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成都城市管理近日首次亮相四川省住博会

2020年09月29日 10阅读 来源:成都日报 2016/5/23

5月19日,成都城市管理首次加入省住建与城乡建设博览会的成果展示行列,集中展示了城市管理工作的特色亮点和民生举措,主要从人性化、精细化、智慧化和法治化方面展示了城市管理工作,展会现场更是赚足了参展观众的眼球。

展会现场

VR眼镜感受三维立体城市管理新型清扫保洁车吸引眼球

19日上午,身穿蓝色马甲的志愿者们笑容满面,热情地将精美的宣传手册递到每一位市民的面前,邀请参展市民用手机扫描封面上的二维码,详细去了解“成都城管”的特色亮点工作。同时,每一位参与扫码的热心市民,还会得到一份小小的礼物。这样的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参与。

展厅内,锦江区、金牛区、温江区、新都区、金堂县的城市管理部门也将自己的特色亮点工作一并进行呈现。展位前台,三台像望远镜一样的东西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个机器叫VR眼镜,通过用户手机扫一扫相应的二维码,并将手机放入VR内部,就能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餐厨垃圾处理厂、成都数字城管、新都川音小区等三维立体场景。”志愿者们向参展市民介绍道。一位市民在体验过VR眼镜后表示:“我感觉自己就是身处在餐厨垃圾处理厂内,仿佛都能听到机器的轰鸣声。”

在成都城管展区,一辆新型的清扫车吸引了众人的注意。记者在现场看到,这辆车车型酷似电动三轮车,车身下有两个机械小扫帚,挨着车轮有一个小扫帚。“主要用于在人行道或者非机动车道上,清扫落叶、零散白色垃圾,进行快速保洁。与现在通用的快速保洁车相比,效率高很多。”据介绍,这款清扫车名叫电动清扫保洁车,一小时作业面积可达1.5万平方米,相当于3个环卫工人的作业量。

记者了解到,目前,这种新型清扫车使用范围还不大,仅草堂片区、火车南站片区和抚琴片区等地方使用。“随着对环卫作业机械率的要求提高,使用这样的清扫车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市城管委环卫处相关负责人分析。

“大家看看手里的卡片,你能辨识属于哪类垃圾吗?”一场关于“垃圾分类”的现场讲座正在展馆内进行,志愿者们生动形象地将大家拉入到学习垃圾分类小知识的氛围中。互动中,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对垃圾分类有了新的认识,“从我自己做起,从源头减量,减少垃圾的产生。”一位市民有感而发。

展示亮点

人性化 探索市容秩序“疏堵结合” 生活垃圾“快递服务”

双水碾街道辖区一个疏堵结合点的设立,让这个片区的流动摊贩占道经营行为大幅度减少。这样的改变,附近的居民十分满意;同时,缓解了就业压力,又解决了流动商贩居无定所,到处被赶的尴尬状况;这样的改变,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市容秩序,提高了辖区城市管理的效能。随着城市管理转型升级不断迈向纵深,成都正在积极探索一种管理与服务并重的模式,一种可以实现双方共赢的模式——市容秩序疏堵结合点,努力让市民在城市管理中感受到“温度”。

在成都市建设路商圈内生活的居民商家,只要拨打一个“预约电话”,10分钟时间,手中的生活垃圾就能被专门的垃圾清运车带走,就像收快递一样“上门取件”。

一系列的人性化举措,体现的是成都管理的人性化思路。它正在努力缓解城市管理与市民需求之间的矛盾。此外,成都还探索建立街办广告招牌设置服务专员、城市管理社区服务站等制度,拓展为民服务的领域和空间;大力推进产业发展与环境改善的有机结合,金堂转龙镇农村环境治理、新都川音校园周边整治等环境建设,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民幸福指数提供了成功范例。

