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成都治堵十条”出台 最大的受益者是市民

2020年10月12日 10阅读 来源:成都日报 2017/6/22

市二医院地铁站,不少市民出地铁后选择骑共享单车到达目的地 摄影 张全能

前几年想到要开车进城办事心里就煎熬,不仅要早早出行避开高峰,还不能早去早回,究其原因,路上堵车的时间耗费太多。这几天,成都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成都治堵十条”的消息振奋着市民高亮。“智慧治堵、工程治堵、依法治堵为路径,着力解决城市交通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我们市民啊!”高亮说:“这几年随着地铁开通和共享单车的投放,他已经切身地感觉到获得了很大的交通便利,而现在,在‘治堵十条’的蓝图上,他看到了普通市民将有更多的获得感,不久的未来,在成都这个城市,出行将是一种幸福。”

出行

以前是大堵和小堵的区别 现在绿色交通不堵还省时

作为双流区司法局法律服务志愿者协会会长,高亮经常去主城区办事,他去的地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在孵化园附近的成都市司法局,一个是在柿子巷的成都市法律援助中心。“有时候一周跑三趟成都,开车从双流经过大件路到创业路到永丰立交桥到省公安厅再到天府广场附近这一路线,前几年,我的感受是无论什么时候,没有不堵的,只是大堵和小堵的区别。这一两年,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只要错峰出行,真还不堵。”当然停车也是个大问题,柿子巷没法停车,他每次都把车停到宽窄巷子。“宽窄巷子本来就是景区,车子多,停车位少,每次都要为停车花费很多时间,烦都烦死了。”

高亮笑着说:“说起堵车和停车难,我们市民经常抱怨,可是像我们这种状况,进城办事,一个人开个5座车,既浪费,本身又参与了造堵,从这个角度说,有什么资格抱怨呢?”

近几年来,随着地铁的贯通、共享单车的普及,高亮进城的路线和选择的交通工具也发生了改变。

“我今天进城办事,将车开到南门,停在奥克斯广场,然后在附近的成都市司法局办完事,就不开车了,直接在孵化园站乘坐地铁1号线到天府广场站下车,骑个共享单车5分钟就到柿子巷,不仅不用考虑停车问题,关键是可以掐着时间出行,因为地铁加共享单车出行不可能堵车,我的时间尽在掌握中,不用老想着提前走,害怕堵车迟到。太幸福了!”

家门口

加强了监管 路恢复整洁

高亮所住小区在双流的金河路,这条路是双流新城到旧城之间的要道。“以前,这条路上‘热闹’得很哦,早上沿路都是无牌无证的早餐摊,桌子板凳摆到马路上,吃东西的路人也多,违法营运的三轮乱停乱放,三轮司机一边吃早餐,一边拉客揽客,把交通堵完了,我出门上班就得右拐,往往等两个红绿灯都拐不过来。到了晚上,烧烤摊摊摆满了路两旁,还是桌椅板凳,还是占道经营,还是非法营运的三轮车乱停乱放,交通成了一锅粥。开车的堵在路上,叫骂的也有,乱掉头的也有,乱鸣笛的也有。”

今年以来,随着监督管理的强化,执法人员大力整治了一番后,这条街恢复了整洁,交通状况有了天壤之别,我现在再也没有为家门口的堵车烦恼了。“‘治堵十条’说治堵要强化监管,强化占道施工和占道经营的管理,我觉得很有道理,很有实效,我家门口的例子不就是最好的写照嘛。”

未来

期盼全域打通绿色交通+智慧交通

离高亮家大约700米规划有地铁9号线的一个站点,高亮很关注这条地铁线的施工进程。“据说是后年开通,我很期盼。”在高亮的设想中,今后,他来成都办事开会走亲戚,就可以丢开自己的小车了。“我只要在家门口坐上地铁,就可以通过换乘到达成都市主城区的任何一个大的方位,下了地铁后,如果离目的地不远没有公交车,我就骑个共享单车过去,如果公交车能直达,就坐公交。当然究竟是坐几路公交坐多少站,这不需要我自己思考,运用互联网+智慧交通方式,打开百度地图,在输入目的地后,选择公共交通,百度地图就会自动帮我选最合适的线路。未来,我希望成都市的郊区郊县都能通地铁或者高铁,增加公交线路,大量投放共享单车,我们郊区郊县的市民进城,或者主城区的市民下来办事走亲戚能够享受快速轨道交通、地面常规交通和城市慢行交通的绿色交通体系。”(记者 晨迪)

原标题:“成都治堵十条”出台 最大的受益者是市民 强化监管道路畅 绿色出行不怕堵

相关新闻

成都市政工程院院长钟强文:

“治堵十条”出台及时 全方位系统性治堵

“成都治堵十条”推出得非常及时,城市拥堵并不是成都一个城市遇到的问题,从全国、全球范围来看,交通拥堵“城市病”困扰着很多城市,而“治堵十条”的推出,将是缓解“城市病”的利器,城市交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交通治理存在难度,因为新问题总会不断出现,就像人生病一样,这次可能是感冒,下次则可能是咳嗽,因此想一包药治百病是不可能的。从“成都治堵十条”的内容来看,并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交通乱象治理、  “互联网+”治理交通拥堵、鼓励低碳出行、规范占道施工等10个方面提出了系统性的治理措施,这一点非常值得肯定。

对“成都治堵十条”逐条解析后,可以看出交管部门主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给出了缓堵保畅的办法,在时间上,短时间内开展多种交通乱象整治,让道路秩序得到改善,并且完善了综合整治的格局,对后期也有明确要求;而在空间上,则是将机动车的一部分空间释放出来给共享单车及公共交通,培育“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绿色出行习惯。

