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蓉欧+”战略引制造商巨头搭“顺风车”

2020年09月29日 10阅读 来源:成都日报 2016/3/14

2013年4月26日,蓉欧快铁从成都青白江驶出,一路向西直奔欧洲大陆腹地——波兰罗兹,开辟出中国和波兰两国间唯一一条贯通亚欧、连接东西的物流大通道。沿着古丝绸之路开辟现代丝绸之路,成都大力实施“蓉欧+”战略,让这条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功能辐射到了国内国际更多地区,构建起成都面向欧洲的国际铁路物流枢纽。

背后故事

全球显示器制造商巨头

成为蓉欧快铁新“乘客”

今年3月,冠捷科技公司生产的显示器等电子产品成为蓉欧快铁的新“乘客”。冠捷科技集团是驰名全球的大型高科技跨国企业,为全球最大的显示器制造商之一。从今年3月份开始,冠捷科技通过搭乘一周两班的蓉欧快铁国内延伸班列——厦蓉欧班列,把显示器等电子产品发往欧洲。

据了解,由于冠捷公司在厦蓉欧班列终点站波兰设有代工厂,且通过铁路运输相较于海运方式可节省50%-60%的运输时间,通关环境又极为便利,冠捷公司积极推动产品通过厦蓉欧班列运输。

去年8月16日,厦蓉欧班列正式开通,从厦门自贸区海沧园区驶出,抵达成都后再沿着蓉欧班列的路线一路向西终抵波兰罗兹。这是我国首条由自贸区延伸而出的中欧班列,也是成都实施“蓉欧+”战略,蓉欧快铁的第一条国内延伸班列。

以前,地处内陆的成都,产品出口国外要么乘坐飞机空运出去,要么先把产品运至沿海城市港口,搭乘轮船通过海运运出去。空运虽然较快,但运输成本较高;海运虽然成本低,但运输时间花得多。而蓉欧快铁的运输时间和费用成本介于空运和海运之间,所以国内大型制造商纷纷选择搭乘蓉欧快铁,把产品运至欧洲市场。正因如此,“成都造”以前是到沿海城市搭“顺风船”,现在则是沿海城市到成都来搭“顺风车”。

据统计,厦蓉欧班列开行半年时间,就累计开行出口班列18列,主要运载服装鞋帽、机电类产品,货物重量663.9吨,货值764.1万美元;开行进口班列2列,运载货物以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地的特色食品为主,包括饼干、果汁、饮料、啤酒、烈酒,共计856.5吨,货值56.29万美元。

蓉欧快铁自2013年4月开行以来,在所有中欧班列中,凭其运行最为稳定、运行时间最短、通关便利等优势,成为“成都造”“四川造”乃至“中国造”出口欧洲市场的国际物流大通道。而蓉欧快铁大力实施“蓉欧+”战略,国内国际两端开行延伸班列,目前国内端已延伸至厦门、深圳、昆明等,国际端已延伸至德国纽伦堡,通过开行延伸班列辐射到更多地区,成都也因此而建立起了面向欧洲的国际铁路物流枢纽。

成都举措

全面提升开行数量和质量

深入推进“蓉欧+”战略

昨日,记者从市物流办获悉,蓉欧快铁自开行以来,截至今年3月7日,共开行往返班列189列,其中2015年共开行往返班列103列,市场已覆盖华东、华南、华北,主要客户有DHL、UPS等多家国际知名货代和DELL、TCL、飞利浦等生产商,对长江经济带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融合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今年的重点工作,就是全面提升蓉欧快铁开行数量和质量,深入推进‘蓉欧+’战略。”市物流办该负责人称,今年,蓉欧快铁将在2015年全年开行103列的基础上,全年开行往返班列365列,力争开行400列,年底实现每天一列双向对开。并且,加大推进与DELL、联想、TCL、飞利浦、莫仕连接器、中兴通讯等重点企业战略合作,提升班列重载率。

