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成都现有书店3522家,按全市人口1633万人计算,每万人拥有书店2.16家,位居全国前列。成都市民年人均纸质阅读量7.306本,数字阅读量7.920本,高于全国水平。成都市居民家庭户均藏书约90册;2018年度市民人均纸质阅读消费约192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前景——
三联韬奋书店将在成都打造三联韬奋书店重要的文创开发基地。方所参与的“熊猫星球”项目将成为向世界输出中国价值观和天府文化的一个成功案例。正在建设中的言几又天府国际文创中心项目将多方面体现成都特色生活方式。它将是一个具备国际视野、全国领先的文化地标。
还记得你第一本连环画是在哪里买的吗?在书店一坐就是一天,手上捧的又是哪本书呢?书店,不仅是一个人的精神驿站,也承载着一个人的阅读记忆。而一座城市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气质,也与书店密切相关。成都人民南路新华书店创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成都市第一家新华书店,距今已有67年历史了,可以说已经成为了成都的城市文化地标。
互联网时代,实体书店在困境中转型逆袭。成都现有书店3522家,位居全国第二。在复合式经营的道路上创新发展,多元化的实体书店已经不仅仅是卖书的地方。在成都生长的实体书店见证着成都人的阅读记忆,也彰显着成都这座城市创新创造的文化基因。近日,记者采访了人民南路新华书店的老员工,回顾了当年书店的盛况,畅谈了如今成都实体书店的发展。
从“闭架”到“开架”
成都第一家书店引领变革
“这就是当时人民南路新华书店的模样,大气的苏式建筑,就在成都市最中心的位置。”看了一眼记者手机中的老照片,新华书店的老员工、曾任人民南路新华书店副经理的74岁老人黄忠学便脱口而出。即使退休19年,黄忠学对于新华书店相关的事物仍严谨认真,拿出自己收藏的报纸、杂志和一张张老照片,为记者讲述。
黄忠学介绍说,这家新华书店刚开业时,她还是个小学生。而那时书店的营业模式跟现在截然不同,“书店里有着高大的楠木书架,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各种书籍。甚至营业员与读者之间还隔着柜台,这叫作‘闭架售书’。你要买书的话,就得向营业员说明,她再拿书给你。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逢年过节,新华书店内总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不仅有买书的人,还有购买明信片的人。”
比她早进入新华书店工作的兰汝芝,在上世纪50年代是人民南路新华书店的一名员工。她回忆道,“那时候的书店就是单纯卖书的场所,图书基本就分为社科与科学两类,加起来也就1000余种,但这已经让渴求知识的成都人为之激动。书店的营业时间与如今差不多,所以周末总是有大量读者来书店买书。”
1965年,进入新华书店工作刚三年的黄忠学,就遇上了成都书店发展的一个重要改变。“这是刊登在报纸上的报道,介绍了成都市的新华书店实行的‘开架售书’。”黄忠学拿出珍藏多年的报纸,记者看到已经泛黄还有几处破损的报纸,时间定格在1965年7月18日。“开架售书让横在营业员与读者之间的柜台消失。过去读者只能站在柜台外远望的书籍,现在可以自由翻阅、自由选择。营业员也从柜台里面走了出来,热情迎接读者。”黄忠学告诉记者,这个小小的举动是书店营业模式的一大改变,人民南路新华书店“开架售书”的做法在全省开了先河。如今在商场常见的开架售货,早在50多年前的成都书店就有了。
据介绍,在人民南路新华书店开业后,成都市的书店蓬勃发展起来。不仅成都主城区内,龙泉驿区和青白江区也很快有了新华书店。改革开放以来,成都的民营书店发展迅猛,实体书店成为文艺青年们的聚集地。1997年,人民南路新华书店被拆除,由政府安排在原址重建城市之心大厦。2003年,位于人民南路新华书店原址城市之心大厦的天府书城正式开业。天府书城于2003年10月开业,经营面积3000平方米,上下三层楼,是新华文轩的大型书城,是以出版物为主,相关文化业态为辅的大型文化综合体。
从“单一售书”到“复合经营”
成都书店变身文化空间
成都第一家书店开业以来,书店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进入互联网时代,实体书店普遍面临生存和发展的挑战。如何突破困境?成都实体书店不断开出新店,特色日益多元,完成了一次完美的逆袭。
2014年方所来蓉将书店开在了繁华市中心的太古里。这是最早一批让成都市民感受到“原来书店还可以这么开、这么美”的实体书店,它的示范效应改变了成都书店业态。言几又、西西弗、钟书阁、散花等品牌相继以复合经营的创新之路在成都占领市场。这些书店不仅有着令人惊艳的“高颜值”,更重要的是书店的“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书店就是一个单纯售书的场所,如今成都的书店是涵盖了阅读书籍、美学生活、展览空间、文化讲座等多重功能的文化空间。
2017年,新华书店成立八十周年。这个80岁的老品牌,开启了集创意、舒适、高颜值、丰富业态为一体的复合型书店之路。新华文轩新品牌书店“文轩BOOKS”一举打破了人们对新华书店的“刻板印象”。该店占地9000平方米,拥有精选图书30余万册,随处都是生机盎然的绿植、供人休息的座椅。店内文化策展空间、文创产品空间、阶梯演讲区、儿童专属区域、书店音乐会等极大地丰富了书店形态。也是在这一年,天府书城改造升级项目正式启动。
大型文化空间满足多数人的需求,小而精的实体书店则以风格取胜。2015年,成都市的第一家24小时书店——位于公式钯街的轩客会格调书店亮相,为市民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此后,随着琦竻24小时书店的开业、三连韬奋书店的进驻,成都共有三家24小时书店,全国罕见。除了24小时书店,成都还有很多有个性有情怀的独立书店。行知书屋,专营老版连环画,承载童年的记忆;求知书社则能找到一般书店难寻的专业的文史哲书籍;主营建筑类书籍的侘集·本屋是全国首家细分品类的复合型书店……像这样的比较小众的实体书店,如今也能在成都拥有一席之地。
