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工业强基行动 加快工业提速增效发展
昨日,全市工业重点项目和工业园区建设第三次“竞进拉练”活动举行。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率队开展工业“竞进拉练”活动,并对活动进行了总结。
在昨日的工业“竞进拉练”活动中,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区(市)县相关负责人,分两个组现场参观了成都天府新区新兴工业园标准厂房、新都区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等在建工业项目和相关工业园区,深入了解项目具体推进情况及相关经验做法,对相关区(市)县工业项目和工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督查。
在总结会上,唐良智说,今天拉练的8个点位各有特色,基本体现出了成都实施工业强基行动的决心、水平和成效。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上半年全市工业发展总体呈稳步回升态势,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数月回升,工业投资增长较快,连续签约开工了一批工业大项目,工业产业培育有新亮点,“3+N”工业园区布局基本形成。虽然成绩值得肯定,但应当看到距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圈层发展还不平衡、区(市)县发展差异较大。
唐良智强调,要进一步坚定大力发展工业的信心和决心,深入实施工业强基行动。要加强宣传,在全市加快形成重视工业、发展工业的浓厚氛围,做到认识和行动“双到位”。各区(市)县特别是二三圈层要加快构建以工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要把握好工业发展的规律,抓住用好国家中心城市、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等一系列历史性机遇,筑牢城市发展产业基础。
唐良智强调,要紧紧扭住工业发展重点不放松,围绕工业产业、工业园区、工业项目下功夫,坚持做强存量、加快增量、做大总量,进一步调整优化工业结构。要综合施策做强工业优势,全力筑牢支柱产业,优化发展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力争“十三五”末形成6个以上千亿产业集群。要坚定不移构建“3+N”工业园区布局,成都天府新区、高新区和经开区三个国家级开发区要发挥好旗帜作用,传统工业重镇要进一步做大产业集群、做长产业链条。(记者 钟文 杨彩华)
成都启动第三次工业“竞进拉练”活动
比差距 学先进 促建工业重点项目
看园区、看项目、听举措、比成效……昨日,全市工业重点项目和工业园区建设第三次“竞进拉练”活动举行,由市政府领导带队,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各区(市)县负责人组成的考察组,分两个组现场参观了7个区(市)县的在建工业项目和园区。本报记者跟随第一考察组参观了成都天府新区、简阳市、金堂县、新都区的4个在建工业项目和园区,包括新兴工业园、四川汇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项目、成都巴莫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
第二考察组来到新津县汉富轨道交通配套产业园、双流区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高新区四川远大蜀阳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和迈克生物医药项目产业园区、项目工地现场,了解项目推进情况、主要做法和项目亮点。
工业强基行动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六大行动之一,而“竞进拉练”活动是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实施这一行动的最重要抓手,也是为了加快工业重点项目促建,在项目和园区一线定期开展检查督导、对标先进、总结提升的活动。活动中,考察组听取了项目所在区(市)县在抓工业项目中的一些经验做法,促进了各区(市)县找准问题、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加快载体建设 促进项目早投产早见效
雅俊新能源企业新能源物流车项目、中久安特高功率微波反恐装备研发生产项目……8个项目已经开工,4个项目在谈,开工和在谈项目总投资超过240多亿元。在成都天府新区新兴工业园,一个个高端产业项目正在加紧落地,加快投产。虽然成都天府新区获批建设时间较短,但新兴工业园已经初具规模。目前,园区已建成了货运通道等主干路网,在建设园区道路4.2公里、综合管廊4.7公里,以及110KV变电站、燃气调压计量站等,道路系统和市政配套设施已能基本满足入驻企业需求。
新兴工业园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参观时,崇州市市委书记赵浩宇一边听讲解,一边拿出手机拍下该园区好的经验做法。产业园区是发展工业的重要载体,对于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他格外留心。他表示,回去后要好好研究,吸取更多优秀经验,为崇州工业发展寻找更好的发展路径。
在金堂县,该县正在全面打造国家级节能环保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作为该县重点引进的项目,成都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计划总投资30亿元,生产动力电池及高端3C电子用锂离子电池材料。该项目投产后,将有效填补四川乃至中国在高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造领域的空白。其中,一期自去年11月开工建设,目前即将竣工投产。一系列重大项目的落地,促进了金堂县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金堂县副县长贺正余表示,“竞进拉练”还是带给他们很大的压力。为了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成效,金堂县正在加快产业载体建设。“我们将依托‘大智造’板块,围绕节能环保等主导产业,着力强链补链,继续做大产业规模。”
明晰发展路径 做大做强工业规模和质量
作为2015年四川省重点建设项目,四川汇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项目于2013年入驻简阳经开区(集中区)石盘食品医药产业园,计划总投资10亿元。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4亿元。其中一期项目投资5亿元,包括办公楼、研发楼、食堂、倒班宿舍及明胶车间主体正加快建设。
作为成都市的新成员,简阳是第一次参加工业“竞进拉练”。“我们发展工业有基础,但参观了其他区(市)县的项目,让我们看到了差距。”该市市委书记王宏斌深有感触地说,有差距,就有动力。通过“竞进拉练”,让他更加坚定了工业强市、工业兴市的决心。在园区建设方面,简阳市将积极抢抓全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发展机遇,大力推进简阳工业集中发展区、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规划建设,努力实现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成。
“随着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加快建设,我们将抓好新机场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临空经济。”王宏斌表示,将进一步明晰工业发展路径,积极抓好产业吸纳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等,不断做大做强工业规模和质量。
“发展工业要做好中长期规划。”贺正余也表示,金堂县将继续做优做大做强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电子信息及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已经明确,为了实现发展目标,“我们将加快产业招商步伐,进一步加强与产业协会、省市驻外机构的合作,不断加强产业招商队伍,努力使金堂县产业实现更大发展。”
抓好重大项目 培育产业后续发展力量
