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16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在成都举行

2020年10月15日 10阅读 来源:成都日报 2016/9/3

与诺奖得主面对面 共话生命科学未来

昨日,第三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中美院士论坛在成都开幕,6位诺贝尔奖得主、10余位中美院士、50余位中外科学家、医学家等齐聚蓉城。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新星”,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在此次峰会中大放异彩,与全球行业泰斗们探讨生命科学未来,共话人类健康。

据悉,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自筹建以来,已吸引了一批国际一流专家、学者和全球知名生物企业。按照规划,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将打造成为全球知名的生物产业双创人才栖息地、世界级生物产业创新与智造之都和具“国际范儿”的生命健康小镇。

与行业大咖面对面

中外嘉宾巅峰对话

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谢尔登·格拉肖、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理查·罗伯茨、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克雷格·梅洛、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马丁·查尔菲、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其中任何一位的经验交流,都足以让业内“尖叫”,更何况是6位科学巨头一同聚首分享。

昨日上午,这6位诺奖得主与大会主席詹启敏、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管委会筹备执行组副组长黄伟在内的6位国内大咖在蓉展开巅峰对话。作为本次医学峰会主题论坛之一的国际生物医药产业论坛也在当日下午举行。该论坛汇聚了世界前沿医疗科技成果,从科研创新、技术转化、产业升级、政策引导等多个方面打造产学研融一体化的全球协同发展合作链,切实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诺贝尔奖技术如何为老百姓健康提供服务?”“在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政府扮演什么角色?”从澳大利亚的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因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案例出发,黄伟深入浅出地进行了回答:“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非常重视前沿技术的发展,同时更加注重技术成果转化,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未来,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景观里面,大家将会看到一条属于诺贝尔奖得主的科学星光大道。”

布局“国际牌”

推进国际合作项目落地

据悉,自成立之初,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就已经与诺奖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年3月14日,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与双流区政府签订协议共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今年5月,第六届核酸与蛋白质化学结构生物学创新药物研究国际会议在成都举行,大会宣布国际生物城将作为该国际会议的永久会址地,并将整合四川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佐治亚州立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在核酸领域的一流人才、研究成果等资源,推动大核酸研发及产业化发展。

国际生物城与诺奖之间的缘分还在不断持续与深化,记者了解到,国际生物城签约或达成合作意向的团队中,诺奖团队有2个,两院院士团队1个,国家千人计划团队4个,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团队9个。

据悉,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自筹建以来,高度重视国际合作和对外交流,着力吸引国际一流专家学者和全球知名生物企业,它将成为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培育成千亿级支柱型产业的重要布局。记者了解到,下阶段,国际生物城将通过与古巴、欧美生物产业的“国际合作”,与中国国药集团全方位战略配对的“政企合作”,打破行政壁垒聚集强势资源的“区域合作”三大模式,面向全球范围配置资源,聚集产业高端要素,创新园区发展模式,将整合包括古巴生物产业在内的全球生物产业创新创业资源,实现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流动。目前已签约引进了世界500强医药企业默沙东、中美前沿生物医药夏普莱斯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重点项目。此外,国际生物城正在推进加拿大全球新药商业化中心、以色列植物药产业化基地、中德医学检测中心、中英(成都)生命科学产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国际合作项目。

按照规划,预计到2020年,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全口径总产出将达到500亿元;2025年将达到1500亿元;2030年将达到3000亿元;2035年将达到5000亿元,其中生物产业产出达到2500亿元。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分析,高新区规划将生物医药培育成千亿级支柱型产业,在已有的产业基础优势上,加大国际开放合作力度,与生物医药发达国家生物产业园和技术转移集团建立合作,同时吸引国际高层次人才落户,提升成都高新区及成都国际生物城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记者 缪琴 文/图)

相关新闻

首次来到我国中西部 诺奖获得者医学峰会在蓉举行 

昨日,2016第三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中美院士论坛在我市举行。6位诺贝尔奖得主、10余位中美院士、50余位中外权威专家等就精准医学、中医药学重点学科进展以及生物医药产业的新机遇新趋势进行了交流探讨。据悉,这是该峰会首次在我国中西部城市举行。

罗斯林研究所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该所CEO约翰·麦肯齐此次是第一次来到中国,而第一站便是成都。“我知道里约奥运会上一些运动员拔火罐的事。”他说自己虽然不了解中医,但对中医疗法和中医药材非常感兴趣。为了更好地进行国际推广,他建议中医在未来发展中能进一步加强临床实验数据的采集,“尤其是药材提取物的临床试验数据将是很有说服力的证明。”同时,他对成都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基础和决心印象深刻,并希望进一步加强与成都医疗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尽管现在互联网技术很发达,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很多交流,但这样面对面的机会还是非常重要。我希望除了这样的国际会议,能设立一个相对固定的组织来推动这件事情。”

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理查德·罗伯茨教授则在昨日的峰会上寄语年轻人:“年轻人是国家也是整个世界的未来,你们的前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你应该有科学研究和探索发现的自由,不要让我这样的老年人告诉你们去做什么,你们应自己去发现并坚持自己所走的道路和科学研究,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机会获得科学上的重大发现。”(记者 尹婷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