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当特斯拉汽车公司从硅谷起步,借助硅谷的资金、企业、人才竞相汇集的优势,才使得企业迅猛发展成当今新能源领域的标杆企业;当以前沿、共享、科技为特征的“欧洲硅谷”法国格勒布诺尔助推众多电子、信息技术中小企业茁壮成长时,法国在欧洲的电子、材料领域业开始一枝独秀……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政府政策红利的“催化剂”;企业自身的成长发展,离不开适宜生长的产业环境。而坐拥整个西部最优的人才、资金、市场、科研等雄厚资源的天府新区,正为投入它怀抱的企业营造最为适宜生长的发展环境,助力企业更好、更快地突飞猛进。
从规划立项之初,经历两年多的不懈努力,万众瞩目的成都科学城整体规划、建设布局已露端倪。围绕“1234”的总体思路,抓实“发展新科学、创造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建设新城市”四项任务,成都科学城正朝着“争创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目标,坚定不移地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西部创新第一城,朝着加快构建“双核共兴”新极核支撑体系继续稳步迈进。
“发挥新区引擎作用,带动企业一同起飞。”昨日上午,兴隆湖畔的成都科学城,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四川省2016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这里举行,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作为项目之一隆重亮相,正式启动建设,7大科研院所将整体搬迁入驻成都科学城。与此同时,“天府菁蓉中心企业入驻仪式”在成都科学城兴隆湖畔举行,首批入驻成都科学城天府菁蓉中心A区的15家企业乔迁新居,并在现场领到新区颁发的金钥匙,正式开启了在成都科学城的兴业之旅。
交通便利配套完善
企业满怀信心憧憬美好未来
“这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简直就是我们企业成长壮大的天堂。”“马上要搬新家了,心情无比激动。”“相信在这里发展,咱们企业一定会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昨日上午,成都科学城兴隆湖畔阳光明媚,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亚信(成都)网络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首批入驻成都科学城天府菁蓉中心的15家企业在领到新区颁发的金钥匙后,纷纷憧憬着在这里发展事业的美好未来。
据了解,天府菁蓉中心位于成都科学城兴隆湖畔,占地面积约530亩。目前,以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亚信(成都)网络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成都启明星辰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诺基亚通信(成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15个知名高校、企业的创新研发机构已签约入驻,它们涉及互联网、信息安全、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战略性产业领域,这将为成都科学城的建设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推进产业、城市互动发展,打造西部创业环境最优、创新实力最强、最具创新创业活力国家创新型新区提供强大助力。
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管委会在加快菁蓉中心建设的同时,针对签约入驻企业需求,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完善通讯、医疗、警务、交通等配套条件,现已开通连接地铁的公交线路并实施刷卡免费运营并结合入驻企业需求,研究制定了定制公交方案;2016年9月,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已在天府菁蓉中心设立服务机构,党工委管委会相关职能部门也已入驻办公,为签约企业入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为魂科技立城
携手入驻企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记者从入驻仪式上获悉,2014年10月,天府新区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升格为国家级新区,它便迈入了规划、建设、发展的“快车道”。“新区的规划建设,是改变和优化成都城市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构建‘双核共兴、一城多市’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格局的重要极核,是全市专注发展、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管委会在入驻仪式上表示,按照国务院批复精神,积极落实省委对成都“抢抓‘六大历史机遇’,更好发挥‘一马当先’作用”的指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成都科学城按照“创新为魂、科技立城”的理念,以发展新科学、创造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建设新城市为目标,努力打造成为“西部创新第一城”,成为成都乃至全省转型发展的新引擎,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我省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贡献成都力量。
“今天的科学城正以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最美的成都科学城已粗具雏形。”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在入驻仪式上充满信心地表示,新区将秉承“企业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理念,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服务,为入驻企业打造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生产服务环境、体现具有国际品质的生活服务环境和遵循国际惯例的政务服务环境,紧密携手入驻企业,积极作为、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我省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贡献成都力量。(记者 王李科)
原标题:成都科学城天府菁蓉中心企业入驻仪式昨日举行——助推成都科学城 加快构建“双核共兴”新极核支撑体系
相关新闻
抢抓新区机遇 创新企业未来
专访首批入驻成都科学城的企业代表
res01_attpic_brief.jpg
日前,仅用半年时间完成了项目洽谈、签约到开建流程的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以下简称新区)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项目,正式进入开工建设阶段。与此同时,7大科研院所将整体搬迁入驻成都科学城,成为新区“发展新科学”和“创造新技术”项目的强大助力。入驻的项目具体涉及哪些方方面面?它们又将给老百姓带来什么样的利好?又是什么缘由让它们选择成都科学城?昨日,记者就此专访了4家入驻企业代表,一听企业对新区建设发展的看法。
