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区域录取工作将于8月5日开始 预计7月29日13∶00公布中考成绩,15∶00开始填报志愿
昨天(7月15日),我市高中教育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简称“中考”)结束,全市12万余名考生在109个考点参加了考试。据悉,中考所有科目结束后,市教育考试院通过媒体发布了今年中考各科试题和参考答案。
根据市教育考试院的安排,预计7月29日13∶00公布中考成绩,15∶00开始填报志愿。升学区域为“5+2”区域的考生在网上填报所有志愿,升学区域为龙泉驿区等15个区(市)县的考生在网上填报第一批次志愿以及五年高职(师范)、市上公布计划的三年中职志愿。
根据2020年成都市面向中心城区高中艺体特长生招生工作安排,7月17日8∶00—7月19日15∶00考生在网上报名,并于17—19日期间到报考学校进行现场资格审查。
今年“5+2”区域中考录取将于8月5日开始,分四批进行。根据《2020年成都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招收初中毕业生)考试工作实施规定》,我市“5+2”区域高中阶段学校统一录取将按先后顺序分四批进行,被前面批次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以后批次录取。
第一批:按先后顺序分为8类,依次是第1类“高层次人才子女、符合条件的新冠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子女”;第2类“青少年航空实验班”;第3类“宏志生”;第4类“指标到校生”;第5类“校园足球班”;第6类“艺体特长生”;第7类“面向15个区(市)县招生计划”;第8类“中职提前录取、民办学校提前录取、各类项目班”。本批次录取中,实行依次投档、顺位替补,被前面类别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以后类别的录取。
第二批: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第三批:五年制高职(师范)。
第四批: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一般普通高中、民办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本批次学校可兼报。其中五年制高职(师范)、中职学校面向全市招生。(记者 周波)
原标题:我市2020年中考昨日结束
相关新闻
名师解读2020中考题:
想拿高分,先要读懂成都
7月15日,成都中考顺利落幕。市教育局第一时间公布了《2020年成都市中考各科试题及参考答案》,放松下来的同学们可抽空对照着预估下分数,为29日填报志愿做准备。
今年成都中考各科试卷有何特点?各科命题组是出于何种考虑设置了这样一道题目?记者邀请了几位名师进行权威解读。而从点评中可以发现,今年各科考题“成都味儿”浓厚,要拿高分,先要读懂成都。
语文
领略成都之美
凸显价值导向
“贯穿历史和现实,关联学习和生活,重视能力和素养,突出守正和创新,这是2020年成都中考语文试题的显著特点。”成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郑燕老师表示。
郑燕认为,通过语文试卷,考生步入成都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成都之美纷呈眼前——说明文《摩诃池,消逝的仙湖》,诗歌鉴赏《过摩诃池》,寻访水光潋滟的成都仙湖,那是一览胜境的风土之美;文言文《重修杜工部草堂记》,标举诗圣在成都的崇高地位,那是诗国重镇的人文之美;现代文阅读,通过著名作家何满子先生上世纪所写的《成都的卖水人》,走进四十年代的成都市井,那是和谐真诚的人情之美。
此外,抗疫医务人员、文化名人流沙河先生、成都“夜经济”、古老而现代的锦江……尽显成都的景之美、人之美、情之美。在达成考查目标的同时,试题突出情感价值观导向,引导考生对成都历史文化的认知,厚植热爱家乡情怀,培育传统文化精神。
数学
成都元素融入背景设置
体现人文关怀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的罗志英老师认为,今年的数学试卷,学科思维与人文关怀并重,也彰显了浓浓的时代气息。
罗老师表示,今年的试题背景设置,除了众多的教材元素如“渐开线”“九章算术”等学生熟悉的内容,还有更多“成都大运会”、成都“339”电视塔、武侯祠、金沙遗址等熟悉的成都元素,充分体现了试卷的人文关怀,也蕴含对学生热爱成都、热爱家乡的情感以及价值观的引导。
此外,今年试题的另一特色是选材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和社会热点,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射组网、“研学旅行”的数据分析、“全民抗疫”的数学建模等。材料选取充满时代气息,通过考查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认识我国的建设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英语
古诗入题
文化底蕴深厚
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杨娟老师认为,今年成都中考英语试题语篇选材多样,题目设计巧妙,文化底蕴浓厚,时事热点丰富。
杨娟提道,今年英语题文化底蕴深厚是最大的创新。赏析杜诗,体会诗韵之美;品读儒学,领悟国学之蕴;领略“餐食异域,风味同天”的美食文化;聆听“巧取名,秀独特”的取名文化。试卷展示的文化多元视角,彰显了英语学科的时代性和人文性。特别是对《春夜喜雨》韵脚和修辞手法的判断,以及孔子“五常”思想的解读,体现了“语言相通,韵味相宜”。
化学与物理
渗透美育理念
体现浓浓成都味
谈及化学题,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刘小平老师表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化学有以成都出土文物为背景的试题,体现了化学在古蜀文明发展的成就和贡献,实现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价值引领。“特别是以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为背景的试题,让学生关注和感受城市发展:成都博物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等选材,都体现了浓浓的成都味。”
“人工智能”“超导体”“海斗一号”“北斗系统”“世界首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成都七中万达学校杨波老师认为,这些与时代发展相关的内容入了此次物理题材料,且精心设计的图文与物理知识有机融合,让学生更加热爱物理的同时渗透美育。(记者 赵子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