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进简阳市周家乡四方碑村,漫山遍野的桃园里,个大饱满的桃子挂满枝头。村口的水泥路上排满了前来收购的货车,果农付能奎和老伴正抬着刚刚摘下来的桃子往车上搬,“咱们的桃子品质好,价格一年比一年高,这批货是要发到重庆的,每公斤10元呢!”
让付能奎喜笑颜开的,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和农业部绿色桃产品认证的简阳晚白桃,这是四川省农业厅将其确定为全省水果主要推广品种之一,也为简阳赢得了“中国晚白桃之乡”的盛誉。据悉,围绕晚白桃这张“王牌”,近年来该市大力推动伏季水果提质扩面,目前晚白桃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已有5万亩,全市优质桃基地共12万亩。力争到2020年,该市晚白桃发展到10万亩,带动全市优质桃产业20万亩,成为西部最大的优质桃产业基地,叫响成都伏季水果的又一块“金字招牌”。
政策引领 科技支撑 确保高品质可追溯
剥开白色的纸袋,白里透红的桃子色泽匀净,十分诱人。“一般的纸袋是深黄色的,这是合作社专门为社员定制的纸袋,可以增加透光度,让桃子的色泽更鲜亮,甜度更高”,力盛晚白桃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而在合作社的办公室里,摄像头正监控着核心果园的每一个角落,点击鼠标拉近镜头,专用肥料袋子上的字都看得清清楚楚。办公室的档案柜里存放着生产档案,上面详细记录了每天的管理细节,“我们的晚白桃可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产品,果树施的是桃配方生态专用肥,基地大面积使用诱黄板和频振式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技术,以及推广长枝修剪等精简实用技术,确保每一个桃子都是安全可追溯的!”
产品品质的提升,离不开科技支撑。作为全国桃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简阳市拥有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及四川省农科院园艺所,形成了省(国家)、市、乡(镇)、村四级产业技术推广体系,农林局与省园艺所技术合作,建有新品种资源圃和集成新技术示范园,常年开展各级大中型新品种新技术培训及观摩,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和种植技术能手。
而在优势产业的打造和推广上,简阳市更是高标准,大手笔。近年来,该市每年投入100—200万元用于桃产业种苗扶持,整合及地方性投入用于基地基础设施不低于2000万元,并依托力盛晚白桃专业合作社,建设周家南冲堰简阳晚白桃标准化核心示范园;依托简阳市兴农种植业合作社,建设贾家晚白桃标准化示范园,通过项目打捆,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标准化技术普及、新技术推广应用、绿色食品认证,延伸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链,提升园区产业发展水平。
随着标准化、规模化的推进,简阳晚白桃已成为高品质水蜜桃的代表,成功打入北京、上海、深圳等特大城市市场,并出口到日本、东南亚等地区。
一三产业融合互动 做强产业带富农民
周末,贾家镇菠萝村热闹了起来。成片的晚白桃果园内,三五成群的市民们在枝叶繁茂的树下喝茶聊天,孩子们挎着篮子,在枝头寻找着中意的桃子。“这里的桃子又大又漂亮,味道也特别甜,我们每年都来买!”成都市民王先生说。
一边招呼着客人,农家乐的主人李玉还在忙着将批发商订的桃子装箱、打包。“今年批发价都要卖到9元以上,采摘价更是每公斤12—15元”,李玉告诉记者,光是桃子,一亩地每年收入2—3万元“很稳当”。
在简阳晚白桃的另一个基地——周家乡,产业的“吸金”效益同样明显。这里的核心基地采取“业主建园,园中建社”的模式,由龙头企业——天保果业以土地流转形式将土地集中建园,同时资助组建力盛晚白桃合作社,农户采取现金入股、土地租金入股参股入社,业主以配送股形式吸引农户入社,农户从土地租金、务工、分红三个方面获得收入。目前,入股率已达85%。
而让当地政府更欣慰的,是农家旅游收入的惊喜。每年3月桃花盛开,从5月到9月,不同品种的桃子逐渐上市,在此期间每到周末各大农家乐经常爆满,“比果子的收入还高得多”,农家乐老板付琳笑着说。
据简阳市农技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晚白桃知名度和美誉度逐渐提升,近年来还带动了农业旅游观光、交通运输、餐饮娱乐、农资生产与配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三产业融合互动的多元化发展格局。据悉,每年春暖花开的季节,这里都会吸引数万游客赏花踏青,目前农家乐已发展到100余家,每年旅游收入在1亿元以上。下一步,该市还将以“叁湖一山”省级精品旅游区打造为载体,巩固河西老产区,发展河东产区,依托20万亩优质桃产业基地发展,打造以赏花品果、观光休闲为主的农业观光旅游项目,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努力走出一条城郊型、生态型、观光型的都市特色农业路子。(记者 陈泳 文/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