接。据悉,围绕构建“互联网+”B2G新型政企合作关系,我市进一步优化完善市、区两级外来投资企业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服务项目建设效率。在东风神龙项目上,我市就切实优化审批流程,建立了“一站式”和代办制服务制度,确保了项目规划用地、环评审批、投资项目报审、工程项目报建等手续快速完成。这也赢得了东风汽车及法国标致雪铁龙高层对成都市政府服务、投资环境以及汽车市场、市容市貌、居住环境的高度赞誉。

成都汽车产业发展大事记

——2001年,一汽集团收购四川华西旅行车厂,在成都建立西南战略基地,启动乘用车发展计划,联手德国大众实施一汽大众成都生产基地,多次进行增资扩产,从建成项目一期到二期、三期,再到建成发动机工厂,2014年签约追加40亿元投资建设一汽大众成都生产基地第四期。

——2007年,吉利集团入驻成都,设立了成都高原汽车公司,在成都建立吉利自主品牌的乘用车生产基地。

——2008年,四川一汽丰田实施搬迁扩能,在成都经开区重新规划布局,建立了新的工厂。

——2010年,成都市与吉利集团联手成功收购了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并在成都建立沃尔沃在中国的第一个轿车生产基地。

——2011年,中国重汽收购成都王牌汽车,入驻成都建立西南生产基地。

——2011年,山西大运集团收购成都银河汽车公司,重新建设10万辆商用车生产基地。

记者 温珙竹

相关新闻

政府为“神龙”提前布局配套供应商,不断完善道路基础设施

“保姆式”服务 保驾“成都速度”

神龙汽车1.jpg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工厂生产线

神龙汽车2.jpg

东风标致4008SUV进入全面量产阶段

总投资123亿元,项目整车总用地面积约4000亩,设计年产能36万辆,体量如此庞大的神龙汽车成都工厂,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实现首期投产、首款SUV汽车下线,同时,伴随着“神龙”崛起的,还有汽车产业链的10多家配套企业,同时成都经开区北拓区、成都中法生态园也得到全速发展,包括神龙汽车成都工厂周边道路、能源配套、城市生态环境等在内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大提升、大发展。

探究“成都速度”“神龙效应”之源,是党委政府对重大项目的高度重视和科学谋划。提前布局、主动招商,构建起一条全产业链条,更有“保姆式”的政务服务,赢得各界赞誉。

“量身招商”服务 提前布局产业链配套企业

在成都经开区南区,以整车厂为核心,5公里半径范围内聚集了一大批零部件、研发、物流等配套项目。同样,在成都经开区北拓区内,以神龙汽车成都工厂为“圆心”,周边规划布局了核心零部件园、汽车物流配套园、创新研发板块、城市商业发展圈等,这些园区和产业板块将无缝对接神龙项目,形成本地配套,构建一条全产业链条。

“年产36万辆的产能设计,需要同样规模的本地供应配套。”龙泉驿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从神龙项目落地开始,龙泉驿区就在规划、用地方面同步考虑了配套项目的聚集,政府招商团队根据整车厂提出的配套需求,进行“量身招商”。针对神龙公司提出的自购地配套零部件企业用地、产前产后物流用地、生活配套用地等一揽子用地需求,成都经开区统筹规划安排,向神龙公司明确包括近期1100亩零部件物流园区、中远期1500亩二期整车和2200亩零部件工业园选址方案,为神龙成都项目快速打造本地配套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神龙整车项目正式签约后,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投资服务局由局领导带队,多次赴武汉、上海、宁波等地,对超过50家神龙公司核心零部件物流配套企业逐一进行调研,摸清企业的产品特性、技术特点、投资意向和用地需求。目前初步达成投资意向的有31家(其中自购地项目20个,神龙自建零部件园区内项目7个),预计投资超过70亿元,其中成都银利、宁波富诚、武汉中人等15家已正式签约入驻。

首创供应商进厂 政府“保姆式”服务获赞

正是有了政府超前的产业配套规划和招商服务,成都工厂是神龙汽车所有工厂中首次实现了内建零配件的工业园,每个车间之间都有全自动物流体系,生产效率极高。据神龙汽车标致车型平台主任布洛夏介绍,在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全球的工厂中,成都工厂是最先进的,其首创的供应商进厂区,也是创新之举。

