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下好“先手棋” 共建“都市圈” 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走深走实

2020年09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成都日报 2020/7/28

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召开
范锐平出席并讲话 尧斯丹主持 罗强靳磊慕新海廖仁松出席并讲话

■推动成德眉资空间同构、功能同建、产业同联、基础同网、服务同享、生态同保,加快构建相互依存、互惠互利、水涨船高的区域协同发展利益共同体。

■整体谋划、循序渐进,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把能干的事先干起来、干一件成一件。

■共建轨道上的都市圈、共建开放型的生态圈、共建无障碍的生活圈,不断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以理念的同城化引领发展的同城化,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城市规建管运,努力把成都都市圈建设成为新发展理念的坚定践行地和先行示范地。

7月27日,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召开。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领导小组组长范锐平出席并讲话。他强调,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是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的重要支撑。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同心同向、共建共享,实心干事、科学作为,下好“先手棋”、共建“都市圈”,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走深走实,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全省发展大局。

副省长、领导小组副组长尧斯丹主持。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领导小组副组长罗强,德阳市委书记、领导小组副组长靳磊,眉山市委书记、领导小组副组长慕新海,资阳市委书记、领导小组副组长廖仁松出席并讲话。德阳市委副书记、市长何礼,眉山市委副书记、市长胡元坤,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旭出席。

会议传达学习了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四川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暨推进区域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成都平原经济区联席会议2020年专题会议精神,听取了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推进情况和工作建议,审议了成都都市圈(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规划、成德眉资同城化暨成都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三年实施方案、成德眉资“三区三带”空间规划以及产业、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同城化等相关方案。

范锐平在讲话中指出,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领导小组强化统筹协调,省直相关部门靠前服务指导,成德眉资四市坚定落实省委“下好先手棋”“建好都市圈”的重大部署,强化“头号工程”责任担当,加快编制同城化规划体系,加快建设立体交通体系,协同建设先行示范区,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有序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各项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范锐平指出,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是共建现代天府、共享美好生活的人民愿望。要把握大局、借势借力,自觉肩负做强主干、做强极核、先行示范的责任,推动主干由成都扩展升级为成德眉资,做强成都都市圈极核,凝心聚力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要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胸怀建设世界级都市圈的雄心抱负,建立区域协调发展利益机制,探索行政区和经济区适度分离,促进都市圈经济组织和要素配置更加高效,努力实现资源要素同用、城市营运同体、竞争优势同构、公共服务同享。要积极顺应人民期盼,携手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创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范锐平指出,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目标,是构建以成都为中心的现代化都市圈。要遵循规律互促共进,推动成德眉资空间同构、功能同建、产业同联、基础同网、服务同享、生态同保,加快构建相互依存、互惠互利、水涨船高的区域协同发展利益共同体。要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化、产业分工协作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素配置市场化、生态保护一体化。要坚持全域规划理念,树立“一盘棋”思维,抢抓编制“十四五”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之机,协同构建都市圈规划体系,推动空间布局优化提升。要大力推动同城化发展制度创新,推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一体化,促进要素高效适配。

范锐平指出,抓好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既要有长远谋划、也要有分阶段目标。要整体谋划、循序渐进,按照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把能干的事先干起来、干一件成一件。要共建轨道上的都市圈,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络状、全覆盖交通网络,推动都市圈内交通由“直连直通”升级为“互联互通”。要共建开放型的生态圈,以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三区三带”建设为抓手,推动组建一批产业生态圈建设联盟,强化优势互补和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协作,打造立足区域、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优势产业集聚区。要共建无障碍的生活圈,从群众急难愁盼入手,共促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社保服务同城对接、政务服务协同联动,不断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范锐平强调,实现同城化发展,首先要确保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发展政策的同城化。要加强战略研究和政策协同,努力提升城市发展理念和经济组织方式的协同性,形成共建现代化都市圈的强大合力。要以理念的同城化引领发展的同城化,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城市规建管运,努力把成都都市圈建设成为新发展理念的坚定践行地和先行示范地。要坚持世界眼光和全局思维,协同跟进先进城市群和都市圈的成功经验,对照查找差距短板,锚定目标方向,形成比学赶超、奋楫争先的强大气场。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建立公共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协同机制,以政策协同增强市场和社会认同。

