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成都市开展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2020年10月12日 10阅读 来源:成都日报 2017/7/13

周密部署精心实施 开展扶贫领域“3+X”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成都市纪委先后印发了《关于开展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实施方案》《关于紧盯扶贫领域重点关键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提出具体要求,强化工作安排部署,对扶贫领域3类突出问题治理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通过大力开展专项治理“微腐败”工作,将扶贫领域3类突出问题作为专项治理“微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提升整治效果。在专项整治工作中,我市强化组织协调,加强对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督促指导,成立13个评估检查组,通过入户调查、综合暗访方式,及时开展自查自纠,了解掌握县、乡两级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同时,建立完善治理工作组织领导、正风肃纪联席会议、问题线索“清仓起底”“一案双查”、通报曝光等一系列制度机制,积极探索实践有力之有效的扶贫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模式。

配合联动压实责任 强化问责倒逼落实

市纪委选择脱贫攻坚任务较重、扶贫资金多项目多的简阳周家乡、金堂白果镇、蒲江大兴镇等8个乡镇作为市纪委机关联系重点单位,面对面交办问题线索,点对点开展督查督办,有效传导压力,压实责任。为形成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督促发改、财政、审计、农委、水务等职能部门,对涉及本部门的涉农惠民项目和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累计督查抽查贫困户1900余户。同时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用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大力营造以上率下、风清气正的脱贫攻坚良好氛围。2017年以来,全市在脱贫攻坚、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工作中,因履行“两个责任”不力受到责任追究35件40人,其中因履行“主体责任”不力受到责任追究32件36人,因履行“监督责任”不力受到责任追究4件4人,全市公开曝光典型案件34件37人。

强化监督严查问题 对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曝光

为畅通举报渠道,全市各地各部门在村(社区)、公共服务办事窗口等地设置意见收集箱和举报投诉箱,在市纪委网站开通“微腐败”监督举报曝光专栏,受理群众举报。县、乡两级纪委向社会公开举报方式,广泛收集问题线索,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重点人员、重点领域和重点案件,把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问题作为案件查办的重点,对突出问题敢于“亮剑”。

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887件,给予党政纪处分554人。市纪委坚持通报曝光制度,通报曝光256起典型案例,形成了强大震慑,切实提高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原标题:对胆敢向扶贫资金财物 “动奶酪”的严惩不贷——我市开展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相关新闻

强化监督检查 切实抓好整改 

我市对专项治理“微腐败”工作进行督查 

自今年5月我市开展专项治理“微腐败”工作以来,市专项治理“微腐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区(市)县及部分市级部门的治理情况进行督查。根据督查情况,各地各部门应认真对照问题开展自查自纠,强化监督检查,切实抓好问题整改,扎实推动专项治理“微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 

全市专项治理“微腐败”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扎实推进专项治理各项工作落实,取得了一定成效。各级党委(党组)着力强化思想发动,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抓落实、抓督查,组织专题研究、进行动员部署,领导班子成员到所联系基层单位开展专项督导,推动专项治理工作有序有效开展。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明察暗访2790余次,发现、处置“微腐败”问题3830余个。专项治理工作动员部署以来,全市共立案“微腐败”问题702件790人,处理431件481人,并对处理的“微腐败”典型案例实行“一案双查”,共对61件79人进行了责任追究,进一步倒逼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实。同时,今年以来向社会公开曝光典型案例96件122人。 

督查结果显示,此次专项治理“微腐败”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充分发动群众参与、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方面不够,深入基层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听民情、解民忧、促民生不够,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尚未落地生根,对专项治理工作的政治站位及思想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作用发挥不够,针对典型案件的反思剖析、举一反三不够,以及查办案件治本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对此,市专项治理“微腐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在下一步工作中,各地各部门要大力推动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地落细落实,层层传导压力,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彻落实到基层;要深入开展走基层、听民意、解民忧、促民生工作,进一步促进基层党组织健康发展;要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专项治理工作成果,更好体现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充分运用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抓好警示教育,进一步推动形成专项治理良好氛围和环境;要严格“一案双查”,加强对追责问责情况的督导督办,以强有力的责任追究倒逼管党治党责任落实;要加大对基层群众的宣传力度,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的关注、参与和支持。

