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厚植人才培育沃土 为“一带一路”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贡献成都力量
作为中国东盟人文合作的新平台,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将于9月底正式行课。昨日,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率队前往学院现场办公,强调要创新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整合文化教育资源,不断提升艺术教育水平,培养出一大批高水平文化艺术人才,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交流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成都力量。
罗强一行来到成都大学国际教育中心拟选址地,实地了解中心规划建设情况;在学院国际部,罗强实地察看中国文化研修室、留学生语音教室、学生服务大厅、阅览图书室等建设准备情况,观摩学院首届国际学生美术作品展、音乐课堂教学展示,详细了解学院改革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及开学筹备等工作,现场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看望慰问外籍教师和留学生代表时,罗强与大家一一握手,亲切交谈。他说,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学院建设和发展。成都自古以来就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与东盟各国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和文化往来。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将在扩大成都对外开放,促进成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特别是与东盟各国交流往来,实现民心相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希望各位老师热爱成都、扎根成都,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把课堂当作施展艺术才华的最好舞台,培养出更多高水平人才。
现场办公中,罗强要求,成都大学要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抓紧、抓细、抓实学校安全管理,加强外国学生对中国法律法规和纪律的学习教育,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各相关区(市)县和市级部门要大力支持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的建设发展,为学院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和生活配套,为各位艺术家、老师和同学营造更加美好舒适的教学生活环境。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院长郁钧剑,市政府秘书长周先毅等参加现场办公。
【新闻链接】
截至目前,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共招收学历类国际学生176人,其中包括泰国、马来西亚、老挝、印尼、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学生和俄罗斯、波兰、塞尔维亚、南非、韩国等非东盟国家学生,还聘请了来自德国、奥地利、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的11位全职外籍教师。(记者 常斐 王李科)
原标题:罗强在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现场办公时强调 厚植人才培育沃土 为“一带一路”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贡献成都力量
相关新闻
中国戏剧名家名段走进成都大学
京剧唱段叠彩纷呈、川剧选段精彩绝伦、豫剧唱腔铿锵有力、越剧曲调婉转悠扬,还有别具一格的红色芭蕾舞剧、令人捧腹大笑的喜剧小品……经过近一年紧锣密鼓地筹备,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于9月26日下午正式举行2018年开学典礼后,同期举办的“中国戏剧进校园”走进成都大学专场演唱会也于当日晚在该校体育馆如期登场,共襄学院此次开学盛典。
演唱会上,众多戏剧、曲艺名家登台献艺,为广大师生奉献上一场集传统文化艺术精粹于一体的戏剧盛宴,让众多莘莘学子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传统戏剧的独特艺术魅力,更为继承和弘扬国粹艺术赓续火种,光大未来。
记者从演唱会上了解到,本次活动由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院长、著名声乐艺术家郁钧剑策划,学院客座教授、著名主持人李扬主持,冯骥才担任艺术总顾问,王晓棠、李维康、魏明伦分别担任艺术顾问,于魁智、李胜素、小香玉等全国各派知名戏剧家20余人汇聚一堂,均是当今中国戏剧舞台上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戏剧类国家级水准的盛会,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推动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举措,更是成都市加强学校美育教育,开展‘戏剧进校园’的标志性活动。”成都大学校长王清远告诉记者,“戏剧是我国博大精深的艺术,希望它能借助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在我们蓉城不断得以发扬,也希望我们学院能培养更多的戏剧方面优秀人才,将这些戏种在成都很好地传承下去,在未来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记者 王李科)
相关新闻
成都大学东盟艺术学院起步区改造工程完工投用
简约大气的图书馆,临湖设置的临水咖啡厅……艺术家和学生有了更好的交流环境。记者从成都城投建设集团获悉,中国东盟艺术学院起步区改造工程已完工交付使用,分布于成都大学校内和凤凰山公园内。
成都大学校内区域建设内容为学生活动中心、综合教学楼 D 栋、第二教学楼、19套外专公寓、150套留学生宿舍、留学生食堂改造装修工程,篮球场改造工程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改造后主要承担外国专家、教师、留学生的教学、学习及生活等功能。成都大学校内区域延续一贯的现代简约设计风格,色彩元素以原木色和黑白灰为主。以符合艺术类院校气质、打造年轻人崇尚自然和自由的风格为原则,兼具开放、包容、青春、活力等特点,在具体设计细节上,又会兼顾传统中国文化元素。
凤凰山公园区域建设内容为既有建筑7、8、10号楼教学楼改造装修工程,总建筑面积10154平方米,届时将分别改造为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国际交流中心A区,主要承担行政办公、学术交流和专家公寓功能;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国际交流中心B区,主要承担艺术研究及艺术交流功能;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国际交流中心C区,主要承担艺术教学功能。
据介绍,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国际交流中心定位为森林式艺术园区,共享型交流中心。整个园区立足于利用现有的资源,确保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提升,打造一个森林式的国际艺术交流中心园区。整个景观以“序歌、启鸣、翎舞”为演绎。通过放置主题石头和石头与植物搭配的方式述说出东盟艺术学院的各国历史文化,实现东盟之歌——“序歌”;通过高低起伏的植物在此处穿插、碰撞,再归于地面相互呼应,达到一个沉淀、思考、研究的意境,实现东盟之歌——“启鸣”;通过灵动的线条,是舞动的姿态,我们将它抽象为景观的地面铺装,这不仅仅是对生命的诠释更是对艺术的启迪,实现东盟之歌——“翎舞”。(记者 张家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