尧斯丹指出,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是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支撑性工程、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牵引性工程。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抢抓战略机遇,深入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聚焦规划统一、机制高效、政策协同、项目落地,加强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加紧加力、久久为功,全力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加速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引领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西部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为推进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更大贡献。

会前,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揭牌,并举行“下好先手棋、共建都市圈,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集中签约仪式,签署了8个合作协议。其中,成都分别与德阳、眉山、资阳签署深化合作协议,四市共同与省铁投签署成都外环铁路合作共建协议;成都分别与德眉资三市签署市域铁路共建协议。四市还签署了粮食生猪蔬菜区域生产保供合作协议。此外,四市还在总部共建、平台共享、创新产业协作等领域形成了27项深化合作协议。

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成德眉资四市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记者 钟文 张家华 陈泳) 

相关新闻

连好“线” 画好“圈”

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目标:构建以成都为中心的现代化都市圈

一张网,一串城。成都都市圈正浮出水面,锁定未来全球经济区域发展的风口。

7月27日召开的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成都都市圈”一度成为热词,并明确提出“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目标是构建以成都为中心的现代化都市圈”。

成都,既是“主干”,也是核心。未来,将如何连起四座城,下好一盘棋?

规划都市圈 完成“三区三带”空间规划编制

都市圈,其实已不是新词。在世界范围内,已有数个成功的案例。

纽约都市圈、伦敦都市圈、东京都市圈、巴黎都市圈和北美五大湖都市圈,被视作五大世界级都市圈。它们已成为当地人口最密集、经济最活跃、最富有竞争力的地区,是所在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枢纽和参与全球竞争的制高点。

再观国内,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纷纷打响了建设都市圈的口号。与此同时,成都也有自己的“野心”,即与德阳、眉山、资阳共建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成都都市圈。

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省发改委经过多次研判讨论,得出结论:成德眉资区域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科教资源和坚实的产业基础,依托四川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广阔的经济腹地,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最有条件率先建成现代化都市圈。

先看经济实力——

2019年,4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万亿元,占全省比重达46.1%。成都已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组织中枢,德阳重大装备制造业集群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眉山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初具规模,资阳汽车制造、轨道交通、口腔装备材料等产业也具有较好基础。

再看地理人文——

德眉资3市与成都接壤边界超过680公里,中心城区距成都主城区50公里左右,具备同城通勤的黄金半径。大数据分析显示,成都人口流入流出地中,德眉资居于前三位,合计约占成都人口流动总量的30%。

实际上,成都都市圈的构建“蓄谋已久”。自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起,便开始积极推动城市空间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与德阳、资阳、眉山紧密对接、相向布局,重塑优化区域经济地理格局。目前,以成德眉资同城化为引领的成都都市圈建设态势已初步形成。

但处于后发的成都都市圈,仍面临多重考验。对标东京、伦敦、巴黎等都市圈,成都都市圈发展能级差距明显;与上海、广州等国内先发都市圈相比,在市场体系建设、产业协作水平、创新协同和资源集成能力方面均有较大提升空间。

因而此时,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至关重要。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提出,要对都市圈的城镇空间、生态空间、产业空间、基础设施空间、公共服务空间进行优化重构,协同构建“1+1+N”都市圈规划体系。目前,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已形成阶段性成果,完成“三区三带”空间规划、综合交通发展专项规划等重大专项规划编制。四市间建立了“三区三带”建设协作机制,联合启动规划和方案编制工作,上半年新开工项目79个,完成投资70亿元。

步伐不紧不慢、循序渐进,精彩即将上演。

连好交通线 构建都市圈立体交通体系

从单个城市的“点状”到经济圈的“面状”,交通互联互通是基础。

7月27日,成德眉资4地政府与四川省铁路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签署《关于成都外环铁路共建共管框架合作协议》。随着一条全长约450公里的外环铁路建设,将把4座城市的地域连接起来、人员密切起来、经济拉动起来。

1小时通勤圈是都市圈的基本范围,而成都经济圈打算把时间再压缩一半。目前,成都至德眉资日开行动车达88对,初步形成半小时轨道通勤圈。

不可否认,与东部发达都市圈相比,当前成都都市圈仍存在多层次多制式轨道交通网络体系薄弱、跨市界道路规划布局较少、城际间既有高速公路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

