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省政府网站发布消息,同意设立成都东部新区(以下简称新区)(点击查看《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成都东部新区的批复》)。
根据规划,新区规划面积729平方公里,空间范围包括简阳市所辖的13个镇(街道)所属行政区域,分别是海螺镇、芦葭镇、董家埂镇、壮溪镇、玉成街道、草池街道、石板凳街道、福田街道、养马街道、石盘街道所属全部行政区域及高明镇、三岔街道、贾家街道所属部分行政区域。
据了解,新区建设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深入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在产业发展、开放合作、生态文明、城乡融合、公共服务等领域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全面增强高端要素资源的集聚配置能力,努力把成都东部新区建设成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新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
此外,新区建设将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按照“一个平台、一个主体、一套班子”的体制架构,按规定组建新区管理机构。将积极探索与现行管理体制联动的高效、协调管理方式,有力有序推动新区建设。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要遵循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严格控制总量,依法依规设置。(记者 赵荣昌 张家华)
原标题:省政府同意设立成都东部新区
5个新定位 这里是东部新区
1
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
这里,天府国际机场蓄势待发
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
这里,东部新区联动多地共谋发展
3
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
这里,打造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协作带
4
新经济发展新引擎
这里,持续不断探索新经济发展
5
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
这里,将彰显东部新区生态优势
3年时间,从东进到东部新区!昨日,重磅消息传来——四川省政府网站发布“关于同意设立成都东部新区的批复”。批复明确了成都东部新区建设的最新定位——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新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
2017年4月,成都首次提出跨越龙泉山东进,推动城市空间格局从“两山夹一城”向“一山连两翼”转变。
3年来,东部新区历经酝酿谋划、战略研究、勘探规划、统筹提升、片区设计,发展方向目标日渐清晰,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相继启动,一个生机无限、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雏形正日益呈现。
定位: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
这里,天府国际机场蓄势待发
驱车从天府国际空港新城西侧三岔湖出发,一路向东,就能直达天府国际机场。在沿途的绿树掩映、湖光山色中,天府国际机场建设热火朝天。
建设中的天府国际机场位于成渝相向发展的主轴线上,未来将拥有6条跑道,具备年旅客吞吐量9000万人次和货邮吞吐量200万吨的承载能力,将成为成都对外开放、连接世界的枢纽和窗口。
当前,航站区正全力推进航站楼二次结构工程、钢结构网架嵌补、金属屋面工程等施工;飞行区正在开展堆载体卸载、碎石垫层、水稳层施工及跑道混凝土施工;配套区持续推进地铁建设、工作区房建、市政道桥施工。“神鸟展翅”,正在蓄势待发……
从世界范围看,围绕机场建设空港城市已成为大的趋势,借助机场构建的空中通道,可以把全球的人流、货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资源联系在一起,让城市更加高效地融入全球发展。
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曹允春认为,向西向南开放的通道,使得内陆逐步成为走向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沿。“在四川塑造东部新区,将在未来发挥引领作用,尤其是机场建设,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引擎,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交通节点,已经变成一个动力源,从城市机场变成一个经济枢纽的概念。”
定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
这里,东部新区联动多地共谋发展
新年伊始,1月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渝双城经济圈上升到国家战略,而成都东进区域正是成渝相向发展的桥头堡,东部新区战略地位凸显。
上个月,川渝两地首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落实了提升内联外通水平、打造西部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等重点任务。
如何发挥好成渝相向发展的桥头堡作用?当前,市东部新城办正在牵头推进一个重要课题——《成都东部新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承担的核心职能研究》。
市东部新城办战略研究处处长熊明认为,要站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高度去考量东部新区的核心职能,从产业、人口以及各类要素如何高效流动、聚集等多方面去考量如何带动促进成渝两地发展。为此,市东部新城办联动重庆、德阳、眉山、资阳等地进行探讨,并邀请国内外专家智库参与研究。目前,该课题进展顺利,已将部分战略成果和思考以及相关措施落实到了具体的规划建设之中。
东部新区建设将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部署,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在产业发展、开放合作、生态文明、城乡融合、公共服务等领域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全面增强高端要素资源的集聚配置能力。
定位: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
这里,打造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协作带
3天前,4月26日,成都市政协召开《加快成都东部新区建设带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课题调研座谈,与成都市东部新城办再次讨论如何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加快东部新区建设带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会上,市东部新城办从机遇条件、存在问题、发展定位、主要措施、重大项目等7个方面作了介绍。
