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明尹力出席奠基仪式
黄新初吴靖平刘捷等参加 唐良智熊群力致辞
4月13日上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成都)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项目奠基仪式,在成都市双流区东升镇举行。
省委书记王东明,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熊群力等出席奠基仪式,并为项目培土奠基。
奠基仪式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网络信息安全公司董事长李成刚介绍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情况。成都市市长唐良智和熊群力先后致辞,表达了共同打造好该项目的愿望和信心。
奠基仪式开始前,王东明、尹力听取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在川单位近年来发展情况介绍,详细了解项目规划建设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情况。
据悉,中国电科(成都)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项目于2015年4月签署投资协议,按照军民融合的产业发展思路,以国家网络安全战略为引领,致力于发展网络信息安全、时频安全、电磁安防等产业,重点开展信息安全产品、网络安全产品、大数据安全、加密软件的研发、生产、应用及服务。产业园选址成都市双流区,规划建筑总面积约76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约130亿元。
省领导黄新初、吴靖平、刘捷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中电科集团副总经理张冬辰、胡爱民和集团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奠基仪式。(据四川日报 记者 张宏平)
总投资130亿元 年产值将达150亿元
计划总投资约130亿元,占地面积约114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76万平方米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成都)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项目即将在成都动工开建,奠基仪式昨日在双流区举行。
进展
产业园项目具备实施条件
据悉,该项目于2015年4月签署投资协议。从协议签署到奠基,正好一年时间,奠基也标志着产业园已经具备实施条件,动工开建的步伐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作为一项军民融合项目,中国电科(成都)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项目将按照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思路,以国家网络安全战略为引领,大力发展网络信息安全、时频安全、电磁安防相关产业。
记者了解到,产业园包括网络信息安全、时频通导、电磁空间安全三个产业分园,分别由中国电科旗下的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成都天奥集团有限公司和成都四威电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其中,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分园将依托中国网安在密码、信息安全、物理安全领域的深厚积淀,主要面向关系国家战略安全的核心领域,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系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企业和公众行业,发展信息安全、安全信息系统、安全运营、安全系统集成、安全服务与测评等业务。
访谈
多重优势促项目落地成都
“我们的产业园是按照千亿规模来打造的,2018年建成后预计产值100亿元,到2020年达150亿元。除了已经规划的1000多亩占地,双流区已经在周边规划了2平方公里,形成一个开放式平台,相关有意向的企业也可入驻,这将有利于建成产业基地,形成产业链。目前我们已经与成都相关企业、大学开展了一些合作,未来可以与更多的企业在股权融资、建立合资企业等方面开展合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胡爱民向记者介绍道。
“我们之所以将产业园落地在成都,是有多方面考量的。”胡爱民说,成都是继北京、深圳之后,中国最重要的信息安全企业聚集地。而作为军民融合项目,集团旗下实力强大的成员子公司三十所、卫士通就在成都,为产业园的落地也起到了助推作用。不仅如此,政府对网络安全高度重视,成都拥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支持力度。另外,四川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具有很强的消费潜力。成都还拥有电子科大等高校,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专家观察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尹柯:发挥专业园区作用 加快发展信息安全产业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与各领域的不断融合,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信息化应用更加深入,涉及网络、存储、终端等各个层面的信息安全形势日趋严峻,信息安全已成为国际博弈竞争的新焦点,网络安全被确立为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国电科(成都)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的建成将集聚大量信息(安全)企业,具有产业集约化程度高、产业特色鲜明、集群优势明显、功能布局完整等优势,将带动和引领成都信息产业及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提升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打造全球信息化产业重地贡献力量。