在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一栋栋崭新的厂房已经拔地而起。在车间里,生产线上全自动焊接机启动,焊花四射。“成都造”地铁7号线列车已经在试制;年内,成都市首批A型铝合金地铁列车将在这里实现样车下线和批量交付。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50.7亿元,主要从事整车业务、检修维保业务、轨道交通项目及机电总包业务、轨道交通装备配套电机造修等业务。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59亿元,实现年税收6亿元。
“这是该项目第二次参加拉练。”新都区区长贺欣介绍说,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进展速度非常快。而正是像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的快速投产,增强了新都区发展工业的信心。贺欣还介绍,为了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新都区四大班子还建立了重点项目台账,通过问题导向,找出重点产业项目存在的问题,以此促进项目早落地、早投产。
“工业投资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加快工业投资将为成都工业发展积蓄更加强劲的后续力量。”市经信委主任施跃华表示,通过参观考察项目,他感受到拉练的项目一次比一次扎实。“随着成都完成产业布局,对未来工业发展的目标、方向将更加明确。”施跃华还表示,下一步,将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系列政策措施,持之以恒地抓好项目落地,积极为企业做好服务,为稳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记者 杨彩华)
8项目“受检”
天府新区
新兴工业园
作为成都天府新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新兴工业园规划面积约6平方公里,按照建设“高端制造业集聚区”的总体目标,突出“高端制造、创智服务、现代生活”三大功能,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高端汽车零部件、现代物流等产业。截至目前,园区已引进项目12个,总投资约70亿元,已开工项目10个;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6亿元,货运通道等主干道建成通车。其中,新兴工业园标准厂房项目总投资约3.2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小型标准厂房、标准厂房、定制厂房及配套用房。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2.6亿元,一期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二期项目预计9月份开工建设。成都雅骏新能源汽车、科达光电等项目已入驻;中久安特装备、东莞森斯电子机械等5个项目已签约,即将入驻。
简阳市
四川汇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项目
四川汇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项目由四川汇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全球最大的酶制剂公司德国帝斯曼合作建设,主要利用最新的酶解技术生产食用药用明胶及胶原蛋白肽,具有周期短、节能降耗、无污染等优势。项目于2013年入驻,计划总投资10亿元。目前,投资5亿元、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一期项目办公楼、研发楼、食堂、倒班宿舍及明胶车间主体正加快建设。预计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4亿元,利税2.7亿元。
金堂县
成都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天津巴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该项目协议总投资30亿元,主要生产动力电池及高端3C电子用锂离子电池材料。其中,一期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高电压氧化钴锂、三元材料、氧化镍钴锂材料生产能力,年产能达到10000吨;未来二期年产能将达到30000吨锂离子材料。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50亿元,建成后将大大提高公司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地位。
新都区
中国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
“中国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位于新都区石板滩镇,总投资50.7亿元,主要从事整车业务(城际动车组、城轨地铁、有轨电车)、检修维保业务(高速动车组、城际动车组、城轨地铁、有轨电车、机车、客车)、轨道交通项目及机电总包业务、轨道交通装备配套电机造修等业务。项目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59亿元,实现年税收6亿元。
新津县
汉富轨道交通配套产业园
项目建设分三期进行,其中一期项目于2015年12月开工,规划建设面积7万平方米,预计2017年1月交付使用,计划引进轨道交通配套企业10户,实现年产值5亿元以上。目前,已引进成都亿万通达、长春研奥电器、四川路桥工程检测等6家轨道交通企业,正加紧跟踪长春铁轨、长春轨道等轨道交通项目。预计2020年项目全面建成投运后,将实现年产值30亿元以上,税收5000万元以上。
双流区
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将通过全域布局微电子与电子元器件、大数据、智能硬件与精密仪器制造、通讯与互联网、软件与云计算等高技术产业,构建从苗圃到孵化再到加速器的完整规模化科技产业生态链,打造中国最好的电子信息科技园。
计划总投资30亿元,占地面积464亩,一期项目D区作为先期建设片区,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2014年9月动工建设,2016年5月全部建成并交付使用。截至2016年6月初,园区已入驻企业20户,拟入驻企业30余户,意向入驻企业160余户。未来,该园区预计聚集科技型企业600户,实现产值200亿元、税收10亿元和3万名科技精英人才就业,有效推进产学研结合和产业转型升级。
高新区
四川远大蜀阳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
四川远大蜀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血液制品行业综合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计划总投资12亿元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项目建设用地180余亩,建筑面积约8.5万平方米,其中血液制品生产基地约7.5万平方米,生物医药研发中心约1万平方米。项目于2015年12月开工建设,2016年计划完成投资2.05亿元,预计2017年12月建成达产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税收6960万元,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
高新区
迈克生物医药项目
四川迈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服务涵盖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医学检测领域,是国际临床化学与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在中国的唯一企业会员。迈克生物在成都高新西区投资8亿元正在建设占地60亩的“迈克产业园区”。截至目前,园区基建工程已经全部竣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和设备购买,预计2017年投入使用。园区建成后,将达到年产体外诊断试剂500万盒,临床检验诊断仪器1.5万台的生产能力,新开发新型诊断产品150余种,将新增就业岗位1000余个。
(成都商报记者 韩利 成都晚报记者 胡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