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成都地铁公司了解到,自2005年12月28日地铁1号线开工建设以来,该公司始终围绕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努力提高本地产品配套率,为本地提供了上万个就业岗位,增加了地方税收,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该公司表示,力争2017年底,轨道交通产业全产业链主营业务达到1000亿元。
力争2017年底 轨道交通产业 全产业链主营业务达到1000亿元
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2016年—2025年将是成都地铁投资额度最大、建设里程最多、建设任务最重、运营线网最密的十年。2016年—2020年,成都地铁每年将开通运营两个项目,到2020年,成都地铁将开通运营里程500公里以上,实现在建里程150公里以上。根据成都地铁新一轮建设规划和第四期建设规划,到2025年末,全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规模不少于1000公里,投资规模预计将超过6000亿元,仅列车采购就将达到5000辆以上。
“按照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加快形成‘一校一总部两基地’空间布局,力争2017年底,轨道交通产业全产业链主营业务达到1000亿元。按照成都轨道交通产业规划,成都地铁公司将充分利用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解放思想,乘势而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提高本地产品配套率,力争配套率达到50%以上,促进轨道交通产业实现大发展。”昨天,成都地铁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下一步成都地铁公司计划成立专门部门负责与市经信委的对接、沟通和联系,协调各相关部门、区(市)县推进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事宜。同时着力抓好开发地铁勘察设计、咨询、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外委培训订单,与国内车辆企业开展后续车辆维保。还将着眼关键系统大部件本地化,引进车体材料铝材,车辆牵引、制动、车门、贯通道及车内装饰、列车空调、供电、信号、受电弓等关键部件的生产厂家落户成都。
大力促进轨道交通
“成都研”“成都造”
在地铁装备领域,成都地铁公司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大力支持外地轨道交通企业在成都设立生产基地和测试平台,实现本地化制造和软件开发。已吸引中车青岛四方、中车长客、卡斯柯信号、北京交控、阿尔斯通、今创集团等一大批车辆、信号、车辆及大部件、牵引系统厂商在成都设立生产基地、研发基地或测试平台,特别是3号线、4号线的B型列车已在中车新津基地实现本地化生产,该基地已具备年产800至1000辆城际车、地铁车的能力,同时还具备500组现代有轨电车、轻轨车的整车生产能力,可实现产值50亿至100亿元。7号线A型铝合金列车已经在中车成都产业园下线,该产业园全面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营业收入150亿元。
与此同时,成都地铁公司与金牛区、中铁二院、西南交大、中国中车共同发起成立“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中铁二院、西南交大、中电十所、中电二十九所等12家单位共同发起 “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联盟”,大力促进轨道交通“成都研”、“成都造”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在地铁建设领域,一方面,推动轨道交通建设,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电建等企业在成都设立子公司。另一方面,地铁工程建设所需的钢材、水泥、管件、电器开关、电线电缆、墙材、防水材料、沥青路面材料、干混沙浆混凝土等均100%使用我市地方产品;挖掘机、起重机、钢支撑、脚手架、模板等施工机具均在我市建材市场租赁。海瑞克、中铁装备、铁建重工等企业生产盾构的主要结构件都在成都生产、组装;管片均在成都生产。在地铁建设工程领域大力使用本地配套产品,极大带动了我市建材、机械装备制造、租赁等上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记者 袁弘)
原标题:地铁加速成网带动我市轨道交通产业加快发展
相关新闻:
“巨无霸”将服务我市最快地铁线
首台大型盾构机12月底下井,用于地铁18号线掘进工作
昨天上午,在喷薄而出的金色焰火中,中国西部最大、同时创下成都地铁建设之最的8.6米直径盾构机,在位于龙泉驿区的海瑞克(成都)隧道设备有限公司下线。这台“巨无霸”将在年底下井,承担我市目前规划最长、时速最快的地铁线路18号线“打洞”任务。
巨无霸
900吨重、116米长、相当于三层楼的高度
“好大哟!”这是“巨无霸”给大家留下的第一印象。直径8.6米,相当于三层楼的高度。“此次下线的盾构机是由世界领先的隧道掘进设备生产商德国海瑞克公司为地铁18号线‘量身打造’的,它与成都目前在建地铁线路所采用的盾构机都有较大区别。目前我市地铁建设中所使用的盾构机直径均为6.25米。”成都地铁建设分公司总经理张延说。
据介绍,这台盾构机体积比常规盾构机大一倍,整机长度达116米,重量达到900吨,是目前中国西部最大的盾构机,也创下成都地铁建设以来的纪录,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从设计到生产制造,一共用了6个月时间。首台下线之后,剩余的6台将在明年依据18号线施工需要,陆续交付使用。”昨天,海瑞克(成都)隧道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白锟表示。
量身造
满足地铁18号线运行及乘坐体验的要求
同为地铁线,那为什么18号线选择“盾构定制”?记者昨天从现场了解到,这与18号线作为“我市最快地铁线路”的身份有关。
作为直达天府国际机场的线路,地铁18号线运行速度最高可达140公里/小时,远高于成都其他地铁线路80公里的最高时速。
“为满足高速运行的供电需求,18号线采用2.5千伏交流制式供电,不同于目前其他线路采用的1.5千伏直流制式供电,这也对接触网高度要求更高,隧道设计断面也随之扩大,以同时满足接触网、车辆尺寸需求,缓解列车高速运行时风阻、噪音的要求,给乘客带来舒适的乘车体验。经过多次研究论证和科学实验,专家组最终确定成都地铁首次采用8.6米大直径盾构机开挖隧道,最后将形成内径7.5米的隧道断面。”张延表示。
首台机
12月底下井 18号线一期预计投入20台该型盾构机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昨天下线的首台“巨无霸”将在今年12月底下井;而为保障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开通,预计18号线一期工程将投入20台这样的盾构机进行施工。
“8.6米直径盾构机在我市这种富水砂卵石地质结构掘进将是世界首次,而相较于常规盾构,18号线大直径盾构施工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给线路建设带来了一定挑战。为此,地铁公司针对盾构选型,多次组织专家咨询,确保盾构适应性与可靠性。同时,结合18号线线路与地质特点,对中间风井尺寸、管片设计细节等方面进行反复讨论研究,保证盾构施工连续高效,安全质量可控。此外,18号线建设方也多次到国内外类似大直径盾构施工项目进行实地考察,为施工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经验。”昨天,张延向记者介绍。(记者 袁弘 )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