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电子科技大学举行建校60周年总结暨 “双一流”建设动员大会
一甲子风雨兼程,六十载春华秋实。9月29日上午,电子科技大学建校60周年总结暨“双一流”建设动员大会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举行。
大会传达了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电子科技大学改革发展情况的批示指示精神。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出席大会。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省委副书记刘国中出席大会并致辞。
杜占元代表教育部向电子科技大学全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广大校友表示热烈祝贺。他说,60年来,电子科技大学秉承“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校训,以振兴民族电子信息产业为己任,累计培养了16万余名优秀毕业生,他们活跃在科技前沿、政经管理、人文社科等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振兴民族电子工业、发展国防事业的征程中,为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驱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卓越人才;希望学校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全面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和能力,深入推进政产学研用相结合,为国家、区域和电子科技行业发展做好重要支撑;希望学校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努力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供制度保障。
刘国中代表四川省委省政府,向电子科技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热烈祝贺和美好祝愿。他说,电子科技大学作为我国电子类院校的“排头兵”,植根巴蜀大地这片沃土,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涌现了一大批活跃在科技创新前沿的领军人物,创造了一大批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成果,不仅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成绩,而且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希望学校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努力建成大师荟萃、成果辉煌、栋梁辈出的高等学府;进一步彰显创新特色,为服务和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更多科技和人才支撑;进一步融入四川发展,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为四川省“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四川省委省政府将更加坚定地支持电子科技大学的改革发展,加强省部共建、省校协同,创造良好环境条件,共同推进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
副省长杨兴平、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出席大会。
国家有关部委、省内部分市州、省直有关部门、科研院校负责人,国内外知名大中学校校长代表,电子科技大学校友、师生员工等6000余人参加大会。(四川日报记者 张立东 阳帆)
相关新闻
同庆六十华诞 共谱成电华章
电子科技大学举行建校60周年总结暨“双一流”建设动员大会
六十载春风化雨,一甲子桃李满园。29日上午,电子科技大学建校60周年总结暨“双一流”建设动员大会在该校清水河校区隆重举行。据悉,为了尽早将电子科大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该校提出了在2030年左右(建校70—80周年)优势学科率先进入世界前列、学校初步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通过若干优势学科进入世界前列、带动学校整体迈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宏伟目标。
回望60年风雨路
支撑电子信息产业繁荣发展
六十年弦歌不辍谱华章,六十载春华秋实写辉煌。昨日上午,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成电)清水河校区体育馆内高朋满座、喜气洋洋,电子科技大学建校60周年总结暨“双一流”建设动员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再次回到母校,感觉永远都是那么亲切。”新老成电人再次以校友的名义相聚,他们相见分外亲切,激动地握手、拥抱,畅叙同学情谊,共庆母校60周年。
“60年前,在成都东郊的一片农田上,来自三所源头学校(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的师生们肩挑背扛、手拿脚顶,搭起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的教学主楼,成电由此开启了第一个甲子岁月。”在庆祝大会上,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李言荣院士激动地回顾了60年来电子科技大学的发展历程。他提到,60年来,成电始终坚持电子信息是立校之本、军事电子是特色之路、基础创新是活力之源、理工结合是强校之基,不断向多科性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迈进。
“60年来,成电‘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电子信息领域的专门人才,校友们为我国IT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这是学校最值得骄傲和最重要的财富。”李言荣说,毕业的学子们就好比加盖着成电邮戳的明信片,用“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精神把成电的声誉播撒世界各地。据不完全统计,国内IT界的公司、企业、研究院所等中层以上的技术负责人和高层管理人员超过三分之一都毕业于成电,美国硅谷聚集了1200多名成电校友在创新创业。成电校友海内外上市公司60多家、正等待上市30多家,共近100家,市值超过2万亿元。
同时,60年来,成电“探天地信息而研之”,支撑着民族电子信息产业的繁荣发展,尤其为我国军事电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李言荣说,在建校之初,成电就承担了一大批国防重点攻关项目。改革开放后,学校在巩固和加强军事电子特色的同时,大力发展民用电子,“那个年代,成电就已经取得了紫金Ⅱ微机系统、高稳定性稀土钴永磁介质片、新型功率MOS器件、COSA国产软件系统、高清晰度投影电视等了不起的成果。”
培养“青字号”人才
“十三五”期间建世界一流大学
面对未来,李言荣提到,为了尽早将成电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学校提出了在2030年左右(建校70—80周年)优势学科率先进入世界前列、学校初步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通过若干优势学科进入世界前列、带动学校整体迈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宏伟目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为此,李言荣动员成电人,第一步要在“十三五”期间,将成电建成在电子信息领域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理工深度融合的研究型大学,“具体有三大举措:大力推进本科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实施理科建设与学术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大力推动与行业发展及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一校一带’行动计划。”李言荣说。
“‘青字号’人才就是咱们成电的未来,我们到2020年要力争杰出人才达到300人,占到全校专任教师的12%以上。”李言荣提出,在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学校应加大力度,通过有组织的行为把科研方向和成果更多地聚焦和转化到地方经济发展中去。
当然,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国际化是必经之路。目前,成电已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未来,学校将大力拓展与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合作与交流,包括提升学生的短期交换比例以开拓国际视野、加强青年教师的国际科研合作以提升基础研究水平,以及吸引海外优秀师资、构建多元文化交流渠道等。”李言荣表示。记者 王李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