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市今年将加速实施三级农村电商示范试点

2020年10月15日 10阅读 来源:成都日报 2016/8/7

记者昨日从市内改办获悉,今年,我市将着力实施县、镇、村三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试点提速行动,完成4个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县、10个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镇和30个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村的建设。同时,重点开展柑橘、水蜜桃、猕猴桃三大特色农产品知名电商合作推广行动,蔬菜、食用菌两大民生农产品本土电商培育行动和乡村旅游知名产品线上推广行动。

农村电商为何能迅速发展?

得益于三级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建设

去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后,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零售总额当年超过48亿元,较上年增长20%;今年一季度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额10亿元,占全省总额的42%,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的销售收入占销售总收入的10%左右,继续在西部地区领先。

农村电商为何能获得如此迅速的发展?据介绍,去年起全市启动了示范县、示范镇和示范村三级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建设,整合我市农村商贸网点,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点,丰富叠加服务功能。目前全市建成多企业参与、多业态并存、多模式运营、服务功能完善的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点300个,示范站点30个。一方面,探索出了“互联网+供销社(邮储、超市)+服务站”模式,即整合供销、邮政、物流在农村的网点资源,以推动农资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为重点,建设镇(村、社区)服务站点模式,形成了“西蜀粮仓?崇州味道”、“馫都味?优品”等具有本地特色的电商平台。另一方面,建立了“互联网+基地+服务站”模式,即改变基地农产品“单打独斗”的产销方式,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推动产品品牌打造,促进基地发展从生产拓展至流通、消费全产业链的电商应用,扩大体验式消费比重,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发展。目前,尚作有机、买够网、成都本味等本地电商企业对接发展生产基地达到60余个。

如何推动三级示范试点提速?

年内建成4个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县

针对目前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还存在电子商务人才缺乏和农民商品化意识欠缺、农产品电商物流成本高、农产品进城难等问题,相关部门提出下一步将重点抓好电商人才培养,强化主体培育,完善农业农村电商环境,进一步发挥电子商务带动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引擎作用。

全市将实施三级示范试点提速行动,今年年内完成4个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县、10个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镇和30个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村的建设。

将继续探索农业农村电商叠加服务模式。依托示范镇、示范村服务站点开展农村电商叠加服务建设,综合叠加基层政务服务(民政、社保)、便民服务(金融、家政、邮政)、农村电商双向流通等服务功能。充分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服务站点建设,依托品牌龙头企业,实施叠加服务,逐步实现可持续盈利的商业叠加模式,让服务站成为服务“三农”的桥头堡,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服务水平,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将开展农业农村产品321推广行动,即三大特色农产品知名电商合作推广行动(柑橘、水蜜桃、猕猴桃)、两大民生农产品本土电商培育行动(蔬菜、食用菌)、乡村旅游知名产品线上推广行动。

同时,探索总结城乡配送终端建设经验。以五城区和高新区范围内首批100个城市社区生鲜农产品电商配送示范点为重点,探索总结城乡配送终端建设经验。记者 尹婷婷

相关新闻

成都形成七大农产品电商模式

去年,四川省成都市有价值近50亿元的农产品通过网络零售渠道进入消费市场,这一数据较上年增长了20%。今年3月,成都特色馆在淘宝和京东上线,短短2个多月,销售额便达到2.9亿元,其中一半是生鲜和农副产品。近年来,各种农业农村电商模式在成都竞相发展,农产品传统销售格局已经被改变,农业农村电商成为当前成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

成都市农委市场处处长阳泽江介绍,近年来成都不仅成长起了一大批本土电商企业,而且还逐步探索形成了七大农业农村电子商务模式。

一是“互联网+社区电子菜箱”模式。今年,成都主城区范围内建设100个城市社区生鲜农产品电商配送示范点,着力解决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是“互联网+供销社(邮储、超市)+服务站”模式。整合供销、邮政、物流在农村的网点资源,以推动农资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为重点,建设镇(村、社区)服务站点,形成了“西蜀粮仓?崇州味道”“馫都味?优品”等具有本地特色的电商平台。

三是“互联网+基地+服务站”模式。改变基地农产品“单打独斗”的产销方式,促进基地发展从生产拓展至流通、消费全产业链的电商应用,扩大体验式消费比重。目前,尚作有机、买够网、成都本味等本地电商企业对接发展生产基地达到60余个。

四是“互联网+金融+农业”模式。依托互联网开展对农产品营销户和农户的金融综合服务。彭州市三界镇作为首个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通过农融网建立金融服务中心,为农业生产主体提供“一体化、一站式、全方位”的农村金融窗口服务工作。

五是“互联网+休闲农业”模式。通过搭建网上交易、产品及乡村旅游推介于一体的电商平台,拓展休闲农业互联网营销渠道。成都市乡厨协会利用现代化物流冷链配送优势打造乡村群宴“九大碗”,在延伸民俗文化的同时,实现了从产品电商向旅游电商和文化电商转型升级。

六是“互联网+特色农产品”模式。主要有以米鲜生、成都鲜果电商联盟等为代表的生鲜B2C模式和尚作农业为代表的生鲜O2O模式。

七是“互联网+农资企业”模式。农资企业通过互联网营销改造传统农资销售渠道。以哈哈农庄为代表开发了哈哈农庄、哈哈订肥、哈哈带货、哈哈农贸四个终端体系,拓展互联网产品的上下行渠道,服务“三农”发展。(原载《农民日报》2016年8月6日03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