【点击 新区“发展新科学”】
昨日,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项目正式开工,根据规划,该项目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集聚创新创业人才4000余人,孵化上百家创新型企业。与中科院成都分院的选择一致,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也选定成都科学城作为新项目的承载地。它们选择的初衷都基于对成都科学城发展新科学理念的认同——发展新科学是成都科学城的核心使命。
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科技处副处长高晓东:
落户科学城研究光电 满怀信心充满期待
相信之前神舟十一号在天上和天宫二号的画面给大家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那么,普通群众通过自己的肉眼是不可能看到火箭助推器分离的画面,更不可能看到它们如何“牵手”。电视上的画面是怎样为群众呈现的?“这里就用到了光学研究成果,我们将光电测控设备跟踪到的火箭发射情况分出一路出来,供电视转播使用。”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科技处副处长高晓东研究员揭秘道,很多航天发射任务离不开光电技术对飞行状态的监控与测量。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也是光电技术应用的实例——依靠激光雷达测出其相对距离及距离变化率、相对角位置及角度变化率,帮助飞船顺利实现与天宫的交会对接。“以后,我们光电所的研究就都在成都科学城进行了,我对此充满了期待。”
“科学研究惠及国计民生,但是研究可能需要一个过程,并不能急功近利。”高晓东介绍,曾经中国的光电技术研究、应用在国际上处于落后位置,现在,经过科研人员的多年努力,很多领域已经实现了独立自主,走向了世界前列。“我们光电所能够进驻成都科学城,势必为我们的发展在人才、环境上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对此,我充满了期待。”
核工业西南研究院有关负责人:
项目成功落地 将打造磁约束核聚变的核岛设计研究中心
“受控核聚变俗称‘人造太阳’,因其能源具有资源丰富、不污染环境、固有安全性高等优点,是人类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核工业西南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新项目涉及聚变堆关键工程技术研究平台、聚变堆集成设计中心、聚变堆材料及部件研究检测平台等,“十三五”计划投资约10亿元。通过核工业西南研究院聚变新项目入驻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形成国际知名的国家核聚变能源研发基地,打造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的核岛设计研究中心。
“当然,这个研究项目也将为成都科学城带来科技提升。” 核工业西南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入驻将有利于成都地区占领我国核能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突显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战略定位;将为成都科学城带来广泛的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有利于大力提升成都科学城的国际科技影响力;将有利于确保成都地区未来在基于核聚变的清洁核能研发及产业包括先进核材料、装备制造、聚变堆芯设计、远程控制等方面的领先地位,将极大提高成都地区在这些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
【点击 新区“创造新技术”】
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电子科大天府数智谷、斯坦福天府研究院……在成都科学城,掌握“新技术”的企业名单已经举不胜数,超出80家重点企业选中成都科学城作为发展基地。据了解,创造新技术已成为成都科学城连接新科学与新产业、新经济、新动能的桥梁和纽带。
亚信(成都)网络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业务发展总监童宁:
3至5年快速发展 将建成一流网络安全研究院
昨日上午,15家首批入驻成都科学城天府菁蓉中心A区的企业代表集体亮相于美丽的兴隆湖畔,它们不仅成为这里靓丽的一道风景线,更是成都科学城创造新技术的首批代表。“兴隆湖空气清新、海天一线,真是太棒了!”说起在成都科学城的工作环境,亚信(成都)网络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业务发展总监童宁伸出大拇指连连点赞,“亚信(成都)网络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拥有多名网络安全权威专家和多项国际领先的、自主可控的云安全、移动安全、高级威胁防护等技术,入驻科学城后,我们将致力于建设国际一流的云安全实验室、大数据安全实验室、工业互联网实验室和网络空间平安城市实验室。”
“目前,产研院已建成了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中心、高级威胁调查取证中心和网络安全攻防实验室等内容。”童宁告诉记者,未来,产研院还将秉承‘中国自主可控,共筑全球网络安全’发展理念,通过3至5年的快速发展,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网络安全研究院,助力成都市打造世界级网络安全产业基地,推动中国网络安全的技术发展和能力创新。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文胜:
研发产品亮相今年西博会 有望成为成都公交改革范本
“我们现在已经有3个实验室在科学城展开工作,讲座、培训等业务也已经开始展开。”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文胜十分满意地告诉记者,“我们位于菁蓉中心A区5号楼的办公区,足足有3000多平方米,正对美丽的兴隆湖。”据高文胜介绍,研究院在2016年3月携手成都科学城,由清华大学、四川省共建,致力于建设能源互联网领域的人才培养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并成为中国乃至国际上深具影响力的新一代能源网络的战略决策智库,同时从能源互联网的创新解决方案、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投资和孵化、培训和咨询、检测认证服务等方面推动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
“成都科学城其高效务实的办公作风和各项优惠的政策,是我们研究院向前发展的坚实基础。”高文胜介绍,现在他们已经引进了8个团队,有112名工作人员。据了解,自该研究院成立以来,目前已牵头完成了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战略研究”5个重点课题。值得一提的是,研究院研发的HCNG样车也将在今年的西博会上正式亮相,有望成为成都公交车进行更环保、更便宜、更节能的改革的范本。(记者 王李科 文/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