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加快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2020年10月14日 10阅读 来源:成都日报 2018/2/27

金融梦工场一期项目入驻率达100%,金融科技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梦工场二期项目预计今年7月投入使用,将成为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众创空间。记者 张青青 摄

当前,成都正加快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积极提升资本市场、财富管理、结算中心、创投融资、新型金融等核心竞争力,加快构筑与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2017年,成都金融业稳步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去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天府金融指数”显示,西部金融中心实力排名全国第六、中西部第一。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成都将坚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西部金融中心,更好地服务全川、服务西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提供强劲金融支撑。

盘点2017

金融机构加速集聚

金融因商而生、因商而兴,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在2017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后,成都的金融业被提上全新高度——根据《成都市金融业十三五规划》,到2022年,成都将全面建成立足四川、服务西部、辐射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西部金融中心。现在的成都,已经成为西部金融机构最多、种类最齐全、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记者从市金融工作局了解到,2017年,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604.3亿元,同比增长8.4%,占GDP比重达11.6%。截至2017年12月末,全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1950家。金融机构聚集态势良好,金融配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新金融快速发展

去年11月,成都召开新经济发展大会,在此之下成都也加快创新发展新型金融,并涌现出多个全国“单打冠军”。去年5月,发行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首单“双创债”,募集首期资金5亿元,“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入选国务院13项支持改革创新经验获全国推广。

去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天府金融指数”显示成都农村金融排名高居全国第一。成都的科技金融也快速发展。2017年,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以“金融梦工场”为基础,扶植金融科技产业发展。金融梦工场一期吸引了45家金融科技类团队入驻,涵盖区块链金融、智能投顾、大数据征信等金融科技前沿领域,金融科技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

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得益于成都与金融机构的合作能力不断增强,西部金融中心的国际影响力也得以提升。2017年,成都成功举办“川港澳合作周·成都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专场活动”,共计16个项目集中签约,协议总金额达157.4亿美元,与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等境外证券市场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此外,成都还参加在伦敦举办的“四川自贸区服务贸易对欧合作推介会”,探索建立成都自贸区与欧洲金融机构合作机制,加快推动一批外资金融项目在蓉落地。

行动2018

日前召开的成都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大会指出,成都要加快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全面增强“资本市场、财富管理、结算中心、创投融资、新型金融”五大核心功能,并大力实施十大行动计划。会议提出,到2022年,成都要建成区域性资本市场中心,力争境内外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超过800家,经济证券化率达到200%;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财富管理基地、西部创投融资中心、西部重要的金融结算中心、中国新型金融先行区。

实施“GP独角兽计划”

市金融工作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成都将做优资本生态做强本土创投机构,实施“GP独角兽计划”。制定激励扶持政策,通过新经济企业吸引产业投资基金和风投基金,通过投资吸引产业聚集,搭建资本创富、资本兴蓉的新经济金融服务平台。此外,强化人才政策支持,吸引全球著名基金管理人来蓉设立创投机构,培育一批进入全国50强的本土基金管理公司,大力孵化打造成都本土创投“独角兽”企业。

建设西部金融中心需要金融机构的加速聚集。市金融工作局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年我市将通过精准定位,在全球招引培育金融机构。

推进金融产业载体建设

“筑巢引凤来。”市金融工作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将推进金融产业载体建设。发挥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领导小组议事协调作用,着力打造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成为成都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名片。多点打造天府国际基金小镇、成都中心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东大街金融服务集聚区、环西南财大财经智谷、天府国际金融科技产业园5个金融产业集聚区,成为驱动成都金融多级发展引擎。

金融的发展要回归本源,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水平。据介绍,今年我市将力争全年社会融资规模达到5800亿元,境内外上市公司达9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达280家,股权投资基金认缴规模超过1500亿元,引进和培育各类金融机构超过200家。此外,我市还将大力实施上市企业倍增行动计划、上市公司强基计划和债券优先发展计划,按区(市)县、重点功能区、重点行业分类聚焦,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上市培育等直接融资服务,建立健全覆盖拟上市企业入库、股份制改制、挂牌上市、债券融资、并购重组全链条的直接融资服务体系。通过抓龙头企业、重点行业,以点带面,形成“发行一批、准备一批、在审一批、辅导一批”的局面,全力提升我市直接融资比重。

