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优教成都”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成都历来高度关心和重视教育事业,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切实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地方教育标准和监测体系”“教师县管校聘”等经验在全国推广,教育已成为成都亮丽的城市名片和重要的竞争优势。
2018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中小学、幼儿园100所,新增学位10万个。实施优质学校培育计划,努力解决“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切实减轻中小学生及家长负担。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强教必先强师”认识,始终将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组织全体教育工作者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要求,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关心关爱教师,营造尊师重教良好风尚。
近日,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成都市教育局正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围绕教师队伍党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管理综合改革等内容开展专题调研,加快制定《全面深化新时代全市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为建设“优教成都”提供坚强人才支撑,为持续增进教育民生福祉、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奋力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推进中小学党建标准化建设试点
健全骨干教师和党员教师“双培养”机制
2018年,成都教师人事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以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主线,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保障,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优教成都”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据悉,成都市教育系统将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组织市属高校和各区(市)县教育局分层分类开展“四个意识”教育和党章学习培训。充分发挥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广大教师凝聚在党的周围。
同时,以院系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加强市属高校党的建设。深入推进中小学校党建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评选一批市级党建标准化建设示范点。实施民办学校集中建党攻坚行动,实现民办学校党组织“应建尽建”。深入开展城乡百所学校党建结对共建活动,组织城乡学校党员教师共同提升党性修养、共同提升师德水平、共同提升专业能力。健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业务骨干的“双培养”工作机制。
据介绍,去年市教育局已与市属高校签订了《党建工作责任书》,将党建纳入区(市)县教育目标考核体系。开展了中小学党建专题调研,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细则》。制定10条党建任务清单,实行销账管理。在40所中小学校开展党建标准化建设试点。同时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开展“践行天府文化,打造天府学堂”活动。专题调研全市2748所民办学校(含培训机构)党建情况,印发了加强民办学校党建实施方案。
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
探索推进中小学班主任职级制改革试点
在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市教育局将通过深入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围绕教师队伍党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管理综合改革等内容开展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加快制定《全面深化新时代全市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并同时探索推进中小学班主任职级制改革试点工作,召开全市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推进会,推动全市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征程、开启新局面。
据悉,接下来市教育局还将贯彻落实《关于创新公共服务领域机构编制保障的十条措施》,着力解决新建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机构设置、编制保障问题。支持区(市)县开展“编制+员额”管理改革试点,着力解决员额管理教师经费保障、专业成长、考核激励等具体问题。推进中小学校实行岗位与编制适度分离管理试点。支持区(市)县深化“三级全员竞聘”改革工作。开展“两自一包”改革成效专题调研工作,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切实提高义务教育学校优秀师资均衡配置水平。开展《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细则(2015-2020年)》实施情况中期评估。
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方面,成都优化教师职称结构比例,统一中小学职称序列,将小学的副高级教师比例从5%提高到15%,将中学的副高级教师比例在原有基础上提高5%,全市新增4548个中小学高级教师岗位。不仅如此,按照“教育家”标准,成都成功推荐评审67名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着力打破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天花板”。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向3.8万名乡村教师每月发放生活补贴
