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英国伦敦掀起的一股地铁“丢书”热潮“火”到了中国,北、上、广一线城市纷纷效仿。不过成都的地铁族不必羡慕,因为他们有全国首创的“流动书包”,本次活动开展一个月以来,免费向市民借阅图书6044册次,借书比例近九成,前两周还书率超六成,一种全新的读书风潮正在成都成形。
书量可观
借书比例近九成 刷新阅读体验
10月18日,“书香成都·悦行地铁”全年读书系列活动正式启动,全国首创“流动书包”开启“征程”。每个工作日的上下午,20名发行人员背着“流动书包”,走进成都地铁车厢,随4条线路飞奔,将数百本书籍免费发放给市民借阅。
到11月11日,活动开展近一个月时间,“流动书包”免费发送书籍总量为6984册次,借书总量为6044册次,借书比例达到87%。此外,前4周借书比例分别为77%、87%、95%、86%,基本呈现上涨趋势。这意味着,在地铁里免费借还图书,不仅刷新了成都市民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体验,还以全新的方式逐步培养全市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
活动自开展1个月以来,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中央、省、市级媒体纷纷报道和转载:新华网、中新网、四川在线、四川新闻网、今日头条、四川发布等知名网媒对活动进行宣传报道,网络主流媒体新闻报道80余条,信息转载1000余次,评论500多条,书香成都已然是成都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图书抢手
400多项不同书目 读者最爱是小说
“流动书包”免费发放的有哪些书呢?后台数据显示,首月借阅次数最多的书是《达·芬奇密码》和《一寸河山一寸血:历史不死》,借阅次数均为28册次。借阅数量最多的前20名图书中,小说类占一半、历史类占四分之一,备受读者青睐。
每周,“流动书包”按照书籍内容进行分类,活动首月共发放10次、40类主题书单,包含400多项不同的书目,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社会、教育、管理、经济、生活等10多种类型。每天,《新城快报》封面预告当日书单,供市民提前浏览。而在周一和周三更新书单的两天,往往迎来每周借书高峰——11月19日借书量创首月新高,为512册次。
随着活动开展,读者通过热线、微信、QQ群等渠道,提出反馈信息。工作人员及时迅速地做出调整,尽最大努力满足读者的要求:增加世纪城固定借还点,满足呼声较高、客流量较大的1号线城南读者;“流动书包”下午提前半小时到岗,为“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借还书籍提供方便。
最具特色的“私人订阅”个性化、精准化、定制化服务,也在第四周隆重推出。读者在互动QQ群里留言,第1批33本“订单量”产生后的第二天,读者就在各自指定的固定借还点,拿到了预约的书。同时,QQ群也成为400多名读者阅读分享、聊天交友的网络平台。
借还诚信
前两周还书率63% 读者请假还书
“流动书包”之所以能被广大市民接受,得益于便捷、简单的借还方式。通过手机扫二维码,3分钟内就能完成借还操作,无需提供有效证件,也不用交付押金。目前,除了“流动书包”,还在天府广场、春熙路、骡马市、世纪城、红牌楼地铁站内,设有5个固定借还点,只要乘坐地铁,市民上下班、办事、出游等途中,无需出站,就能实现借还。
“从第二周起,固定借还点开始形成上午借书、下午还书的模式。”相关负责人介绍,不少热门书籍早上就会被“一借而空”。据统计,400多个书目的图书均有借还记录,“流动书包”图书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广大读者也用诚信还书支持着人性化的服务。据后台数据显示:截止到11月11日,还书总量为2284册次,占借书总量的38%。而在两周(14天)的借书时长限定下,前两周共借出的2920册次图书中,显示“已归还”的书籍占比为63%。还书的“高峰期”从11月初开始显现,11月8日出现296册次的“峰值”,超过当日借书量。第四周还书量为1288册次,占还书总量的56%,超过前三周还书总数。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嘛!”第一位还书人市民周先生说出不少读者的心声。而为了还书,一些上班族甚至会动用“小绝招”:“偷溜一路小跑过来”“专门请假”“假装上卫生间”……
在忙碌的快节奏生活中,能静下来借阅一本读物,让浮躁的心得到沉淀,成都地铁“流动书包”正用书香气笼罩成都。(记者 王嘉 实习记者 李雪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