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这是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日前印发的《2016年工作要点》(简称“要点”)提出的今年工作重要项目之一。记者注意到,这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首次明确提出要“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展研学旅行”。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印发的“要点”,从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教育活力、提升治理水平、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等六个方面,列出了39条要点,对今年全省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还包括进一步完善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发展机制、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启动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示范专业试点等。
“要点”明确定出,要“加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使用管理,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展研学旅行,努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后,2014年8月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了“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据介绍,“研学旅行”是指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锻炼学生们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明确提出要“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展研学旅行”,并将其列入了全年工作要点,这还是第一次。
此前,有些学校由于安全压力,不仅曾将春游之类的项目取消了,甚至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也不愿意举办。省教育厅机关党委书记、新闻发言人张澜涛表示,“研学旅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展“研学旅行”,就是希望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多出去参加社会实践、劳动实践、生产生活实践,并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据了解,我省不排除未来将“研学旅行”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范畴。 (记者 周波)
相关链接
2016年 四川教育还要干好这些事
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要点】
完善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发展机制,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推动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等政策措施。
【解读】
通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我省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但总体上看,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适龄儿童增加,一些地方“入园难”问题仍较突出。
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目前我省普惠性资源覆盖面达69%,其中公办幼儿园占17.5%,支撑起占比48%的在园幼儿人数。为破解公办园总量偏少、入民办园贵的难题,我省着力在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上下工夫,鼓励民办园“转身”普惠性幼儿园。
我市近年来不断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创新用人机制,完善保障机制,健全管理机制,着力全面构建优质普惠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基本构建起“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以公办和公益性幼儿园为主”的发展格局,在破解人民群众关切的“入园难、入园贵”等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据介绍,2015年我市新增公办和公益性幼儿园92所,公办和公益性幼儿园已达1058所(含小学附设幼儿园、班),学位覆盖率达80.3%。目前,全市幼儿园提供学位46.7万个,在园儿童46万人,资源总量充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已得到有效缓解。
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要点】
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动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课程改革。
【解读】
现代学徒制具有职业院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教师和师傅“双导师”教学、员工和学生双重身份、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四大特点。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省教育厅、省经信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2015年至2017年,全省将遴选150所左右的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2016年1月,4个市教育局、28所高职院校和31所中等职业学校入选我省首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单位,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在棋艺专业和眼视光技术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比如,建立了以该学院和成都棋院为主体,各棋牌俱乐部为补充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同时也是棋院(俱乐部)学徒,由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棋牌大师共同指导教学训练。据了解,该学院首批按照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棋艺学生已于去年6月毕业。
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校
转型发展
【要点】
印发实施《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启动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示范专业试点。
【解读】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与此同时,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加坚实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支撑的重要举措。
2014年发布的《四川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到2020年,初步形成应用技术类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和高等学校分类体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