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部首条环保地铁专列昨日在成都正式开行

2020年10月12日 10阅读 来源:成都日报 2017/6/6

环保地铁专列内创新设计蓝天、小溪等场景,充满了童年的记忆

“风雨过后成都放晴,蓝天白云真心美爆了!”“纯净的蓝天拉近成都与雪山的距离!”……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由四川省环保厅和成都市环保局等部门共同举办的“2017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系列宣传活动”昨日上午在成都市锦城湖畔举行。以此为契机,西部地区首条环保地铁专列和首条环保公交专线也于昨日起在蓉城正式开行。

据了解,昨天是第46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人与自然,相连相生”,中国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志愿者代表说——

“希望大家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践行者、推动者”

一场风雨过后,昨日成都的天空不仅“颜值”高而且“气质”好。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位于成都市锦城湖公园的活动现场人头攒动,来自省、市、区各级各部门,以及成都环保公益组织、环保志愿者、高等院校、中小学校、企业、环保系统代表等410余人参加了活动。

“围绕改善环境质量总目标,‘成都平原大气污染治理’被列为全省环保‘一号工程’;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出‘650工程’,即开展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综合执法、科技治霾6大行动,实施落实责任、综合保障等50条举措……”环保宣传的现场展示,让活动参与者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省市政府和各级各部门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

为了让公众近距离了解环保工作,记者在现场看到,环保部门新近装备的一系列移动环境监测设备、辐射环境巡测车、尾气遥感监测车等也纷纷亮相活动现场。“以环境日为契机,希望大家能主动从环境问题的旁观者、抱怨者,变为解决环境问题的践行者、推动者,正确认识、正确对待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治理,主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并带动他人实践环保行动。”环保志愿者代表唐亚飞告诉记者。

活动亮点——

环保地铁专列将开行一年

抓蛐蛐、放风筝、找萤火虫、在草地数星星……那些久违的儿时嬉笑玩耍的场景,现在全都回来了!昨日上午,成都地铁在1号线推出了西部地区首辆环保主题地铁专列——“童年记忆”号,该列车于6月5日11点11分在地铁1号线华府大道站正式始发。车厢里有蔚蓝的天空、清澈的小溪、广阔的田野,从头到尾弥漫着儿时的气息,它们“变身”插画出现在车门上、挡板上、连接处。而川剧变脸、熊猫、盖碗茶等浓浓的四川元素也穿插其间,与环保主题紧密相连,引得上车的乘客由衷赞叹。

“这次的环保地铁专列,早在几个月前就开始和地铁公司方面沟通,这个想法新颖、有创意,寓教于乐。”省环保宣教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环保主题列车命名为“童年记忆”号,创意来源于把蔚蓝还给天空,把清澈还给河流,把绿色还给大地,把自然还给自然,“我们希望用这样共同的记忆与共同的美好环境唤醒每个人心中的那份纯与净,共做环境保护的建设者与受益者。”该负责人表示,“童年记忆”号环保专列作为一种全新的宣传方式,将开行一年,通过寻找童年的记忆去触碰大家的内心,摆脱传统的说教,打破以往陈规,与公众来一次更亲切、更自然地沟通。

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童年记忆”号以“践行低碳出行、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为主题,深入挖掘环境文化,对车身内外实施了总体环保创意设计,激发“共创绿色未来”的情感共识,引导全体市民理解、支持、参与碧水蓝天、森林环绕、绿树成荫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建设,共同助力“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盛景早日重现。

与此同时,首批7辆成都环保公交专线16路公交车也于昨日正式发车。作为成都市增强公众环保意识的“代言人”,这7辆公交车将穿行于成都市大街小巷,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人参与、共建共享,坚决打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同一片蓝天,同一个家园,同一份责任”的环保理念沿途播撒,带给大众,希望在“代言人”的影响下,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出行方式能够根植于大家的心间。

人物专访

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争取让成都的蓝天越来越多

“今年,省环保厅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大气污染问题,将成都平原大气治理作为全省环保‘一号工程’。通过建立污染源清单、实行网格化监管、调动国家科研力量、加强联防联控联治、落实整改环保督察问题等系列措施,使成都的空气质量得到一定改善,今年4月以来,成都平原连续出现的‘高颜值’好天气,得到不少市民的点赞。”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表示,尽管目前成都平原地区大气治理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要认识到,实现环境质量的切实改善是一个长期过程,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共同做好“绿色加法”“污染减法”,深入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

于会文说,通过举办此次系列宣传活动,希望全社会共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每个单位、每个人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感。环境保护唯有共治才能共享,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做环境保护的践行者、推动者,携起手来,争取今年成都的蓝天比去年多,雾霾天比去年少。(杨梓宜   记者 缪梦羽 袁弘 文/图)

原标题:2017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系列宣传活动在蓉举办 西部首条环保地铁专列昨日开行

相关新闻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情况咋样 省人大常委会将在我市开展执法检查

昨日是第46个世界环境日,也是《环境保护法》确定的我国第3个环境日。当天,省人大常委会召开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四川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动员会,部署执法检查工作。

记者从会上获悉,本月30日前,省人大常委会组成的执法检查组将分6个小组,重点对成都、德阳、达州、广安、攀枝花和凉山等6个市州开展执法检查。

按照检查方案,本次执法检查将采取省人大常委会组织检查组重点检查和委托市州人大常委会检查相结合、执法检查组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以及实地检查和随机抽查与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重点工作相关区域、单位和企业的方式进行。检查重点为各地各部门宣传贯彻和推进实施“一法一条例”情况、各地城乡生活垃圾处置情况,特别是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进展情况、各地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情况、各地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情况等,同时还将听取各地对修改完善“一法一条例”的意见和建议。(记者   张家华)

全省18个中院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

昨日是新《环保法》实施后的第三个国家环境日,也是省高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成立一周年的日子,省高院特地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据悉,目前,全省18个中级法院已经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另外,成都双流、乐山、峨眉山等25个基层法院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全省三级法院有153名法官从事环境资源案件审判工作,对各类环境资源案件实行统一归口审理,提高了审判质量。

去年以来,全省法院对环境污染犯罪行为保持“零容忍”,对破坏资源犯罪行为保持高压态势,2016年共依法审结环境资源刑事案件536件739人。依法严厉惩处严重污染环境、破坏资源的犯罪行为;依法打击为实施破坏环境资源犯罪,腐蚀、贿赂环境资源行政执法人员的犯罪行为,如汪某盗伐林木、行贿罪一案,以盗伐林木罪顶格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以行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刑期十九年。2016年,全省法院共审结涉及土地、林权、矿产资源、旅游、环境污染等的民商事案件1465件,其中环境污染案件699件,审结环境资源行政和非诉执行案件932件。依法审理环境资源物权纠纷案件,保障权利人合法权益,促进土地、林权等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合理流转和充分利用,服务保障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违反国家资源保护和利用强制性规范,擅自开采、非法转让矿产资源等民事行为,依法否定其效力。

基于环境资源损害审判的公益性、复合性、专业性、恢复性等特点,全省实行环境资源案件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审理模式,注重恢复性司法理念在刑事审判中的运用,雅安两级法院在环境资源刑事审判中推广适用“补栽补种令”,判令补栽补种林地180余亩及特定树木4000余株,创建首个补植复绿警示教育基地,作为履行补栽补种义务、开展环保法治宣传的阵地。(记者 晨迪)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