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李克强主持大会 2338名代表和特邀代表出席大会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江泽民、胡锦涛在主席台上。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 绘就伟大梦想新蓝图,开启伟大事业新时代。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人民大会堂雄伟庄严,万人大礼堂气氛热烈。主席台上方悬挂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标,后幕正中是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党徽,10面鲜艳的红旗分列两侧。二楼和三楼眺台上分别悬挂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横幅。
在主席台前排就座的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会成员有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马凯、王沪宁、刘延东、刘奇葆、许其亮、孙春兰、李建国、李源潮、汪洋、张春贤、范长龙、孟建柱、赵乐际、胡春华、栗战书、郭金龙、韩正、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朱镕基、李瑞环、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宋平、李岚清、曾庆红、吴官正、李长春、贺国强、杜青林、赵洪祝、杨晶。
大会由李克强主持。上午9时,会议开始。全场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随后,全体同志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已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默哀。
李克强宣布,党的十九大应出席代表2280人,特邀代表74人,共2354人,今天实到2338人。他对列席大会的党外朋友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表示热烈的欢迎。
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共分13个部分: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五、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九、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十一、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十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三、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习近平在报告中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习近平说,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习近平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习近平强调,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关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习近平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习近平用“八个明确”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阐述。他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习近平阐述了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条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习近平在谈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时说,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习近平提出,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习近平阐述了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二是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三是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四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五是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六是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习近平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习近平强调,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习近平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习近平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
习近平指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习近平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习近平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及必须抓好的八个方面重要任务: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习近平报告过程中,全场一次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现任和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党外人士,在京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无党派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在京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常委中的民主党派、无党派和民族宗教界人士作为来宾列席大会。党内有关负责同志也列席了大会。
3000多名中外记者采访报道了开幕会盛况。
从七十余次掌声看党心民心
——党的十九大开幕侧记
这是一个庄严的历史时刻,这是一次掌声如潮的盛会。
2017年10月1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巍峨壮丽。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2300多名代表和特邀代表,共同迎来一个历史性时刻的到来——
上午9时整,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习近平同志健步走向报告席,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宏亮的声音,响彻万人大礼堂,传遍寰宇。
近3个半小时的报告过程中,会场响起了七十余次热烈的掌声。
掌声,为历史性变革成就而起——
五年砥砺奋进,五年攻坚克难。
从掀起人类历史上规模宏大的扶贫决战,到勇于担当铁腕反腐从严治党;从改革破除藩篱痼疾,到重拳出击生态问责;从奋力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到一系列惠民举措落地生根……
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令人自豪与振奋。
这历史性的变革成就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影响着世界。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站到新的起点上。
从50米起步,到马里亚纳海沟7000多米的跨越,“蛟龙号”一次次创造中国深潜纪录。“今后,我们一定会以更加有力的脚步,创造新的‘中国奇迹’。”十九大代表、“蛟龙号”潜航员唐嘉陵说。
掌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的高扬而起——
旗帜指引方向,旗帜昭示使命。
96年前,中国共产党从南湖的红船起航,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39年前,中国迎来改革开放历史性转折,吹响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号角……
今天,中国共产党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引领民族复兴的航船劈波斩浪,向着梦想进军……
有70多年党龄、参加过六次党代会的十九大代表赵志浩对亲身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感到非常激动:“每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奋力向前,夺取新的胜利!”
掌声,为美好生活未来的憧憬而起——
百年奋斗,百年牺牲,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无数共产党人义无反顾。
百年期盼,百年梦圆,中华民族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为人民谋幸福——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初心。
五年的奋斗,始终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68页、3万多字的报告,处处闪烁着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新向往的执着追求。
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到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到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从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到建设美丽中国……
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一切,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深深地镌刻在神州大地,留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黄河之滨、吕梁山下的龙门村,曾经一片贫瘠,受益于党的扶贫政策,如今已建成生态优美、共同富裕的“全国十佳小康村”。村党委书记原贵生代表说:“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憧憬的美好生活将越来越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越走越好!”
