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绿色的太阳神鸟环绕外围,天府绿道的中英文字体镶嵌其中,再加上印有“成都”字样的红色闲章,构成山水环绕的天府绿道胜景。11日,天府绿道标志(LOGO)社会有奖征集活动暨发布式举行,一等奖作品正式作为天府绿道的LOGO被启用。一等奖作品设计师翁建兵介绍,三只太阳神鸟互相环绕飞舞传达出了和谐统一的美好寓意,又传达出了天府绿道的地域形态,同时代表着天府绿道作为成都新名片筑巢引凤,繁荣发展的功能特征,寓意着对天府盛景的美好期待。(记者 张家华 摄影 刘阳)
相关新闻
绿道串联 移步赏景
新津计划通过三年攻坚行动完成各级绿道313公里建设
新津红石涵养湿地公园绿道风景美如画
山水掩映、精致舒缓、现代江城,这是新津对自己作为滨江花园城市形态风貌的追求,因此,在绿道的打造上精心造景,以绿道串联、缝合城市组团、公共空间、景观景点,着力构建山、水、城、景相融的城市生态系统,也是新津绿道建设的主要思路。新津计划通过三年攻坚行动完成各级绿道313公里建设,条条绿道,定是移步换景,各有特色。
在新津红石涵养湿地公园的绿道上,如画的风景让人眼前一亮:绿油油的草坪,五颜六色的花丛,春娟、美人蕉、美国红枫、银杏、水杉等50多个品种的花木,构建起一片“微森林”景观,不远处清波粼粼,碧波荡漾,人们到这里散步、骑游、锻炼、看书……尽情享受美好环境。
“真的好快!还不到半年时间,这里完全变了样,种了好多花草树木,鸟语花香!每天早晚我们都会带乖孙到这里散散步,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环境真是好!”家住附近巴伦西亚小区的居民段秀华说。
这里只是新津绿道的缩影。新津有着山水掩映的自然条件,曾被历代文人反复吟咏,因此在绿道建设中,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将其变幻成景注入绿道。在城市绿道主环线以及“四路观城”景观绿道的设计上,正在打造“竹生水畔、田园花径、三河拥翠、水岸新城、花舞长秋”等主题绿道,同步实施白鹤滩湿地、红石涵养湿地、杨柳湖湿地、骑龙湖公园、老君山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及农业公园建设,形成长度约150公里的城区级绿道体系。
记者在南河城市健康绿道看到,这里依山傍水,沿着南河一路蜿蜒向西,每一段路面都有自己的颜色和主题,沿线搭配种植樱花雨林、柳树、竹林等。漫步于平整蜿蜒的沥青道上,眼前是青山绿水,耳边是婉转鸟语,身旁是簇簇鲜花,一切是如此的悠然自得。极目远望,阳光下的南河波光粼粼,美不胜收。夕阳西下,绿道上,行人三三两两,打太极的,骑游的,悠闲漫步的,驻足欣赏美景的,一时间,青山、绿水、夕阳、路人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而在社区级绿道上,将通过绿道打通社区“微循环”,串联学校、医院、市民广场、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资源,连接城市公园、小游园和微绿地,整合零散的滨水休闲空间,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将以“新津十二景”为主题打造景观节点。届时,《五津风物》中记载的新津的十二处自然人文景点——堰堤春涨、牧马秋成、驿路桑荫、花桥蚕市、西溪晓渡、南港晚渔、修觉诗碑等都将一一在绿道节点上再现。
另外在区域级绿道上,新津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沿第二绕城高速保护带打造田园绿道,沿岷江干流两岸打造滨江绿道,沿岷江五条主要支系打造滨河绿道,同步实施城市中央绿心、滨江生态带建设、农业大地景观营造、梨花溪生态保育以及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形成长度约100公里的区域级绿道体系。(记者 李娟)
空中绿道 一桥一景
既是交通道 又是美画图
“如意桥”的造型是象征着吉祥的如意
从高新区艾家沟西侧的空中俯瞰,能见到一件巨大的“如意”镶嵌城市之中。每当夜幕降临时,“如意”发出光芒,美轮美奂。这座名为“如意桥”的人行天桥,披着中国传统喜庆的大红色,造型则是象征着吉祥的如意。它的“横空”出现,既让周边群众生活得到方便,也成为附近这一圈儿的“新景点”。
实际上,“如意桥”是高新区铁像文旅环绿道的重要节点。桥北接通艾家沟绿道,通过绿道拓宽、增设生活设施等方式丰富绿道功能;桥南串联大源中央公园绿道;两端设置螺旋梯道连接天府二街街道两侧绿道,方便市民过街。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寓意着万事顺利、吉祥如意的“如意”,其立面造型设计灵感也来源于民族传统乐器“排箫”——形体的起伏和飘动犹如音乐韵律的流动,清新优雅,塑造出具有功能性的城市雕塑。它还同步实施了夜景照明工程,夜幕降临时,灯火通明、美轮美奂。