4座城市非常清楚这样的情况。欲破题,只有加快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铁融合”和“同城同网”方可。

翻开《成德眉资同城化暨成都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三年实施方案(2020—2022年)》,104个拟计划实施项目清晰呈现。

12个续建项目——天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高速、成资渝高速、成宜高速、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蒲江至都江堰段、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德阳至简阳段、成灌(彭)公交化改造一期工程、S103剑南岷东大道双流段改造、S422金旌路、广大路、螺简路、养资路。

20个新开工项目——成达万高铁、成资市域铁路S3线、成都铁路枢纽环线改造公交化二期工程、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扶贫项目、彭州湔江河谷旅游轨道、天府新区至邛崃高速、天府大道北延线德阳段、梓州大道南延线、益州大道南延线、三岔湖旅游环线、彭广青淮快速通道、锦江大道、通江大道、彭什沿山路、云大路、万罗路、放高路、S210高家至新民段加宽改造、德阳站扩能改造工程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资阳公路物流港。还有15个前期项目正快马加鞭推进。

“半小时”带来的,是经济圈的更多可能。

建好生态圈 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电子信息产业是成都的一张“王牌”。随着成都都市圈的建设,另外3座兄弟城市将登上“舞台”,与成都共同演绎精彩,为成都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注入更多动能。

德阳推动顺为智联液晶显示生产线项目、富士康中江生产基地、宏发西部智能制造产业园、罗江高品LED光电产品生产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随着信利光电仁寿集成触控模组及微型摄像模组项目、广东金伦光电产业园、四川阿格瑞OLED新材料建设等项目竣工投产,眉山新型显示产业将不断发展壮大。

资阳在资阳高新区布局交通装备与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各式电连接器、智能传感器、RCL被动元件、功率半导体等电子元器件生产及研发设计……

未来,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圈将把大伙儿一起“圈”起来——将以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为核心,联动成都科学城、四川中江经济开发区、天府新区眉山片区、资阳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等平台载体,协同发展电子信息制造和软件信息与服务,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4座城市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既做到产业协同,同时又错位分工。这样的模式,不仅将应用于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还将在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绿色智能网联汽车、轨道交通、医药健康、先进材料、绿色食品等十余个产业生态圈得以显现,成为成都都市圈参与区域竞争的新赛道。

接下来,4座城市还将共同编制跨区域产业生态圈建设行动计划,推动组建一批产业生态圈建设联盟,强化优势互补和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协作,构建产业功能区(园区)引导、龙头企业牵头带动产业链上企业的产业协作生态系统,构建都市圈“研发+转化”“总部+基地”“终端产品+协作配套”等产业互动新格局,共同形成万亿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及千亿级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食品饮料产业集群。

造好生活圈 百姓共享无障碍优质生活

成都都市圈,也是一个幸福的生活圈。

都市圈所带来的变化,将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

在平日里,德阳眉山资阳的学生可以享受成都“四七九”名师的远程课程。

到了周末,市民刷一刷公交卡,便可到隔壁的城市景区游玩,还能享受原本属于当地人的景区门票优惠。

若是生病了,可以去都市圈优质医院共建的专科联盟就诊,享受更为专业优质的医疗服务。

促进公共服务均衡普惠,打造无障碍的优质生活圈,正是都市圈致力营造的。

看教育,将深化基础教育合作,推进成都优质民办中小学学校采取教育集团、学校联盟等方式与德眉资3市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同时联合打造教师成长共同体,利用“互联网+教育”等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

看医疗,将推进成都市网格化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推动都市圈三甲医院与其他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巡回医疗和远程医疗制度,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精准下沉;加快建设成德眉资四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依托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动4市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实现都市圈公立医院电子健康就诊“一码(卡)通”。

看文化,将推动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向都市圈居民统一开放,探索省级和成德眉资4市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规划馆、科技馆等联盟式运行模式,推出“惠民一卡通”、公共文化联展一站通等公共文化服务共享产品;

看公积金政策,将争取成都作为灵活就业人员试点城市,在探索试点的基础上,推动成德眉资4市灵活就业人员公积金自愿缴存同城化……

从群众急难愁盼入手,通过促进城乡间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衔接,将打破社会保障体系的城乡区域分割,增强都市圈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憧憬了2035年的成都都市圈——全面实现同城化,基本实现现代化,基础设施全面实现“同城同网”,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基本建成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接下来,拭目以待。(记者 张家华)