法治化 推动法治化法制先行 共建共管经验一一涌现

针对居民对辖区环境卫生诸多不满意,黄忠街道办从居民中选出了37个委员,为环境卫生打分,以此来督促环卫工作。2014年12月12日,黄忠街道公民议事会正式宣告成立。自此,黄忠街道的环卫作业考核,由以往的区(市)县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的两个比例4:6,变成了区(市)县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公民议事委员会分别按4:3:3比例进行考核。

这只是成都城市管理法治化进程的一个缩影。在成都,公众有序参与城市治理的渠道,并不少见:市民参与“白色垃圾”源头治理、水井坊街道“一街一公约”、双流区航空港商家自治、蒲江县广告商圆桌会议等城市治理经验,城市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推动法治化,法制先行。去年,成都市城管委调研完成了《成都市城市综合管理条例》起草工作,制定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建立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基准和执法过程记录制度,开展城管执法队伍队容风纪专项督察,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效能全面提高。

智慧化 打造“智慧城管” 市级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升级

如今,成都有近2万个摄像头24小时监控着市容秩序。车窗站台乱抛物、街边门市占道经营、乱贴“牛皮癣”小广告、垃圾乱堆等行为在摄像头里无处遁形。如果街道上的井盖坏了,路灯不亮了,市民还没有打电话投诉,城管行政执法队就可以按照市城市管理执法总队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发出的任务指令,在第一时间把问题解决掉。

去年,“智慧城管”总体规划(2015—2017)出炉,“智慧城管”的“路线图”已定。据了解,我市目前已建成二环路道路桥梁管理信息系统、城市照明设施数据库系统等智慧城管子系统,街道办事处城市综合管理智慧系统上线运行53个,今年4月,市级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升级改造;同时成都城市照明完成改造升级并投入试运行。升级后的照明系统,可以实现智能照明、按需照明、绿色照明,对中心城区的11万盏路灯进行高效管理。

我市已建立数字城管市级高位协调监督考评机制,实施系统升级改造和流程再造,数字城管发现和处置城市日常管理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2015年立案、受理城市管理案件105万余件,办结率达99.22%。

精细化 环卫作业“全天候”保洁 “白加黑”整治维护道路

目前,成都中心城区实行24小时保洁作业。为破解街面零散垃圾突出问题,成都实施标准化快速捡拾作业。首次出台《中心城区公共区域零星散落垃圾专项治理方案》,实现一级道路及重点地区在95%时间、95%的区域内无零散垃圾的目标。

“全天候”清扫保洁,“网格化”快速捡拾垃圾,“白加黑”整治路面,“系统化”管理井盖,餐厨垃圾收运处置、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成都均走在全国前列。2014年,成都制定了道路黑化目标:到2016年底,成都将会完成489条道路的黑化工作。道路黑化后,街道都向着“四态合一”的方向进行了整体的提档升级。

如今,成都不仅健全完善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广告招牌、道路桥梁等30余项管理标准,还编制完成了首部《成都市城市管理工作手册》。环卫作业分类清扫、广告招牌分类设置、市政设施分类管护、市容秩序分类管控,成都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思路不断清晰、方式不断改进。

此外,成都市城管委重视全域治理,牵头开展“四改六治理”专项行动,深化城市管理“示范片区”和环境优美示范创建,实施“百村容貌整治”,创造出大量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管理、环境治理经验。

常态化 整合执法力量加强监督 攻坚克难专项治理薄弱环节

运渣车驾驶员李某某在三环路辅道上非法倾倒建筑渣土,造成交通拥堵,路面污染80平方米,现已被依法刑拘,同时他还将被罚款5万元,这是2015年我市对运渣车非法倾倒渣土案开出的最大罚单。市城管委牵头整治“疯狂”运渣车,2015年查处违法违规运渣车10755台次、工地985个次。

