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成都市首条3D斑马线昨日亮相盐市口

2020年10月12日 10阅读 来源:成都日报 2017/7/10

昨日,3D斑马线亮相东大街上东大街段路口

昨日,我市首条3D斑马线在盐市口亮相,通过不同的颜色组合,让斑马线“立”了起来。记者从市交管局了解到,目前交警在盐市口和成都十八中门口一共设置了3条3D斑马线,处于试点阶段,将根据实际的使用效果,考虑是否进行推广,如果驾驶员和行人都不适应,甚至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将会取消。

现场直击

蓝白黄三色组合

斑马线看起很立体

昨天下午3点,记者来到了盐市口,在东大街上东大街段,记者见到了这条3D斑马线,不同于斑马线只有白色一种颜色,3D斑马线由蓝色、白色、黄色三种颜色组成,通过不同的颜色组合在视觉上给人立体的感觉,看上去整条斑马线由多个条形的长方体组成,由原来平铺在路面变成“立”了起来。

一辆车牌号为川A752K3的小轿车右转过来,当时斑马线上正好有行人经过,小轿车驾驶员把车停在了斑马线外等候,等行人过了才通行。“很醒目,我在远处就看到了,更能提醒我停车让行。”驾驶员黄先生说。

据市交管局民警刘杨杰介绍,交管部门设置3D斑马线,是最近开展的礼让斑马线的内容之一,3D斑马线的识别度更加高,提醒驾驶员主动停车让行。

民警释疑

设在车速较慢路口

不影响驾驶员正常驾车

“斑马线‘立’起来了,会不会让驾驶员不适应,导致急刹车追尾哦?”驾驶员马先生有这样的担忧,对此,交管部门专门进行了解释,对于选址交警专门进行了测试,以盐市口为例,一是因为这个路口过街的人流量相当大, 根据民警统计,一个小时通过斑马线过街的行人在4000人左右。二是路口的平均车速较慢,大约是25公里每小时,极不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北京、安徽六安、江苏宿迁等城市已经设置了3D斑马线。“看起来很明显,不像以前的斑马线,一开始视觉上有点不适应。”一位驾驶员说,不过本来在经过斑马线的时候就要减速,遇到行人更要让行,因此3D斑马线的提醒作用还是比较明显。

记者体验

斑马线“凸”出地面

主动停车让行

昨天下午,记者也驾车进行了一番体验,经过3D斑马线时感觉到底如何,会不会对驾车造成影响呢?记者从顺城大街左转经过该路口,在距路口大约20米的时候,便看到了这条3D斑马线,第一感觉就是斑马线“凸”出了地面,蓝白黄三色看上去很醒目,下意识地便降低了车速,在距离斑马线还有几米的地方,立体的感觉更加强烈,看到有行人在上面经过,便立即停车让行,体验下来,其实就是不同颜色搭配造成的视觉偏差。同车民警提醒说,只要正常车速,这种3D斑马线不会对驾驶员驾车产生影响,其实就是一种提醒。

而作为行人走在斑马线上,因为视角不同,不注意观察很难发现是3D斑马线,因此对行人没有任何影响。(记者 何良 摄影 刘阳)

原标题:3D斑马线立在盐市口,司机忍不住都要刹一脚

相关新闻

“治堵”高手发邀请:市民观察员 我们等你来

开栏语

盛夏七月,溽热难当,缓堵保畅,刻不容缓。

随着“成都治堵十条”出台,公安交管部门牵头,以“智慧治堵、工程治堵、依法治堵”为路径,正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一场“治堵”战役。“成都治堵十条”也明确提出,实施交通综合治理,加快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实现城市交通共治共管。

无论你是驾驶员,还是行人,每个人都是交通参与者,每一辆小汽车,每一辆电动自行车,都是城市交通的有机组成部分。缓堵保畅,交管部门责无旁贷,文明交通,却人人相关。

从即日起,本报联合成都交警发起“市民观察员”征集活动,“观察员”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更是奉献者,参与到治堵工作中,见证城市交通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到路口,直击一线交警治堵;穿上马褂,作为志愿者进行劝导;走进社区,宣传文明交通……我们期待着你的参与,让城市更畅通、更和谐、更宜居。

参与方式:市民可直接拨打党报热线962211报名参加市民观察员活动。

昨天,记者深入一线,直击两位民警的治堵工作,他们都是“治堵”高手,从他们的工作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治堵”的艰辛,也能体会到畅通的不易,虽然只是冰山一角,但从中却可以窥探出交管部门“治堵”的决心。

两位“治堵”高手也发出了邀请:欢迎市民积极参与市民观察员活动,市民观察员,我们等着你们!