【最新进展】

成德眉资四市签署一揽子交通合作协议

450公里的成都外环铁路将连接成德眉资

■成都外环铁路

项目全长约450公里,连接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市,速度200-250公里/小时

■市域铁路S11线

途经成都市金牛区、新都区、彭州市,德阳市广汉市、旌阳区

■市域铁路S5线

连接成都和眉山,设S5主线段和S5仁寿支线段

■轨道交通资阳线

起于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福田站(机场南站),止于成渝客专资阳北站

7月27日,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地政府签署了一揽子合作协议,将着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运输服务共建共享,450公里的成都外环铁路将连接成德眉资。

构建半小时轨道通勤圈正加快构建。到2022年,将建成一批重大功能性支撑项目,交通“同城同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交通往来更加顺畅,运输服务同城化水平不断提升,有效支撑成都都市圈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成都外环铁路

四地共建共管

成德眉资四地政府与四川省铁路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签署《关于成都外环铁路共建共管框架合作协议》。根据预可研报告,项目全长约450公里,连接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市,项目采用国铁制式,速度目标值计划采用200-250公里/小时速度标准。

成都市政府与德阳市政府签订《关于市域铁路S11线共建共管协议》。协议中说,S11线暂定起于成都火车北站,止于德阳火车北站,途经成都市金牛区、新都区、彭州市,德阳市广汉市、旌阳区。线路全长约72公里,成都段约34公里,德阳段约38公里。

成都市政府与眉山市政府签订《关于市域铁路S5线共建共管协议》。根据初步规划,S5线总长约83.2公里,位于成都市和眉山市行政区内,设S5主线段和S5仁寿支线段。其中,S5主线段长约50.4公里,其中成都段约19.4公里,眉山段约31公里;S5仁寿支线段长约32.8公里。

18号线将连接

成渝客专资阳北站

成都市政府与资阳市政府签署《关于轨道交通资阳线共建共管协议》。协议透露,资阳线起于天府国际机场南侧的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福田站(机场南站),止于成渝客专资阳北站。线路全长约39.37公里,采用地面、高架和地下相结合敷设方式,设计时速140公里。

此外,都市圈高快速通道路网更加畅通。记者了解到,按照目前的规划,到2022年,成都至德阳、眉山、资阳将分别建成2条、2条、1条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1965公里增加到2545公里;东西城市轴线成都东段、天府大道北延线、金简仁快速路、成资大道等快速通道建设继续推进,新建(在建)里程856公里;基本消除交界地带“断头路”,建设一批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的示范性工程,形成内畅外通的都市圈公路网。(记者 张家华)

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 天府新区如何助力

昨日,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成都天府新区正式揭牌,为同城化发展按下了“快进键”。揭牌仪式上,成都天府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担负国家战略的重大平台、治蜀兴川的“百年大计”和成都大城崛起的重要支撑,天府新区将做强同城化进程中的极核功能,打造四川面向全球配置高端要素的“重大平台”,成为引领区域协同、全域开放的“新标杆”,助力同城化发展。

成都天府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在融入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进程中,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实施意见》《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2020年工作要点》《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门户 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实施意见》相继出炉,统领全年发展计划。

《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四川天府新区眉山片区交界地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天府新区成眉交界地带融合发展区域,将规划建设投资超4600亿元的68个重点项目,全面开展7个重点领域的务实合作,加快构建形成“两区联动、三轴贯通、多点支撑”的融合发展格局。

“天府新区将以基础设施共商共建、产业融合错位发展、市场体系统一共建、创新体系全面融合、提升协同开放水平、公共服务便民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为重点,推动成眉同城化发展,制订新区推动成眉交界地带同城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成都天府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加快推动成眉交界地带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同链、基础同网、规划同频、能源共享、环境同治、平台同构、法治共建、服务共享。天府新区还将围绕共谋对外开放格局、共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共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共织互联互通交通网络、共建安全可靠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研究制定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协作建设规划。

此外,天府新区还将进一步做强门户枢纽功能平台、总部功能平台、创新功能平台、文创功能平台、金融功能平台、对外交往功能平台、交流合作平台,辐射带动全川、促进区域共兴,增强国家战略承载能力。(记者 曹凘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