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生物研发团队
开栏语
3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打赢“阻击战”,成都综合多学科力量、协同推进,在全国较早启动新冠肺炎患者快速筛查体系建立及病情预测指标的筛选等8个项目。协同推进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科技支撑。在成都,与为生命而战的一线医务人员一样,另一个“一线”同样在“支撑”着这场战“疫”,那就是科研攻关的一线。他们在实验室进行毫厘之间的计较;在显微镜下进行抽丝剥茧的追踪;在卫生防疫的一线进行联合印证……在“疫”线之中,那些争分夺秒拿出的自主知识产权检测试剂、那些加班加点的实验分析数据模型,都来自他们的智慧与追问。
即日起,本报推出《打赢“阻击战” 探成都科技“武器库”》,我们将走进科技战“疫”的一线实验室、一线研发间、一线测试室,探访成都科技“武器库”,解码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背后的科技支撑。
为给战“疫”提供科技支撑,1月30日,市科技局紧急启动了8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应急科技攻关项目。如今,这场疫情攻坚战已经进入关键时期,一个多月过去了,我市首批8个应急攻关项目推进情况如何?给这场疫情防控带来了怎样的科技力量?
高精准性
“成都造”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获批,日产量可达20万人份
近日,由成都市应急科技攻关项目支持的迈克生物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获批,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目前,我国共计批准了12个新冠病毒检测产品,成都就占其中两席,充分体现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蓉城科技支撑。
“此次获批试剂盒精准性高,采用三重靶标基因检测(ORF1ab/E/N)和一重内标检测,确保检测的精准性,能更大程度避免新冠病毒的漏检。该检测试剂盒可实现两个小时内完成96个测试,大大缩短筛查时间。”迈克生物研发总监龙腾镶介绍说,每个检测,都在检测试剂中添加内标,防止假阴性检测结果的出现。试剂盒配套的阳性质控品和内标均为模拟RNA病毒颗粒,更接近病毒结构,含有蛋白包裹,与样本同时参与提取,能更好地监测整个实验过程,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此外,试剂可配套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和荧光定量PCR仪器实现检测自动化,提高检测速度,保护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
面对疫情,成都市公卫中心携手迈克生物紧急启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快速筛查体系建立及病情预测指标的筛选科研攻关项目。据迈克生物市场总监余康介绍,除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确诊试剂盒,还开展了新型冠状病毒IgG和IgM抗体检测试剂盒(化学发光法)、新型冠状病毒IgG/IgM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的研究,目前这两个产品正在临床验证中。“三类产品将分别满足临床对新冠肺炎的精准确认、大批量快速筛查、快捷灵活粗筛,满足当前防控工作中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瞄准结果更准、操作更简便,“血站血液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技术平台的紧急研发”项目落地后,成都市血液中心用1周时间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平台的搭建及验证,目前已全面使用新建平台开始血液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高效研究
成都钟南山院士创新工作站研究发现,中医药对疫情防控可以起到良好作用
非常时期,成都钟南山院士创新工作站,李国平正在办公室进行新冠肺炎的研究分析。“我们实验室主要围绕病毒发病机制以及药物筛选进行研究,探索并验证新型冠状病毒介导ACE2的发病机制。”成都市呼吸健康研究所副所长、成都钟南山院士创新工作站负责人李国平说,ACE2的高表达,导致病毒更容易进入细胞内并调控病毒的复制,ACE2可以作为防控病毒重要的靶点。
他们将ACE2蛋白作为潜在靶点,筛选涵盖了健康志愿者、COPD患者和哮喘患者、吸烟个体等人群的中药数据库,分析由肺组织、支气管肺泡灌洗、支气管上皮细胞、小气道上皮细胞以及SARS感染的细胞组成的样本,找出候选中医药,并分离出有效单体成分,再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候选中医药对ACE2作用的可能机制及参与的信号通路。
“通过基因分析平台的筛选,我们发现柴胡、川牛膝、葛花、葛根、萱草根这几种中医药可以作用于病毒进入人体的关键靶点(ACE2)。”他说,下一步,将进一步验证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结果,更深入了解感染的潜在机制。
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科研专家们通过大样本数据分析中医药预防用药对正常人群保护的有效性,研究探索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社区防控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据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唐健元介绍,该项目已在11个社区完成21458例人群的入组,通过现有的阶段性数据对比,发现通过中医药的早期干预,有助于保护易感人群避免出现感冒发热等症状,安全度过新冠肺炎感染的潜伏期,对社区疫情防控起到良好作用。
全国首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利用远程CT检查新冠肺炎病情