去年8月,成都市开展城郊结合部环境治理专项行动。我市将利用3年的时间,攻坚克难,对成都中心城区(含五城区、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的39个城郊结合部进行专项治理,着力解决城乡环境的“草包金”问题。其中,重点针对出入城通道沿线、河道沿岸、学校周边及文化行业街区、大中型卖场、广场公园、交通场站、集贸市场等公共区域,深入持续地开展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市政设施维护的整治。

记者了解到,经过对茶店子、石羊场、十陵等客运站的整治,部分城郊结合部的市容秩序及环境卫生已经明显好转。去年,市城管委组织开展了车辆乱抛、行人乱扔“两乱”垃圾专项治理和违法户外广告、占道伸缩棚等专项治理,提升城市容貌秩序。记者 李霞

相关新闻

成都城市管理工作实现新一轮提升实践

在大城市、细管理的总体框架下,无论是环境硬件承载能力的叠加,还是环境软文化的植入,成都城市管理正全域架构与其国际化大都市这一愿景目标相适应的城市管理新体系,实现新一轮的提升实践。

万兴环保发电厂 渗滤液处理系统投入试运行

在“四改六治理”中,成都对市容市貌治理的努力,从未止步。目前,设计每日处理量达2400吨的万兴环保发电厂作为第4座市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处理系统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而这标志着我们的项目其红线内土建工程已完成80%,余热、焚烧系统设备安装完成85%,特别是渗滤液处理系统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这标志着该项目今年在年内建成并投入运行的目标,已经触手可及了。而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市未来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可年处理生活垃圾达800万吨、年发电量约2.5亿度,同时烟气处理排放指标达到欧盟2000标准,我市未来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其建成意义深远。它的建成,不仅能让成都告别生活垃圾填埋的垃圾处置方式,一举实现中心城区和二圈层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目标,其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建设标准和运营水平也将走在全国前列,意义深远。

不仅如此,记者还了解到,成都环保发电厂建设项目,今年各个项目都有进展。成都隆丰环保发电厂项目已完成高压输电线迁改工程,正在进行场平施工;成都宝林环保发电厂PPP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成都金堂环保发电厂项目完成了《项目建议书》编制和技术评审、投资评审工作。

除此之外,成都市餐厨垃圾处理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已确定招标代理机构。成都市中心城区餐厨垃圾无害化二期项目,正在进行红线范围内现有排洪沟及渗滤液管道迁改工程施工;废物处置中心扩建项目,正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中心城区建成63条“严管街”

记者从成都市城管委获悉,成都市城管委关于《市容秩序市级严管街(区)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已正式发布,成都中心城区5个路段共63条街道将纳入第一批市级严管街(区)建设区域,严禁“乱摆摊、乱占道、乱张贴、乱停放”,同时也要求街面户外广告、招牌等无缺笔少画等。

第一批市级严管街(区)建设区域,包括中心城区南北纵线(人民北路火车北站-天府大道环球中心)、东西横线(蜀都大道二环路双桥立交-二环路成温立交)、红星路沿线(府青路二段二环路东一段路口—科华中路机场东沿线路口)、一环路、二环路等5个路段共63条街道,共180公里,涉及到50多个街道办事处。同时,各支路至严管街30米范围内同为市级严管街管控范围。各路段人行天桥一并纳入严管范围。

既然是严管街,那到底要管哪些?记者了解到,主要是3个方面,市容市貌方面,严禁违规占道设置市场、摆摊设点,禁止使用高音喇叭或发出其他高噪音招揽生意,禁止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禁止违规占道设置市场、摆摊设点等。建(构)筑物立面,要保持完好、整洁,同一街区建筑物临街设置的遮阳(雨)篷应当美观大方、风格协调。街面户外广告、招牌设施无残缺、破损、严重脏污和缺笔少画等现象。在环境卫生上,垃圾不外溢,无油污无锈迹无污垢。

严管时段为早上7∶30至晚上10∶30,其他时段按日常管控方式管理,特殊情况实施全天候严格管理。每个办事处配置一个4人执法巡检组。记者了解到,“严管街”已于4月18日正式实施。记者 李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