在深入推进“蓉欧+”战略方面,将进一步深化与成都铁路局合作,国内段合作开行成都至上海、深圳、厦门、昆明等地的互联互通班列,欧洲段干线延伸至德国纽伦堡、荷兰蒂尔堡等节点,以此为基础开通覆盖全欧的分拨支线,投资建设运营欧洲海外仓(配送中心)。同时,依托蓉欧快铁的国际物流大通道,进一步促进产能转移,以物流促进跨境贸易发展,做强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条,进一步强化蓉欧快铁市场拓展,重点吸引高附加值的适铁运输产业自沿海向成都转移和集聚,以物流通道促进产能转移,打造中西部外向型产业高地。

另外,依托蓉欧快铁欧洲端节点,扩大欧洲端辐射范围至欧洲枢纽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形成覆盖全欧的揽货网络。(记者  杨富)

相关新闻

央视财经频道大型纪录片《五年规划》关注蓉欧快铁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在蓉欧快铁上延伸 

2015年12月25日,四川,成都。

这里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心,也是中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全球约50%的苹果平板电脑产自这里。

青白江工业区,“一五”时期中国规划建设的西南第一个工业区。当年三线建设,以及设立的那些军工企业,奠定了成都工业经济的基础。

现在这里是中国西部最大的铁路物流枢纽。

这辆来自广州的货车,装载的电器配件有10件需要运往欧洲。所有的散货要在这里完成拼装。

2013年4月,这里发出了直达波兰罗兹的第一趟中欧班列蓉欧快铁。三年时间,已经往返运行近200列,  带着近万个集装箱进出。

中欧班列蓉欧快铁从成都出发,在新疆的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直达波兰罗兹,全长9826公里,最短运行11天抵达。类似通往欧洲的快速班列,中国已经开通了8条。

新业务还在拓展。刚刚通过国家验收的进口肉类储存冷库,在做设备的调试,启用后,从欧洲进口的肉类将通过中欧班列蓉欧快铁运抵这里。

成都是美食之都。每年仅冻肉进口量就有200万吨,其中30%来自欧洲。

以往海运加铁路联运,进口的肉制品需要半年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上,中欧班列蓉欧快铁把这个周期缩短到一个月。未来,人们将可以享受到更加新鲜的进口肉食。

圣诞节,西方人的节日。

刚刚从欧洲采购回来的徐永新,特意在这一天组织了这个欧洲美食之夜。

德国啤酒、荷兰牛奶,丹麦猪肉,在成都乃至全中国都很受欢迎。

徐永新现在想做的不只是中国和欧洲的生意,连通中国、欧洲、泛亚的物流大通道,已经在他们的规划当中。

晚上10点,从欧洲返程的蓉欧快铁正在吊装,车上装载的欧洲进口食品,一周后将供应中国的春节市场。班列向南连接着昆明、南宁,向东已经辐射到千里之外的深圳和厦门。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已经开始在这条铁路线上延伸。

2015年12月15日,福建厦门。此时,海沧国际班列集货仓库里,工作人员正忙着备货。10个小时后,成都来的蓉欧快铁将到达这里。

30年前,冠捷科技集团(厦门)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鲁澎从台湾来到大陆创业。他的这家企业,主要生产高清显示屏,在全球拥有12个制造基地,每个月从厦门发出的集装箱就有100多个。

这条生产线上的零配件,需要在20天后抵达他们在波兰的工厂。

走海运,时间不够,走空运,费用却是中欧班列蓉欧快铁的4倍。对刘鲁澎的企业来说,与空运相比,蓉欧快铁一个集装箱的运费可以省下10万美元。

现在,这些零部件赶上每周出发的班列,14天就能抵达波兰,时间刚刚好。

一路向西。中国连接世界的国际班列,未来将越来越多。

不一样的视野,消除着分割和距离。

区域一体化、全国一体化、周边地区一体化,中国经济地理正在被重塑。

中国人的眼睛,现在,已经可以望向更远的远方。

(摘自3月12日央视财经频道大型纪录片《五年规划》第五集《开放视野》,有删节。)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