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明年通车,龙泉驿区再添一条地铁线路
昨天,4号线二期工程东延线贯通,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实现全线洞通。该工程预计明年通车,届时龙泉驿区除2号线以外,再添一条地铁线路。
成都地铁4号线位于成都市东西发展轴上,是成都轨道交通线网中的东西向骨干线路,将温江区、龙泉驿区与市中心相连接。4号线西起万盛站,穿越中心城区,东至成都大学站,线路全长50.4公里,分为二期建设。一期工程西起非遗博览园站,东至万年场站,全线均为地下线,线路长22.4公里,共设车站16座,车辆段1座、主变电所2座,现已开通运营。
4号线二期工程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沿城市东西轴线延伸,完善了4号线的东西向骨干功能。项目建成后,将为沿线居民提供更加快速、安全的出行方式,极大方便沿线居民的出行。其中西延线位于成温邛发展走廊,共设车站8座,依次为马厂坝、凤凰大街、涌泉、光华公园、南熏大道、凤溪河、杨柳河、万盛;西延线于今年3月已实现全线洞通,部分车站已进场进行样板段施工。
昨天实现贯通的4号线二期工程东延线位于成龙发展走廊,设车站4座,起于一期工程终点万年场站(不含),沿成洛路由西向东敷设,经槐树店站、来龙站、十陵站,止于成都大学站。明年,成都大学的师生就可以享受地铁的方便快捷了。
“4号线二期东延线顺着成洛大道向东延伸连接新城组团,轴向拓展城市空间,有利于多中心空间布局的实现。工程建成后除了方便沿线居民出行外还将使成都地铁线路骨干功能更趋完善。而该段线路的开通,也使龙泉驿区成为拥有两条地铁线路的二圈层,其中一条是已经开通的2号线。洞通后,下一步将抓紧进行轨道铺设、设备安装、车站装修等后续工作,确保该线路准时开通。”昨天,成都地铁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 袁弘
相关新闻
4号线东延线 穿河穿桥还穿铁路群
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东延线工程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与龙泉驿区境内,地表水及地下水较丰富,段内地下水位较高。这些对于施工而言,都是难点。难点之一是该段隧道下穿沙河、东风渠,河水较深,随时都可能出现隧道与河流形成水流通道,引发透水事故,属于重大风险源。还下穿三环路十陵立交、绕城高速;下穿燃气管线群,距离地铁隧道最近的西南油气田高压燃气主管道约为3米,属于重大风险源;下穿铁路群,隧道顶部多数为回填土,控制地表沉降是难点,地铁隧道距离成花铁路主线桥墩最近点约为3.7米,属于重大风险源。”施工单位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虽然难点叠加,但成都地铁公司组织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优化施工工艺、优化掘进参数、加强设备管理,有效地保证盾构的顺利连续推进。“在盾构机每次穿越重特大风险源前后,及时进行地层地表监控、监测,确保了穿越安全。”成都地铁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线网密度不断加大 建设应对高强度 运营提前储人才
2020年运营及在建线路里程从500公里增加到782公里——一次次规划中数字的变化,落到现实中是一次次规划线网的加密,建设强度的加大。“快建多开”时代从今年开启,意味着“加快建设、加速成网”的地铁发展成为新常态。
这是一次巨大的机遇,这也是一个空前的挑战。面对每天熙来攘往、不断激增的巨大客流,运营单位准备好了吗?面对从未有过的施工强度,建设单位准备好了吗?