早在之前,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发布《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中就指出,成都和资阳将围绕打造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协作带,共建共享成都东部新区建设势能,加快形成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协作带专业化分工体系。
伴随《行动计划》可见的是多个项目在东部新区落地,成资产业协作发展方面,成都空港新城日前与资阳临空经济区确定16项重点合作任务,初步建立起协同招商及招商项目流转机制,两地企业零部件产品分别进入成都一汽大众、吉利沃尔沃、资阳南骏汽车、资阳机车供应链,新希望六和、华西德康、成都正大等6个成都企业在资阳布局生猪、水产、水果基地。
根据《行动计划》,2020年,还将细化建立成资临空产业协作带工作机制,推动资阳中心城区组团与成都东部新区规划统筹,加快推进成都东部新区综合交通枢纽、成资大道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成都与资阳两市多个载体建设,强化协作,共同引导临空制造、智能制造、航空物流、航空服务、会展商务等产业项目错位布局,以2021年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运为契机,加快形成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协作带专业化分工体系,力争到2022年,临空经济产业体系初见雏形。
定位:新经济发展新引擎
这里,持续不断探索新经济发展
去年1月8日,位于成都简州新城的四川凯迈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式竣工投产。“产品应用领域主要为高低压工业设备、机场特种设备、轨道交通工程机械车辆,目前已应用于成都地铁18号线建设工地,下一步将为机场、地铁提供更多的电池装备。”该企业负责人说,“当新区遇上新经济,活力定少不了。”
简州新城便是一块新经济发展的热土,在这里,将重点发展以智联新能源汽车为核心的智能经济、绿色经济,以大数据、物联网为支撑的数字经济,以智慧出行为方向的共享经济。目前已聚集一汽红旗、比克电池、吉利铭泰方程时空港等重大项目20余个,其中,吉利铭泰方程时空港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动工,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新经济在东部新区的发展一直都是成都在思考的话题。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此前曾介绍,成都一直在探索通过利用新经济的应用场景和城市机会清单,积极谋划在东部新区有所动作。该负责人还表示,作为新经济部门,将持续不断探索应用场景的示范工程,将新的技术、新经济企业引入到东部新区。
东部新城办相关负责人则谈道,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东部新区鼓励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在东部新区创设特色学院、联合实验室、信息研发机构和技术转移中心;设立东部新区科技创新智库,搭建新兴技术和学科交叉研究平台,支持前沿领域技术创新实验和应用在东部新区先行先试;推动创新型、高成长型高科技和新经济企业在东部新区成长集聚,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生产型服务业共生共融、协同发展。
定位: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
这里,将彰显东部新区生态优势
东进战略,推动成都城市格局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的“千年之变”。
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丹景台上,视野极佳,正对面是被称为“千岛之湖”的三岔湖,左边则朝向简阳方向,是东进的重要区域。脚下,除了已打造形成的龙泉山森林绿道示范段外,更多的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建设。
“山、水、港(天府国际机场)都是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的核心资源。”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空港新城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公园城市”的理念,以自然生态本底为依托,展现“山环水绕、错落有致、大开大合、城园交融”的城市总体风貌,实现山、水、城相融共生,建设世界公园城市典范。
“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在规划建设中充分彰显东部新区区域生态优势,运用‘临山筑城’等手法提升城市魅力。”——这也是东部新区的营城理念。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谈到公园城市建设时说,这正是城市发展的方向。“随着这种新发展理念的深入,未来的城市,不再是高楼林立的水泥森林,而应该成为生态友好型的公园城市。”(记者 王琳黎 赵荣昌 摄影 胡大田 吕甲)
相关新闻
2000名工人冲刺建设成都第一条湖底隧道
4月28日,东安湖公园湖底隧道建设现场,一场钢筋龙骨安装劳动竞赛拉开序幕。顶着烈日,工人们举拳宣誓,然后迅速回到各自的工位,扎钢筋、支模、焊接、浇筑混凝土……展现出一片火热的建设景象。在他们的脚下,一条长达1.715公里的钢筋巨龙横亘南北,在不断闪烁的电焊弧光中渐渐成形。
据了解,东安湖公园湖底隧道全长1.715公里,双向4车道,全线采用城市主干路设计标准,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建设内容涵盖电气工程、给排水、消防工程、交通工程、景观工程等。目前,湖底隧道的基坑开挖支护已全部完成,其主体结构施工也进入了冲刺阶段。
这条湖底隧道是成都市第一条湖底隧道,是连接CAZ片区和大运会主场馆片区的交通要道,将与东安大道(原车城大道)、桃都大道等周边道路形成完整的区域路网结构,提升大运会主场馆东安湖片区市政配套水平。湖底隧道也是东安湖公园项目建设中最关键的一个部分,它能否按时完成施工,关系到东安湖蓄水、项目建成等重大任务能否实现。东安湖公园项目常务副指挥长郑大福介绍,他们必须要在5月底完成隧道主体结构施工,然后用大约20天时间进行土方回填。
钢筋是整个隧道工程的核心,是隧道工程的中轴线骨架,直接关系到隧道的整体质量。而钢筋骨架的质量,关键就在安装上。据了解,在安装过程中需要经过钢筋加工、转运吊装、捆扎安装这3道工序,只有这3道工序娴熟配合作业,才能保质保量地实现安装作业,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安装作业就无法完成。湖底隧道施工经理徐才林说,“我们举行钢筋龙骨安装劳动竞赛活动,就是为了通过现场4个班组的竞赛,激发工人们的工作激情,提高各道工序之间协调配合度,提高施工速度和工程质量。”
据悉,为了在雨季到来前建成湖底隧道,2000多名工人共同选择放弃休假,全力以赴搞建设。向志是一名现场木工,他的工作主要是在扎好的钢筋结构上铺设模板。“这个工作对精度的要求很高,需要精确到毫米,如果做不好,就会影响后期混凝土浇筑的稳定性。”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项目开工后,家在温江的向志就很少回家了,长期吃住都在工地上,全身心投入到东安湖公园湖底隧道建设中。傅代才是二段的现场管理人员,只要工人们开始工作,他就要到现场不断巡逻,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按时建成湖底隧道是大家最大的心愿,所以我们都愿意继续坚守岗位,为大运会建设贡献力量。”据悉,除湖底隧道的施工外,东安湖公园其他片区的施工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何星辰 曾浩 记者 白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