“高新区正在打造‘一桥一景’工程,桥梁要满足人行、骑行功能,又要有特色构成美景。”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意桥便是高新区“一桥一景”示范工程,跨天府二街主桥段长213米,宽5米。
像这样“高颜值”的桥梁正在成都不断地建起——位于剑南大道的“灯之桥”,以灯光为主题营造科技感,以简洁舒展的线性与两侧湿地公园的一级绿道连接;位于天府大道的“月牙桥”,下部结构的V形墩轻盈优美,托起呈微弧形、犹如一道月牙的桥身;位于科华南路—锦江的“竹桥”,利用结构自身的特点展现韵律感,形成穿过竹林的意向……这些“空中绿道”,建设在市政桥梁的旁边,达到绿道的闭合和贯通。同时采用了无障碍设计,骑行者可以全程畅骑。
如今,天府绿道已经吸引不少群众的快门,一张张展示着成都城市新景的图片,成为大伙儿的手机屏保或朋友圈状态。当然,天府绿道的美景想要“常驻”朋友圈,让“千里绿道、万民共享”成为展示成都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还有一段长路得走——当前,成都正加快构筑“绿道环”、串联“公园链”、连通“河湖网”,形成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格局。相信很快,天府绿道便能成为你朋友圈中的“爆款”景点。(记者 张家华 摄影 胡大田)
串联5个城市公园 呈现多彩生态空间
成华区方家河绿道示范项目成为市民游玩好去处
市民在街头公园遛弯游玩
行人休憩处设计独特
昨天午饭后,家住成华区青龙街道西林豫府小区的孙淑华和4岁多的孙女又带着儿童自行车,来到小区外的致力路街头公园,沿方家河绿道散步骑车,到活力儿童园荡秋千,看看盛开的海棠花,婆孙俩玩得流连忘返。
“这个公园绿地虽然规模不大,但景观打造得很精致,还有很多游乐设施,离家也很近。每天到这里走一走,心情舒坦多了。”孙淑华说。一周前,纵贯致力路街头公园的方家河绿道致力路示范项目A1标段完工以来,很快成为附近居民茶余饭后遛弯、健身、游玩的好去处。
“方家河绿道是串联海滨公园、二仙桥公园、杉板桥公园等5个城市公园,连通三大城市绿带的主要绿道,所以在致力路段的示范项目建设中,我们按照‘系统耦合、多元相融、品质至上’原则,综合考虑绿道建设、水环境治理、街头公园绿地打造三方面内容,统筹规划设计,同步建设推进。”成华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方家河绿道起于磨盘山,止于多宝寺,全长约21公里,是连接市区绿道、城市公园、零散绿地的主要慢行通道。
去年9月启动建设的方家河绿道致力路示范段项目起于成绵高架,止于致兴二路口,河道长约320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实施内容包括河道清淤、河堤建设、两侧绿化提升、新增慢行系统、透水游步道、益民健身区、儿童游乐区、行道树更换及人行道改造等,同时还对“两带一片”的场地进行了大整容。
从高处看去,一条长长的绿色步道南北纵贯致力路街头公园,清澈的方家河畔有林荫走廊、风筝草场、缤纷海棠林、旱喷广场、环形跑道等景观,临市政道路一带以朴树为行道树,结合2米宽骑游道、5米宽人行道及后侧绿地,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公共生态空间。
记者在致力路成绵高架路口看到,“致力路街头公园”几个醒目大字矗立在草坪上。走进公园,刚刚盛开的海棠花令人赏心悦目。不远处是造型别致的活力儿童园,三三两两的小朋友正在嬉戏玩耍。负责该项目的成华区城投公司工程一部部长程杰告诉记者,公园分为堆坡造型区、广场区、儿童娱乐区等多个功能区域,园内所有绿道上,都专门设计安装了跑道灯,不仅可以在夜间增加景观效果,还可为广大夜跑族提供更好的照明。
“公园里既有滨河主干绿道,也有连接各功能区的支线步道,慢行系统互联互通,不同年龄段的市民在这里散步、骑行、健身、游玩都很方便。同时,根据不同地域特征,来设计打造具有城市记忆的特色景观,让绿道更有人文情怀。”程杰表示,如在方家河绿道二仙桥公园段,融合了原工业厂区及铁轨的痕迹,利用废旧铁轨和绿皮火车车厢,通过增加现代建造艺术,重点突出“铁路线遗址”和“城市商务区”景观两大元素,打造了一个以铁路为主导的现代都市休闲空间,把工业文明融入现代都市生活中。(记者 袁弘 摄影 胡大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