规划 加快地铁线网织密
分管规划的成都地铁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于波今年的工作繁忙程度“再创新高”:“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战略部署,到2020年实现地铁运营线路里程达530公里,运营及在建线路里程达780公里以上;2016年至2020年期间,每年至少开通运营2个项目。要实现这些目标,位于前端的规划工作首先不能掉链子。成都地铁公司不仅要协助市上编制完成新一轮的线网规划,还要做好市级层面规划的落地。”规划编制、修改、确定、上报、批复;可研、立项、环评、初设……没有这些前端工作的加快推进,就不可能有后面工作的全速跟进。
密织成网的成都轨道交通究竟会呈现出怎样的效果?又会为市民的出行带来哪些切实的变化?“新一轮的线网规划修编,是按照‘公共交通占机动化交通出行比例达到70%,其中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80%’的目标和‘线网密度不低于1公里/平方公里’的标准进行的。未来的轨道交通线网将实现‘双核’相互衔接、换乘便捷。而新规划轨道线网密度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与巴黎、伦敦等国际化大都市水平相当。”
而到2020年通车里程达到530公里后,成都轨道交通线网的日均客流将由目前的130万人次增加到约500万人次,届时全市公交分担率有望达到40%,其中轨道交通占公交出行的比例有望达到60%。如此大的客流,意味着更多的市民出行将选择乘坐轨道交通,更多人会成为“地铁族”。“这一指标就全世界而言,也是非常高的。到时候,轨道交通缓堵保畅的功能将会得到进一步体现,市民出行将更加便捷。”于波表示。
建设 多举措应对高强度
18号线,6号线一、二期,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10号线二期——今年共有5线6项目将新建,线路里程共187公里。加上2015年续建的地铁项目,2016年在建地铁项目总里程将达到约376公里,创历史新高。同时,3号线一期工程将在年内实现开通试运营。
地铁建设的热火朝天达到了怎样一个程度?一个数字可以非常说明问题——1号线建设时,成都地铁只有8台盾构机进行作业;目前,成都地铁有32台盾构机在同时作业;而到明年建设高峰时,将有83台盾构机齐头并进。
建设高峰期,如何确保质量、安全、速度与交通兼顾?“压力很大,举措很多。”成都地铁建设分公司总经理张智用这8个字首先进行了凝练的概括。
面对在建工程点多面广、工期紧张、施工环境复杂的不利因素,成都地铁公司强化建设目标管理,全面梳理建设任务、工期、节点,分级界定工作难度,细化责任分工,将工作任务层层落实到人头,该公司目前针对工程建设管理共计制定下发了99项管理制度,大部分管理制度甚至比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更加严格。下一步,将进一步查漏补缺,堵塞管理漏洞,同时将继续用好月度监理例会制度、建设协调会制度、进度分析会制度、安全责任事故约谈制度等常态机制,力争从制度上规范管理行为和程序,固化已有经验,为成都地铁的高效、规范建设保驾护航。
不仅向制度要速度与安全,还向科学要管理——在位于世纪城地铁站旁的成都地铁大厦里,成都地铁质量安全监控室全年365天、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运转——从2013年开始,地铁公司就创新性地对所有地铁在建工地安装实时监控设备,做到全天候实时监控,包括实时数据监控、量测监控和高清视频监控。同时还在大型盾构机等重要施工设备上安装传感器、重要工点专人巡查、开发的专业系统平台全天候监控并分析实时数据,对预警的工点系统能自动发送短信给相关管理人员,及时提示风险情况。在成都地铁建设分公司盾构技术部部长刘高峰的办公室里,他坐在这里,就可以对全市正在作业的盾构机进行管理。在电脑上点开这个具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功能的“成都地铁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全市在运转的每一台盾构机的推进速度、刀盘转速等关键性数据,都可以清晰呈现;与此同时,每一台盾构机的实时工作画面,也可以在这台电脑上看到。“除了可以看到此时此刻盾构机的工作画面,也可以随时调阅以前的工作画面,电脑全部自动储存了的。”而在这个系统中,还设置了报警功能——只要盾构机工作参数出现异常状态,达到设定的警示标准,系统就会发出预警信号。“在现代轨道交通的建设中,不仅仅需要建设者的忘我拼搏,也需要有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才能实现科学管理。”刘高峰说。
运营 委托院校培养人才
随着地铁线路的不断开通,其管理规章制度可以复制使用,但人员配备却需要提前谋划,否则就会跟不上地铁开通的速度。“地铁平均1公里需50余名工作人员,到2020年需要超过2万名工作人员为成都轨道交通服务——包括站务、电客车司机、调度、设施设备维保人员等。”成都地铁运营公司总经理饶咏表示。
就在本月,成都地铁公司2016年第一批次面向全国的人才招聘刚刚尘埃落定。目前,通过此次招聘广纳的人才已经开始入职。而点开成都地铁公司官网中的“招贤纳才”板块,会看到从去年到今年,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关于相关生产岗位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长期招聘的信息公告一直都在。广纳贤才,是成都地铁积蓄人才的一种方式。
今年3月,成都地铁运营公司与19所院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委托培养成都地铁运营需要的2019届相关专业学生。本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订单委培院校主要以铁路院校为主,其中川内院校11所,川外院校8所。订单委培生源以四川籍为主,学生需为2016年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加了高考且分数达到大专线及以上,委托培养专业涉及司机、车辆、站务、信号及供电等。而这,已经不是成都地铁第一次签订类似协议了。“成都地铁运营公司已与全国20多所高校开展了‘订单培养’合作,其中包括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铁路司机学校等。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地铁运营人才多采用‘订单培养’的模式,这种方式可以提前有针对性地培养所需要的专业人才。而对于一些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成都地铁采取与重点大学合作的形式,如西南交,我们会在学生毕业的前一年到学校进行选聘,与学生签订相关意向协议,作为未来专业技术人员的储备和培养。”成都地铁运营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刘才能介绍道。
记者 袁弘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