在神龙成都工厂的食堂,很多就餐员工并非神龙的工人,他们是零部件供应商,比如佛吉亚、江森、南京协众等。“共用食堂”,是因为项目非常罕见地把8家骨干零部件企业安置在厂区内。为整车提供地板和侧围分总成的配套企业则更为“夸张”,直接把生产线搬进了焊装车间,产品直送生产线,甚至无需人工“填入”,可谓“无缝对接”,大大节约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配套企业距离总装车间只有300米远。神龙汽车成都工厂厂长芦从国认为,配套企业与整车企业集约到一个厂区,强化了产业链条的“同步共生”关系,更利于产业规模的加速聚集。根据规划,发展后期的神龙汽车成都工厂,将实现80%的本地配套率。这就意味着,在未来几年,还有更多的核心零部件项目,以及一大批与神龙配套的供应商在龙泉驿“北翼”聚集,“再造一个经开区”的愿景将逐渐变为现实。

就在今年5月初,成都中法生态园—可持续发展交流研讨会在法国巴黎举行。“那里良好的投资环境会超出你想象,政府的服务胜似‘保姆’,还有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市场潜力……”法国标致雪铁龙的商务代表讲述自己的切身感受,让参会的70多家法国企业为之动容,积极与龙泉驿区代表团交流、洽谈。会后,成都中法生态园与苏伊士环境、德润环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在海绵城市、生态城、智慧城和配套市政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扩容高速出入口 “神龙”出行能力成倍增加

今年产量一万辆、明年计划产量突破10万辆……神龙汽车成都工厂进入全面量产后,可以想象,大批的汽车原配件将源源不断从各地运到龙泉驿,大量的整车将从龙泉驿区运往各地,对道路交通设施的需求是相当高的。“我们这里交通非常方便,工厂门前的大道设计很宽敞,拖运车进出完全没有问题,而且我们距离高速公路很近,物流也很便捷。”采访中,神龙汽车成都工厂党委筹备负责人吴政频频对工厂配套的道路设施点赞。

作为成南(沪蓉)高速在龙泉驿区的一个重要出口,也是距离神龙汽车成都工厂最近的一个高速公路出入口,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义和收费站的进出通道少、出入口通道窄为很多从此经过的驾乘人员所诟病。随着成都经开区北拓区的加快建设,特别是神龙汽车项目的建成投产,这条重要出口的扩容势在必行。

今年3月,义和立交收费站出入口拓宽改造正式启动。经过近半年的加紧施工,终于在神龙汽车成都工厂投产前完成改造。记者在现场看到,义和立交收费站已经焕然一新,原有的双进双出通道早已被大气宽敞的四进四出通道代替,道路宽敞,鲜花点缀。原有的狭窄的道路基础早已被新的车城大道和其辅道取代,整个收费站面貌焕然一新,更加大气,而通行能力也随之成倍增加。车辆从出口出来后,南北两个方向均有辅道,可快速通达车城大道和黄土老场镇,到达神龙汽车成都工厂更是只需要不到10分钟车程。

让物流快速转换 构建“两横四纵”交通路网

神龙汽车成都工厂门前的车城大道,是贯穿南北走向的大道,也是神龙汽车的主要运载通道。而除此以外,车城大道连接的两条高速公路,则为神龙汽车更方便快捷地运达全国各地创造了条件。一是从车城大道神龙汽车项目向北,经过约3.4公里后,即可到达成南高速义和收费站;二是一路向南,经过约3.2公里后可抵达正在建设的成安渝高速公路车城大道互通立交,都可方便快捷地与高速公路对接,完成物流的快速转换。

除了两条高速公路以外,沿成洛大道一路向东,经五洛快速路约20公里后,则可以进入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既有高速公路,又有快速路的交通格局,为神龙汽车项目及成都北拓区的交通出行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神龙汽车项目南侧,横跨西江河的西陵大道目前也进入了分段施工阶段。该条大道与黄洪大道一起,构成了成都经开区北拓区“两横”的道路格局。

在道路分布图上,除了清晰地看到“两横”,“四纵”的脉络也十分清晰,龙洪大道四川旅游学院至阳光城段已经开始施工,二期将从阳光城直抵洪安镇;下半年已动工的新双龙路,起点位于驿都大道中铁国际城附近,终点位于西河镇;现有的车城大道、成环路,四条道路以“纵队”的方式从龙泉驿主城区向北拓区延伸,将快速织密北部片区的交通路网,进一步提升北部片区的交通通行能力,为后续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交通基础。

记者 张渝 摄影 谢明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