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确定我市以及北京市顺义区等36个地区为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据悉,截至目前我市获批的国家级改革示范试点已达到9个。
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建设周期为三年。按照计划,实验区将围绕扩大普惠性资源、健全学前教育教研制度、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9项任务开展先试先行,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教育部要求相关省(直辖市、自治区)加强对实验区的指导,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在政策、资金和项目安排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教育部还要求相关实验区坚持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切实履行政府职责,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研究出台具体可行的政策措施,认真落实人、财、物条件保障,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在相应实验任务上取得突破,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表示,我市将继续坚持“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以公办和公益性幼儿园为主”发展原则,加快实施公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构建布局合理、公平均衡、公益普惠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该负责人表示,我市将把学前教育纳入市政府教育督导工作重点,对县(市、区)政府学前教育投入、扩大普惠性资源、保障幼儿园教师待遇等进行专项督导;推进幼儿园管办评分离,委托第三方对公益性幼儿园办园情况进行评估;定期开展学前教育质量监测,公开发布学前教育年度报告。
落实责任
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
2014年1月,我市以政府令形式出台《成都市幼儿园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将“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以公办和公益性幼儿园为主”原则以行政规章的形式固化下来,强化学前教育发展的制度保障,有力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园。我市还制定了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和公益性幼儿园财政补助标准——中心城区、近郊和远郊县(市、区)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分别不低于每生每年800元、700元、600元,所需经费由市、县两级财政按比例分担。
据介绍,我市调整教育支出结构,坚持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投入3326万元,对3.7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儿童、残疾儿童和孤儿免除了保教费。2014年,我市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达8.41亿元,较2009年增长540%。
多措并举
扩大公办幼儿园建设规模
我市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根据人口变动和城镇化发展情况,按28座学位/千人制定《成都市中心城区幼儿园布局规划》和各县(市、区)布局规划,努力实现幼儿园布局结构与入园需求相协调。据介绍,我市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8.1亿元,完成了223所农村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彻底改变了过去农村幼儿园小、旧、破的局面。
2014年,我市按照“投资、建设、管理”三分离原则,启动实施公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计划到2016年底前建设公办幼儿园450余所,预计新增学位14万个。目前已开工建设188个,已建成67个。据介绍,我市还对公建配套幼儿园建设、移交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将95所应移交的公建配套幼儿园全部移交属地教育部门管理,将未建设的纳入市政府民生工程分年度实施,并按《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合同》约定移交属地教育部门并办成公办园。
购买服务
积极扶持公益性幼儿园发展
近年来,我市打破幼儿园身份界限,建立了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认定、扶持及考核机制,扶持企事业单位、集体办园,引导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创新了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按照公益性幼儿园实行“政府限价和财政补助“的政策,我市对中心城区公益性幼儿园3—6岁幼儿按每生每月400元收取保教费,其余县(市、区)低于此标准。对中心城区、近郊、远郊县(市、区)公益性幼儿园分别按每生每年2400元、1000元、800元的标准给予财政补助。对公益性幼儿园教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缴纳部分给予40%的补贴,近1.8万名教师受益。
据介绍,在幼儿园招生方面,我市实施公开招生、网上报名方式,坚持公益性幼儿园招生信息和流程全面、全程公开,切实保障入园机会公平。
创新机制
突破学前教育发展难题
为解决当前新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受限等问题,我市制定《关于促进公办和公益性幼儿园发展的实施意见》,创新公办幼儿园办园模式,采取公办园办分园、委托管理、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一体化管理等多种形式发展公办幼儿园,极大地增强了办园活力。按照“实施意见”,公办园举办分园的,通过签订协议书,明确约定责、权、利行为,使分园管理相对独立;通过公开招标采取购买服务方式委托专业机构承办的,教育部门与承接主体依法签订购买服务合同,明确公办幼儿园的办园要求和发展方向等,规范了公办幼儿园管理行为。
我市还出台《关于保障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待遇的指导意见》,改革公办幼儿园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起了灵活的用人机制和非在编教师待遇保障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配备非在编教师,并将非在编教师工资列入财政预算,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实现了由幼儿园自筹经费保障到财政依法保障,提高了保障水平,实现了同一区域非在编教师同工同酬,突破了编制难题。
成效明显
促进学前教育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创新用人机制,完善保障机制,健全管理机制,着力全面构建优质普惠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基本构建起“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以公办和公益性幼儿园为主”的发展格局,在破解人民群众关切的“入园难、入园贵”等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据介绍,我市近年来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节,深化学前教育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了学前教育快速发展。2014年,全市各类幼儿园提供学位总数43.9万个,在园幼儿43.1万人,全市学前教育资源总量首次实现供大于求;2015年,全市幼儿园提供学位46.7万个,在园儿童46万人,资源总量充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有效缓解。记者 周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