如今,成都实体书店的触角正往更广范围延伸,与商业形态融合更密切,与市民生活紧密相连。仅仅去年,轩客会在银泰城的新店开业面积超过1200平方米。位于天府二街附近的西西弗世豪店9月14日与读者见面,而龙泉驿店也在10月开业。言几又紧邻交子大道的悠方购物中心的新店也揭开面纱。今年,位于环球中心的kids Winshare文轩儿童书店(环球店),邻近光华大道的轩客会·青羊鹏瑞店相继开业。接下来,搬迁至三圣乡的琦竻24小时书店也将与读者见面。(记者 李雪艳)
相关新闻
“书香成都”这张名片 正在走向世界
文化高度决定城市高度,文化影响力决定城市影响力。
据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发布的《2018年度成都市全民阅读指数》,成都现有书店3522家,按全市人口1633万人计算,每万人拥有书店2.16家,位居全国前列。根植于天府文化,成都正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成都实体书店不断创新运营模式、扩大书店内涵,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更为“书香成都”做注解,使之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城市名片。
城市发展 读者有着广泛文化需求
去年1月,由中国书刊发行协会主办的书店行业权威盛会——“赋能未来书店·书店学习”大会在北京举行,揭晓9项行业大奖。其中,成都荣获重磅奖项“2017中国书店之都”。《2017—2018中国实体书店业报告》显示,2017年成都书店数量已达到3463家,继北京后位居全国第二。无论是实体书店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在全国名列前茅。
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理事长艾立民表示:“获此殊荣的城市应当是书店数量多、质量高、类型全,党委和政府重视,政策支持力度大,全民阅读率高,活动丰富多彩,书香社会建设成效显著等等。”
成都人有多爱读书?在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发布的《2018年度成都市全民阅读指数》提道,成都市民年人均纸质阅读量7.306本,数字阅读量7.920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都市居民家庭户均藏书约90册;2018年度市民人均纸质阅读消费约192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实体书店的最大机会就在于让人们的时间和钱花在精神和文化消费上,让买书的读者变为有更广泛文化需求的顾客。实体书店迸发出强劲的活力,成都的一家家实体书店便是典型的证明。中国绝大多数知名书店品牌都已落户成都,成都可以说是实体书店品牌集聚度最高的城市。
生活美学 书店经营做载体
空闲时逛书店,是成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从“书店 读者”的传统逻辑转换到“文化消费 顾客时间消费”的视角,成都书店各种美学体验情境的塑造,为经营重心转化到以人为中心,提供了丰富而具体的载体。
“成都既有现代都市的快节奏,又有休闲城市的慢生活;既有传统文化的优雅从容,又有现代文明的前卫时尚。当我第一次来到成都时,就被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深深吸引。”方所创始人毛继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方所正在与金牛等区县展开合作,成都首家方庭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亮相金牛区,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丰富的文化生活。
空中花园、玻璃盒子、专属区域、千亩花海……这些以前跟书店扯不上关系的美学空间,正成为成都书店突出的“高颜值”魅力点。去年1月底开业的,位于文殊坊的散花书院新店推陈出新,打造成集图书、文创体验、书房体验、中国茶、学堂、文化沙龙及文化主题展为一体的文化客厅。而散花书院去年5月开业的位于邛窑遗址公园的新店,更是将书店和邛窑特有的瓷器文化、茶文化、竹文化充分融合。
位于宽窄巷子的三联韬奋书店,是由川西民居的四合院改造而来,穿过大厅走进后院,则是“三联活动”空间,这里安放着能围坐二十几人的长桌。周末的下午或晚上,这里的文化活动总能吸引大量读者参与。该书店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的设计,就是希望为读者营造一个可阅读可参与的文化空间。
抓住机遇 城市名片闪耀世界
成都正在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抓住发展机遇的成都书店,通过自身平台作用,以及与文创的跨界融合,不仅成为了解天府文化魅力的一个重要窗口,还将助力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今年3月,2019年伦敦书展全球卓越奖颁奖典礼在英国伦敦举行。在年度最佳书店评选中,中国的书店方所脱颖而出,荣获“2019年全球年度最佳书店”,这也是亚洲书店首次获此殊荣。接受记者采访时,方所西南区负责人徐敏毫不吝啬地赞美道,这次得奖,成都店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与成都书店的国际影响力迅速扩大密切相关。
自2016年开始,成都国际书店论坛这一汇聚全球书店业精英的论坛,已连续3年落户成都,在方所成都店举行,推进天府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成都书店的优秀经验也通过论坛走向了国际。
与文创跨界融合,助力成都高水平建设世界文创名城,成都实体书店正深入挖掘成都文化资源。
三联韬奋书店将在成都打造三联韬奋书店重要的文创开发基地。三联韬奋书店在北京、成都将分别侧重文化知识团队建设和文创产品开发,以这两个城市为据点向全国辐射。方所正参与着不少文化创意与落地项目。方所参与的“熊猫星球”项目将成为全球唯一围绕大熊猫主题的,关注人与自然、科学与艺术、娱乐与教育、生命健康以及绿色生态产业的新经济开发项目,将力争成为向世界输出中国价值观和天府文化的一个成功案例。正在建设中的言几又天府国际文创中心项目将多方面体现成都特色生活方式。它将是一个具备国际视野、全国领先的文化地标。(记者 李雪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