在综合施策助力全体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支持教师提升学历层次,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教师学习深造提高学历层次,对公办义务教育及幼儿园教师在职提升获得本科学历的奖励1800元/人,对公办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教师在职提升获得研究生学历的奖励6000元/人,鼓励区(市)县安排配套奖励资金。同时,健全教师培养培训机制,组织开展“未来教育家”“领航高中校长”等高端教师培训项目。成立教师境外培训基地8个,近两年共选派3556名优秀教师赴国(境)外培训,着力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健全成都市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教坛新秀评选机制。2014年以来,申报评选四川省特级教师94名。建立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细则(2015—2020年)》,健全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专业成长机制、关心关爱机制。对乡村学校同级教师岗位聘用满10年或工作累计满30年的教师竞聘同一职务层级内部上一等级教师岗位时,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对在乡村学校从教满20年的教师在申报中小学高级教师实现免答辩。落实乡镇工作补贴制度,向3.8万名乡村教师每月发放220元到800元的生活补贴。
此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年深入学校看望慰问一线教师,听取意见建议。市教育局建立优秀教育人才走访慰问制度。2017年以来,逐步向28960名乡村教师颁发“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证书”。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对从教满30年的城区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县级对在乡村学校从教10年以上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市政府在全国首创特级教师优待制度,向近800名省市特级教师提供免费体检、免费公交、免费参观旅游景区、医院就诊优先等优待服务。组织社会爱心企业关心关爱教师,5年来共评选“秀域美丽教师奖”“蓝光园丁奖”“万腾特教奖”600名。
促进全域优质均衡发展
去年培育30所义务教育阶段新优质学校
据悉,2017年基础教育在全市公共服务满意度行业测评中综合排名第一。全年成都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60所,新增学位4.2万个,新增优质社区教育学校30所,示范社区服务站46个,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建设,促进全域优质均衡发展,培育30所义务教育阶段新优质学校,教育服务功能和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目前,成都率先在全国19个大城市中整体实现义务教育县域基本均衡,教育正成为成都靓丽的城市名片和重要的竞争优势。
学前教育方面,近年来,成都打破幼儿园身份界限,建立公益性幼儿园认定、扶持及考核机制,引导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实行公益性幼儿园财政补助标准动态调整,将中心城区、近郊、远郊县(市、区)公益性幼儿园财政补助标准提高为每学生每年2400元、1000元、800元。并组织示范园、一级园带动帮扶公益性幼儿园提升办园水平。率先在全国实施公益性幼儿园公开招生、网上报名,招生信息和流程全面、全程公开,切实保障入园公平。
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全市公办幼儿园建设,实施公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全市已建成公办幼儿园473所,全市公办和公益性幼儿园学位覆盖率从70.6%提升到86.4%,学前教育资源总量连续4年实现供大于求,2017年全市在园幼儿54.4万人,3-5岁幼儿入园率99.21%。
义务教育方面,成都目前已基本实现县域均衡,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264所,严格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制度,择校率连续6年下降,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市所有区(市)县,2017年全市义务段在校学生132.2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达99.9%,义务教育普及率高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普通高中实现优质特色发展。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点培育71所领航高中、特色高中和综合高中,鼓励开展“选课制”“走班制”教学,实施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出台《关于推动普职融通育人模式改革的意见》。
此外,成都还通过大力支持名校开办网校,以远程教学为路径,促进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薄弱地区传播,帮助越来越多的教师成长为教学名师,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圆了大学梦。通过网络,成都教育扶贫实现了以“切实保障全体学生享有均等教育机会”为核心,以“精准资助、应助尽助”为目标,有序开展的良好态势。
先后获批10个国家级教育改革示范试点
“县管校聘”等经验在全国推广
教育综合改革方面,成都实现了新的突破。出台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细则(2015-2020年)》等重大改革方案,自主制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2020年)》等教育类改革方案206个,先后获批10个国家级教育改革示范试点,成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管校聘”等经验在全国推广,学前教育“两为主”发展模式(以公共财政投入和扶持公益性幼儿园为主)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颁布《成都市职业教育促进条例》。颁布实施《成都市社区教育促进条例》,成为全国第一部社区教育地方法规,成都被誉为“西部社区教育高地”。
此外,成都还加大教育资源向农村、民族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先后投入175.5亿元用于城乡中小学标准化提升、灾后重建和校舍安全等工程,简阳市“全面改薄”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4亿元。2012-2017年全市共妥善解决213.6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年特殊教育共有在校生近8000人。2012-2017年累计投入24亿元实施义务教育免费、中职教育学费减免和帮困助学等教育助学工程,受助学生累计达1070万余人,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20万名学生。
下一步,成都教育将按照“1147”总体发展思路,实施“七大教育行动计划”,统筹推进10个国家级教育改革示范试点,稳步推进招生入学及考试制度改革,确保2018年完成“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00所,新增学位10万个”目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建设“优教成都”。同时,也将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记者 赵子君
原标题:成都教育加快制定新时代全市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