“成都治堵十条”推出得非常及时,城市拥堵并不是成都一个城市遇到的问题,从全国、全球范围来看,交通拥堵“城市病”困扰着很多城市,而“治堵十条”的推出,将是缓解“城市病”的利器,城市交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交通治理存在难度,因为新问题总会不断出现,就像人生病一样,这次可能是感冒,下次则可能是咳嗽,因此想一包药治百病是不可能的。从“成都治堵十条”的内容来看,并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交通乱象治理、  “互联网+”治理交通拥堵、鼓励低碳出行、规范占道施工等10个方面提出了系统性的治理措施,这一点非常值得肯定。

对“成都治堵十条”逐条解析后,可以看出交管部门主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给出了缓堵保畅的办法,在时间上,短时间内开展多种交通乱象整治,让道路秩序得到改善,并且完善了综合整治的格局,对后期也有明确要求;而在空间上,则是将机动车的一部分空间释放出来给共享单车及公共交通,培育“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绿色出行习惯。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霍娅敏:

针对性强 希望交通参与者全员参与 

“成都治堵十条”是一个综合性的交通治理措施,同时也是非常务实的措施,针对性非常强,每一条都落到具体的点上。城市交通秩序与交通安全和道路通行能力有非常直接的关系,而且也是城市形象重要的组成方面,试想一下,外地游客来到成都,看到电动自行车逆行,机动车乱停放,必然会留下不好的印象。而“成都治堵十条”就是有针对地以“五车、三驾”为重点的综合治理行动。

对“成都治堵十条”进行条分缕析,可以发现其真正找到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症结所在。以一位普通市民为例,开车的时候是机动车驾驶员,停了车又成为行人,骑车的时候又是非机动车驾驶员,“成都治堵十条”则是从各个方面进行了规范,作为交通参与者,我们更应该有文明交通意识,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文明出行,安全出行,参与到治堵中来。(记者  何良)

申通快递派送员王文军:

道路通行效率的提高 让出行更容易 

作为一名快递员,王文军对自己负责的区域交通可谓了如指掌。“派送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通。”王文军深有感慨,近年来,我市在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的成效。“在路况复杂的路口,有时候等待确实很浪费时间,成都就规划了左转待转区、直行待行区这类交通通行模式,推出多乘员合乘车道,真是造福了我们市民出行。”王文军说,因为关心交通,“成都治堵十条”一出台他就跟同事详细地进行了阅读,今年我市对优化城市物流配送的措施是他们最关心也最期待的内容。(记者  王虹)

外语培训机构教师钟亚秋:

期待“地铁+公交”无缝对接

钟亚秋家住在清江西路附近,自从4号线开通以来,她就成为实打实的“地铁党”。“我每天步行到地铁站大概8分钟的路程,然后坐地铁只需要几个站就到了单位,花的时间加起来不到半个小时。”钟亚秋的工作单位在红星路附近,回想起地铁没有开通的岁月,她颇有些痛苦:“以前开车上班,起码要给上班路途预备一个小时。现在好了,地铁不仅方便快捷还环保。我已经转变了思路,减少了一大半开车的时间。”

因为深深感受过地铁的好处,钟亚秋格外留意成都地铁网的规划和建设。“成都治堵十条”中,强调了快速轨道交通、地面常规公交和城市慢行交通绿色交通体系的建设,钟亚秋对此非常支持,并表达了期待:“看到未来地铁和公交的规划,让我对成都未来的交通情况很有信心,希望公共交通可以便捷到达市区任何位置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市公安局副局长、交管局局长李文胜:

积极推动城市交通 从末端管理向源头治理延伸

备受关注的“成都治堵十条”发布,昨天,本报记者专访了市公安局副局长、交管局局长李文胜。

李文胜说,成都是经济大市、人口大市、车辆大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转型改革进入关键期、交通出行领域正处于大变局,城市交通管理既面临特大城市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共性问题,又具有成都自身地域特点、历史人文的个性问题。通过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城市会议和省、市党代会精神,我们感觉到,“成都治堵十条”,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引,将治理交通拥堵“城市病”放置于城市规划与系统治理、智慧治理、依法治理、精准治理的框架下,坚持规划、建设、管理三位一体,坚持智慧治堵、工程治堵、依法治堵三管齐下,使我们推进工作的方向更明确、目标更科学、路径更清晰、举措更实在。这更需要公安机关特别是交警部门必须切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视野,对标学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交警熟悉道路交通运行特点的优势,主动融入城市发展的大局,积极推动城市交通从末端管理向源头治理延伸,真正根治城市交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李文胜说,市公安局作为实施“成都治堵十条”、推进科学治堵工作的牵头部门,我们感到备受鼓舞、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接下来,我们将积极发挥统筹协调和推手作用,确保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见效。一方面,要主动加强与规划、建设、交通、城管、宣传等部门的沟通协作,不断完善“部门联动、上下合力”治理交通拥堵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凝聚社会各方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共治共管、共建共享,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支撑。

李文胜表示,公安机关将发挥表率作用,坚持创新引领,提升能力水平。为全力推进科学治堵工作,市局党委近期将召开动员部署大会,全面启动实施公安机关科学治堵十大行动,举全警之力,全力破解交通拥堵突出矛盾,尽快实现交通秩序明显改善,努力确保路网运行效率稳中有升,推动交通结构向绿色出行转变,有效遏制道路交通拥堵恶化趋势。全市公安机关特别是交警部门将立足本职、协同部门、动员群众,以改善交通秩序为突破,强力实施“车让人”专项整治,最大限度减少因乱致堵;以提升路网效率为重点、精细挖潜道路时空资源,最大限度均衡交通压力;以转变交通出行方式为核心,科学分配路权,最大限度保障公交绿色优先。(记者 何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