近日,在华西甘孜医院,当患者进行CT扫描时,病人数据便会实时传输到华西医院,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延迟。原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利用5G双千兆+远程CT扫描助手,为四川省甘孜州三例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了远程CT扫描,为患者病情诊治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是全国首个通过远程CT进行新冠肺炎病情检查的案例,也意味着远程医疗正由传统的“会诊”模式逐渐过渡到“实操”模式。“通过5G我们就能直接操作远端的CT设备,除了可以实时看到影像资料,还能实时看到病人的情况。”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影像技术系主任兼放射科副主任李真林说,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对扫描影像有疑问,可以马上再进行确认。同时,还可以直接与当地的医生进行沟通,有利于更加准确地判断病情。
“通过‘新冠肺炎防控关键技术的优化与推广应用’研究项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能够运用5G技术与临床医院实现远程会诊,快速开展病例研究,为攻关重症救治技术、投入一线开展治疗。”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科技助力疫情防控,“成都地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急响应模式的构建及应用”项目由成都市疾控中心承担,中心用3天时间,构建了成都市新冠肺炎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实时采集分析系统,目前已投入使用,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市疾控中心还在开展成都市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流行病学特征,并利用GIS系统,探索成都市新冠肺炎的时空分布规律。(记者 宋妍妍 摄影 马丁)
相关新闻
一个试剂盒背后的两个“一线”
成都市公卫中心医护人员查房
迈克生物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3月1日,我市应急科技攻关项目支持的迈克生物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在科技战“疫”的一线,成都从未缺席。
时间回到2月1日上午8点,迈克生物PCR实验室的试剂准备间里,研发人员王小燕坐在实验台前忙碌着,负责前期配置工作的她,在整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研发环节中起着“打头阵”的作用。春节前,王小燕刚休完产假,疫情发生后她毅然回到岗位上。
这一天的22点,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依然灯火通明,有疑似病例标本即将送来检验。负责检测的组员们立即着手准备,穿戴防护服进入实验室,开展工作。
一个试剂盒背后的两个“一线”,一个是科研一线、一个是医疗一线,他们都在与时间赛跑。在疫情的生死时速之下,合二为一,同频以进!
面对疫情,成都市公卫中心携手迈克生物紧急启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快速筛查体系建立及病情预测指标的筛选科研攻关项目,通过科技赋能疫情阻击战,在另一个战场上与时间赛跑。这也是我市紧急启动的首批8个应急科技攻关项目之一。
一线:迈克生物实验楼
【启动键】
西南首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诞生
如何精准、快速、便捷地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准确识别早期感染者,可以说是疫情防控的第一关。换言之,如果不能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接下来的一系列防控和诊疗工作便难以开展,而防控诊疗工作迫切需要检测的试剂盒。
时间紧、任务重,试剂盒的研发过程并不轻松。为了与时间赛跑,迈克生物100余名研究技术人员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七八个小时,饿了泡碗方便面,累了在实验室打个盹,尽全力在最快时间内研发出试剂盒供临床使用。
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变异,研发团队还设计了多组探针和引物,通过反复实验,寻找引物与探针最佳组合,从而对病毒基因进行特异性扩增,达到精准检测的目的。据悉,三重靶标基因检测的引物探针设计涵盖了目前发布的所有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序列,即便是患者只感染了一两个靶标,也能检测出来,可靠性达到100%。
一线:成都市公卫中心
【快进键】
两个小时内完成了96份样本快速检测
“我们团队主要负责方案的商定,根据方案流程进行合适病例的筛选,样本的处理检测评估,试剂盒的指标制定,数据的总结和分析等工作。”成都市公卫中心科教科科长罗东霞说。
成都市公卫中心传染病研究室罗槑博士是参与临床试验的研发人员之一。大年初二,非常时期,前一天接到返岗通知的她,紧急取消假期回到岗位上,参与到项目研发中来。每次进行临床工作,都需要戴上N95口罩、护目镜和乳胶手套,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和防水鞋套,好几个小时后才能脱下来。
为了确保临床检测结果的快速和准确,实验室24小时接受样品。由于标本接收时间不确定,他们必须做到随叫随到。“我们每天要检测大量的标本,可以说是与病毒‘零距离’接触。”罗槑说。与病毒“零距离”的接触,既需要“艺高”,更需要“心细”。每一份样本的检测过程,需要完成20多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危机重重,必须小心谨慎,同时还要反复核实病人信息以及样本信息。从采集标本到最终出检测结果,历时5-7个小时。
目前,迈克生物核酸检测试剂盒已经在4个临床单位完成了1001例有效病例的检测,显示出检测精度高、检测耗时短等优点,该检测试剂盒两个小时内就能完成96份样本快速检测,大大缩短了确诊时间。(记者 宋妍妍 吴怡霏 摄影 胡大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