推动新金融生态圈加速形成

市金融工作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下一步将聚焦新金融生态圈加速形成。在科技金融领域,以金融梦工场二三期、天府国际金融科技产业园为载体,快速聚集一批大数据、区块链、数字征信等金融科技企业,形成千帆竞发局面。在消费金融领域,推动设立一批消费金融专营机构,发展一批财富管理、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新型组织,推动天府通等一批企业拓展消费金融场景运用。在农村金融领域,依托“农贷通”平台形成立足成都、覆盖全川、辐射西部的互联网+农村综合服务体系。在供应链金融领域,依托“蓉欧+”通道开放及航空枢纽建设,围绕核心企业运用融资工具,促进上下游企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协同。在绿色金融领域,加强顶层设计,设计出台绿色金融实施意见和行动计划,以新都绿色金融功能区为核心打造成都绿色金融中心。在文化金融领域,整合文创专项资金,加快文创基金、文创支行、文创担保等文创金融产品创新。

金融中心的建设,更离不开人才的聚集。下一步,我市将加快出台《成都市支持培育高层次金融人才实施办法》,建立成都金融业联合会、西部金融中心高端智库等金融人才聚集平台,为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梁祯奎 记者 刘泰山)

延伸阅读

构建新金融产业生态圈 助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

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努力打造国际化都市的金融“名片”

2月末的蓉城,春意日渐趋浓。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改革发展的脚步愈加坚实。

2月24日,站在高水平、高起点规划的全国首个金融科技众创空间金融梦工场二期规划图前,成都金控集团主要负责人对未来前景充满期待,“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给我们带来了直抵人心的温暖,让我们备受鼓舞,成都金控集团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全面落实年’动员大会精神,为治蓉兴蓉贡献金控力量。”

汇聚全球资本

超3000家机构入驻

金融梦工场只是成都金控集团着眼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个缩影,一串串数字、一个个项目落地勾勒着这一年来的生动变化。作为成都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吸引金融总部机构聚集和促进金融产业发展的区域载体,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区域规划总面积约为5.2平方公里,位于成都市科技商务中轴天府大道两侧,北起府城大道、锦江大道,南至孵化园北干道、外环路500米绿带边线,西连益州大道,东临新成仁路,横跨锦江,同处成都市高新区锦江区两个行政区划。

作为核心发展区的一期项目“天府国际金融中心”已投入使用。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年初,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已聚集金融机构、总部经济、高端服务业总数超过了3000家,数量位居中西部第一。

聚集金融科技

三大金融科技载体年内亮相

作为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强大引擎,2018年,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将抓全面落实,抓重点项目。成都金控集团主要负责人表示,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今年将以“产业功能区、创新生态链、开放开发平台”建设为核心,加快推进金融总部商务区建设,打造金融生态主体功能区。

据介绍,成都金融城当前正在大力建设四大金融产业集群:交易所大厦、现代支付产业园、西部财富管理中心、新金融中心,将涵盖资本市场、财富管理、结算中心、创投融资、新兴金融五大核心功能,这也是成都市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产业方面的五大核心功能。此外,今年金融总部商务区重点建设三大金融科技产业载体也将相继亮相。同时,今年7月将完成梦工场二期项目建设,将重点聚集支付清算、金融基础设施研发、智能投顾等领域的金融科技企业,预计入驻金融科技创新创业企业300家。

汇聚现代金融产业集群

新金融生态圈雏形初显

2017年,金融总部商务区以“金融梦工场”为基础,扶植金融科技产业发展。金融梦工场一期项目入驻率达100%,吸引了包括数喆数据、质数金服、享宇金服、中金认证、奇点云、贝壳林等45家金融科技类团队入驻,涵盖区块链金融、智能投顾、大数据征信等金融科技前沿领域,金融科技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今年7月,随着梦工场二期项目建设完成,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金融众创空间,一个金融科技创新生态圈正在成型。

“作为成都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核心载体,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将以新兴金融业形成产业特色,高端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完善配套,构筑现代金融生态圈。”成都金融梦工场总经理郑旷告诉记者,成都金融城依托金融梦工场,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共建金融生态。线上,成都金融城打造的“乐活金融城”综合数据服务平台构建金融总部商务区智能化的商业圈及生活圈,并建立金融创新生态圈。线下,金融梦工场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为入驻企业搭建交流平台。这些特色服务,对金融创业团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金融生态圈”由此形成。(梁祯奎 记者 刘泰山)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