掌声,为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和自信而起——
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勇担历史使命,勇于自我革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引领亿万人民踏上民族复兴的新征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鲜活的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璀璨的真理光芒,为我们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十九大代表谭天星说。
长时间热烈的掌声,一次次在万人大礼堂响起。
这掌声代表着党心、凝聚着民心。
这掌声浸透着自豪、传递着自信。
这掌声随着电波,回荡在神州广袤的大地上,回响在中华民族的五千年的历史中,为过去,更为未来……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
奋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从党的十九大看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10月18日,十九大代表在首次设立的“党代表通道”接受采访。 新华社发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这是注定载入史册的时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10月1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上向世界郑重宣示。
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高扬。
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更加光明。
一个重大判断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出席十九大的上海市代表,乘坐“复兴号”高铁,只用了4个多小时就抵达了北京。
不到一个月前,“复兴号”在京沪高铁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再次创造了领先世界的中国速度。
“我见证了中国高铁从追赶者变成领跑者,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十九大代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李万君说。
从“解放”蒸汽机车到“东风”型内燃机车,从“韶山”型电力机车到“和谐号”动车组,直到“复兴号”,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成就的一个缩影,也折射出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追求。
方位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创造性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从那时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的一条主线,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成为引领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十九大代表、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主任黄一兵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十八大以来,世界格局深刻调整,中国发展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党必须回答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迎难而上,开拓进取。
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作出有力回答——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这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变革。” 十九大代表、中央团校教师万资姿说。
今天,习近平同志郑重宣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五年砥砺奋进,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励精图治,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
十九大代表、福建省宁德市委书记隋军说:“这五年,我们想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
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统领下,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战略布局……
“我们党鲜明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着全党的智慧,顺应了人民的期盼,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开创新局面的重要指引,也必将引领中国人民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听取报告后,走出人民大会堂,十九大代表姚眉平无比激动。
时代大潮滚滚向前,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上,大写在世界人民进步的历史上,我们必须有这样的追求,也一定能实现这样的追求。”
一个深刻认识
——在“变”与“不变”的辩证中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有“当代女愚公”之称的贵州罗甸县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代表曾用了13年时间,带领村民在大山肚子里“刨”出一条通往外界的隧道。
“隧道修通了,但只是脱贫攻坚奔小康的第一步。发展村里经济、提高村民收入还要多想办法,这一点也不比当初开山挖隧道轻松。”邓迎香说。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把握好“变”与“不变”辩证关系,中国发展路径更加清晰、更加光明。
变化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从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历史性变化。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重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出台更多重大举措,推出更多有力措施,做出更大努力,满足人民更多层次、更高水平的需求,解决好区域、城乡、收入分配等一系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国网辽宁电力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谭洪恩代表说。
不变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
从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坐标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我国虽然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但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
从中国在世界所处的空间坐标看,我国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我国人均GDP虽然已经超过8000美元,但仅相当于美、德、日等发达国家上世纪70年代末的水平,劳动生产率水平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成左右……
两个“没有变”指明了我们前进的方向。
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十九大代表、山东东营市委书记申长友表示,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我们既要保持理论自信,也要坚持战略定力,确保“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一个光明前景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我们相信党的十九大必将迈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大步。”10月18日,党代表通道上,面对中外媒体,曾迈步太空的航天员景海鹏代表豪迈而自信。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从积贫积弱的颓势中起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为肩负的光荣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中国的改革开放没有止步,积累了独特的经验。”来华四年多,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见证了中国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
他热切期待着十九大后中国经济改革能继续获得新动力,因为这不仅事关中国经济前途,也与全球经济命运密不可分。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提前实现的基础上,我们党又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从现在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这一关键时期即将到来之际,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新的战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就意味着,我们党原来提出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将提前15年完成。新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后,中国将真正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来自北京建工集团的谭双剑代表兴奋地说,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如今美好梦想有了新的图景。
实现新的图景,需要新的奋斗。
在腾格里沙漠南缘,有一个叫黄花滩的地方。这块占地280平方公里的戈壁滩地昔日荒草稀零,现如今却成为扶贫搬迁移民致富的新家园,一排排日光温室,像一座座沙舟,整齐排布。
十九大代表、甘肃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后续产业专业合作社党委书记胡中山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方式与众不同。别人是“带”字优先,他是“逼”字当头,逼村民,更逼自己。
在胡中山的“精打细算”下,如今的黄花滩村已发展养殖暖棚2720座、日光温室176亩、经济林600多亩,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家庭比比皆是。
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坚持新发展理念到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从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十九大代表、宁夏盐池县王乐井乡曾记畔村党支部书记朱玉国说:“在新时代怎么干?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十四个‘坚持’,作为最基层的一名党代表,这些基本方略就是我们今后各项工作的方向。特别是我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就是建设好美丽的曾记畔。”
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
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应对复杂环境……离宏伟目标越近,越是充满了艰难险阻;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必须不断攻克新的问题和难关。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一个有着89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一个领导着13亿多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执政党,要怎样保持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夯实执政基础、提升执政能力?
“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十九大报告作出庄严宣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仍然在路上。随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深入,我们党一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十九大代表、江西井冈山市委书记刘洪说。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
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必将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报道)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