道路分四色 精准治理拥堵

人物名片

雷强:交警二分局二大队副大队长

治堵片区:五块石

治堵招数:道路分色分级预警机制

核心提示:雷强所在的二大队通过预警机制,精准治理五块石片区的拥堵,这正是“成都治堵十条”中科学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内容。

走进五块石片区,中小街道纵横交错,车辆穿梭其中,四周商铺林立,人流如织……昨天上午在赛云台北路,记者见到了正在此执勤的雷强,尽管是周末,但赛云台北路的交通很有序,道路畅通,“怎么样,和你想的不一样吧,现在道路是白色,表示正常。”雷强见面就说。“道路还分颜色?”记者不免心生疑惑。

“这就是我们的预警机制!”雷强说,二大队把辖区内的道路进行综合研判,划定白、黄、橙、红色四色(白色正常、黄色三级、橙色二级、红色一级预警),进行分色分级预警,再按预警级别从交安设施增设、严管区域和时间划定、警力摆布、突击整治、常态管控等方面入手,设定不同的处置方案。以白色预警为例,表示道路正常,民警的日常巡逻管理便是早晚高峰一次,平峰一次。如果是红色预警,就要指定机动巡逻警力不间断巡逻管控。

分色分级预警很好地解决五福“跳蚤市场”导致的拥堵,400余户小商贩在赛云台北路、赛云台北支路及五块石东一路自发形成了“跳蚤市场”,每天7点到23点在这里贩售二手电器、生活日杂、服装箱包、音像制品等新旧商品,导致周边的道路异常拥堵,而且是从早堵到晚。雷强告诉记者,根据预警机制,这里的道路属于红色一级预警,拥堵指数严重超标,症结就是五福“跳蚤市场”。二大队立即根据预警机制采取了行动,参照市交管局严管街设置标准,“跳蚤市场”周边道路严禁停车,同时将3条严重拥堵路段固定责任民警、协警严管乱停放,布置了机动警力在进入该区域的商贸大道一段、五块石路、八里桥路3条通道上设置检查点,严查进入该区域的违禁货车、违规载货的面包车、货运三轮车等。

同时联合城管对赛云台北路、赛云台北支路和五块石东一路沿街的泊车占摊、牵绳堆货、乱停放、货车违禁等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彻底清理,最终完全取缔了五福“跳蚤市场”,彻底改变了该区域道路拥堵状况。

“骑警”不间断巡逻  破解周末拥堵

人物名片

陈思鸿:交警三分局警06警务区警长

治堵片区:春熙路

治堵招数:严管乱停保中小街道畅通

核心提示: 陈思鸿所在的警06警务区,通过“骑警”巡逻等方式,严查乱停放,保证中小街道畅通,这正是“成都治堵十条”中强化静态交通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辆私家车刚在路边停了不到半分钟,一位骑着自行车的民警就出现在他车窗前,“这里严禁乱停车,请立即驶离。”驾驶员开车离开了。这是昨天中午发生在红星路三段的一幕,“一到周末,大量的人流车流涌入春熙路片区,我们称之为‘周末模式’。”在南打金路口执勤的陈思鸿告诉记者。记者也和他一起,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直击一线民警是如何破解“周末模式”导致的拥堵。

中午1点,烈日当头,但一点也没有阻挡市民的热情,春熙路片区熙熙攘攘。陈思鸿骑着警摩进行巡逻,“周末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量的私家车、网约车停在路边等人、接客,前面乱停一辆车,后面就会堵一串。”陈思鸿说,因此周末两天对春熙路周边的道路要进行不间断的巡逻,特别是像南新街、纱帽街、红星路三段等。1点10分左右,一辆红色小汽车随意停在了东大街路边,陈思鸿立即骑着警摩赶了过去,“我在这里等人,几分钟就走。”驾驶员对他说。“一分钟也不行,请立即驶离。”陈思鸿严肃地说,驾驶员立即将车开走了。

随后,陈思鸿又骑着警摩到南新街、暑袜街等中小街道进行巡逻,春熙路片区周边有东大街、红星路、蜀都大道等主干道,而这些中小街道则像毛细血管一样,起着为主干道分流的作用,如果毛细血管不畅通,主干道必然拥堵。一圈巡逻下来,陈思鸿劝离好几辆乱停放的车辆,保证了中小街道的畅通。

到了晚高峰,陈思鸿和同事又在南打金路口进行疏导,“路口有红绿灯,但为了提供通行效率,民警的疏导必不可少。”记者在路口看到,该路口比较宽敞,空间较大,民警采取了用空间换时间的办法,通过手势让车辆提前进入路口,原本一个信号灯只能通过约30辆车,而用空间换时间的办法,一个信号灯则能通过约50辆车,这样自然让路口变得更畅通。(记者 何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