信息安全产业占据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跃居全市各产业之首,预计2020年将形成万亿级产业。成都是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在密码技术、芯片安全、主动防御、安全数据存储等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产业规模与北京、上海、深圳同处国内第一方阵;信息安全产业链比较完整,在高新区、双流区、成都天府新区形成了“一核优化提升、一区拓展聚集、多园合力支撑”的产业布局,企业超110家,拥有众多信息安全科研院所,信息安全领域从业人员2万余人。
我市应充分发挥专业园区的独特载体作用,加快发展信息安全产业。我市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应着重在以下几点:一是突出产业高端,充分发挥专业园区的专业特长,大力支持信息安全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巩固和扩大技术领先优势。二是做大产业规模,充分发挥专业园区的集聚效应,加强与我市信息安全产业基地的共赢发展,加强合作,培育引进优势企业,巩固和扩大产业规模领先优势。三是提升创新能力,针对网络信息安全、时频通导、电磁空间安全三个领域,加大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研发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引导和支持企业承接一批国家信息安全的重大科技专项,开展创新合作模式示范,打造创新型的信息安全产业集聚区。
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同时也是国家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战略的重点项目,我市应抓住发展机遇,加快推动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建议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深化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结合军地目前信息资源利用现状,加快构建军地信息融合共享平台,畅通联通渠道,规范互通标准,实现军地信息资源充分互补共用。二是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合建共用,遵循军民一体、兼容共用的原则,依托民用信息基础设施,大力推动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提高现有信息基础设施的作用和应用效益。三是推动信息技术协同创新,围绕发挥军事需求对前沿创新的牵引带动作用、合力突破关键信息技术、促进基础平台军民共享、大力推动军民技术相互转化。四是发展军民一体信息产业,完善军民通用标准,完善军地协调机制,促进军民优势资源双向流动、相互转化。
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的打造,将进一步夯实我市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载体,将进一步拓展军民融合的融合范围、提升融合的层次,将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从而有力促进成都信息(安全)产业跨越式发展。
记者手记
一场合作的“大戏”
4月11日—13日,3天,72小时。
“2016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在成都隆重举行,记者全程对活动进行跟踪报道,脚步未曾停歇,系列主体及专题活动接连闪亮登场,让人“应接不暇”。72小时的时间里,在成都这片土地上演了一场开放合作与投资促进的精彩“大戏”。
4月11日。上午,中航成都航空科技文化博览中心项目启动仪式举行,初期投资100亿元的航空大世界项目开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两架飞机伴随着绚烂的礼花腾空而起,拉开了系列活动激动人心的序幕;下午,“四川—台湾产业合作推介会”举行,近300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线进行主题交流。
4月12日。上午,主体活动“2016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投资推介会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盛大举行,350余名境内外嘉宾齐聚一堂,分享对四川发展机遇与优势的见解,并现场见证25个项目集中签约。下午,“2016川欧投资合作交流会”“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专题推进会”接踵而至,180余名中外人士从不同角度分享川欧合作愿景及体会,各大军工集团则围绕军民深度融合展开热议。
4月13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成都)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奠基仪式举行,总投资约130亿元的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正加快规划设计工作,动工建设已“箭在弦上”。
连续3天密集的投资促进成效如何,数字最具说服力。3天内,450多家境内外知名企业和知名商协会、机构的700多位嘉宾集中到访成都,四川与国内外投资者共签订投资额2000万元以上的正式合同项目668个,投资总额超5000亿元。
在所有签约项目中,成都经济区项目352个,投资总额3098.26亿元,占总投资额六成以上。而成都作为四川首位城市,活动期间签下了上千亿元的项目,协议总金额居全省首位。在72小时中的系列活动之外,成都市还与航天科工和中国电建集团签署协议,其中中国电建集团计划“十三五”期间在成都新增投资1000亿元以上。
投资促进高效、成果颇丰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四川省和成都市投资环境的提升。活动期间,投资者发出“得四川得西部、得四川得中亚”的声音,而签约仪式刚结束还未离场,中国电建就表示与成都合作非常顺利。这样的赞赏之音在活动期间不断传递。四川、成都的投资吸引力在活动期间大力迸发,弥漫在空气中成为“共识”。
72小时激动人心的“2016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已然落幕,而四川、成都的投资促进热情与继续提升投资环境吸引力的努力远未落幕。全方位开放合作和投资促进仍将是四川、成都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未来,还将有更多的投资在四川、成都这片富饶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发芽。
记者 温珙竹 实习记者 李艳玲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