在主战场打好脱贫攻坚战 

简阳紧盯扶贫领域突出问题开展监督执纪问责

简阳市纪检干部在镇金镇督察扶贫领域“微腐败”问题

作为成都市脱贫攻坚主战场,简阳市纪委在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基层走、电话访、群众谈、联合查”等方式,瞪大眼睛、拉长耳朵,着力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持续加大扶贫领域突出问题查处力度,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与全市同步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扶贫不扎实 严肃问责 

“我们当时觉得这只是个小事。”简阳市永宁乡双井村支部书记王兴文说的这件“小事”,是双井村蓄水池建设不合格的问题。作为村里的扶贫项目,建设蓄水池本来是件惠及群众的好事,但这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016年1月,这个项目接近完成,王兴文和同村的干部对项目进行验收时发现,部分蓄水池存在进排水渠的长度不够标准。发现了问题本该整改,但王兴文却对项目进行了合格验收,他给出的理由是:“这个整改起来用不了多少钱和时间,施工方也答应了立即整改,不是什么大问题。”明知有问题,还验收合格,这已经是一种失职行为,然而施工方一拖再拖,蓄水池存在的问题迟迟得不到整改。在这种情况下,王兴文依然选择向上级汇报“整改完成。” 

不久,在一次专项检查中,上级检查组发现蓄水池存在进排水渠长度不够以及面积不达标等问题,这与王兴文汇报的“整改完成”情况严重不符,相关情况也被移交纪检监察机关。简阳市纪委随即责成永宁乡纪委对王兴文明知扶贫项目不合格,却依然作出合格验收的问题进行查处。2016年12月7日,经永宁乡党委研究,决定给予王兴文党内警告处分。 

联合发力 织密监督网 

“监督检查我们一直都在开展,不仅纪委在开展,我们各乡镇(街道)和承担着脱贫攻坚任务的职能部门都在开展,督查频次非常高,但督查到底有没有发现问题?督查人员到底会不会发现问题?督查到底是不是走过场?我们一直在思考,一直在不断改进我们的督查方式,确保督查要见‘真招’。”简阳市脱贫攻坚专项督查组的一位成员这样谈脱贫攻坚的监督检查工作。 

据悉,为整合监督力量,解决不会监督、不敢监督等问题,简阳市纪委牵头,联合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扶贫移民办等23个部门(单位)成立了专项督查组,围绕专项整治重点,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专项督查。督查组坚持“见人、见项目、见资金”的工作思路,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开展明察暗访。同时定期召开全市脱贫攻坚监督检查联席会议,及时总结监督检查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发现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监督检查工作。 

“我们切实履行‘监督的再监督’职责,采取回访督查、突击检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开展问题监督和精准监督,坚决防止漏查和查而不办等问题。”据简阳市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市已经开展监督检查40余次,发现并整改问题27个。” 

剖析问题 反思出对策 

在强化监督的同时,简阳市纪委不断加大案件线索处置力度。畅通电话、网络、来信来访等举报渠道,定期梳理汇总脱贫攻坚领域问题线索,今年以来,收到和发现问题线索18件,其中,了结12件,正在办理6件。此外,为明确问责情形,划定纪律红线,将脱贫攻坚领域的责任追究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用追责问责倒逼责任落地落实,该市出台《简阳市脱贫攻坚问责办法(试行)》,对脱贫攻坚领域违纪违规问题,快查快办,坚决做到“零容忍”。截至目前,立案脱贫攻坚领域案件7件,审结3件,给予党纪处分6人并通报曝光;责令书面检讨2人,诫勉谈话1人,警示谈话6人,通报单位3个。 

今年以来,简阳市纪委根据中央、省和成都市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发了《关于开展扶贫领域突出问题“3+1”专项整治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在扶贫领域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集中整治的实施方案》等,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整治时限、目标、内容和工作要求,为整治工作顺利开展提供遵循。为进一步压实责任,简阳市纪委还成立了6个分片联系督导小组和1个纪律审查组,对全市46个乡镇(街道)和23个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展“三摸一排”专项督导。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