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天眼”监控 无人机立体巡查
发现扬尘源头点位 最短时间现场处置
我市空气质量逐年改善,今年1-10月达标天数同比增加24天,但受盆地通风不畅、冬季降雨量少等先天因素制约,今年冬季仍将出现连续雾霾重污染天气,距离市民期望还有不少差距。记者从市城管委获悉,面对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市城管委和市扬尘办把建立长效机制和采取短期措施结合起来,尽最大努力抓实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和连续雾霾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
严督察促整改 及时启动应急处置措施
11月2日晚,按照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的指示,市城管委、市扬尘办立即按照《成都市重污染天气扬尘治理应急工作预案(试行)》启动三级应急预案,积极应对,并加强执法督察。
扬尘治理三级预案启动后,武侯区、郫县和青白江区等区县立即行动起来,纷纷要求区域内开挖工地全部停止施工,并在主要通道设置检查点,对过境运渣车进行检查;各环卫公司和市容所水车全体出动,满载作业,对市政道路和绿化带进行全覆盖冲洗。
11月2日晚,市城管委两个督察组连夜对中心城区和近郊区应急预案响应情况、执行效果、领导指挥、队伍到位等进行了现场检查。从督察情况来看,各区、各部门做到了响应及时、责任到位、措施得力,加大了对道路、绿化带的冲洗降尘,加强了工地扬尘管控,加强了建筑垃圾的排放和运渣车管理。扬尘应急预案的及时启动,为我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扬尘源头的控制起到了积极作用。
管工地堵源头 开展扬尘专项整治
“别小看这个不到2公斤重的小型飞机,它可是抓工地扬尘的‘能手’。”11月3日,成华区龙潭街道城管科城管队员杨宏介绍。在他的操作下,无人机腾空而起,在不被发觉的情况下潜入工地,探测扬尘污染情况。“蜀龙路片区的一个工地,大面积的裸土未覆盖。”根据高清摄像头传回的监控实拍,清楚地看到了现场情况。“只要发现扬尘污染源头点位,我们便会在最短时间抵达现场进行处置。”该工地裸土已经于当天全部进行了覆盖。
据了解,今年以来,市扬尘办开展了“管工地、堵源头”扬尘整治专项行动,重点针对一部分工地材料乱堆、打围不规范、扬尘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工地乱象。全市实行并完善了建筑垃圾处置事前报告、约谈告知制度及安全生产承诺制度;严格实行建筑垃圾凭证排放、运输、消纳的相关规定。
“管工地、堵源头”有效遏制了占道工地乱象、工地扬尘管理措施不严、工地扬尘污染较重等问题。同时,为加力巩固治理成果,市扬尘办日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扬尘治理“回头看再加力”专项行动,对全市工地扬尘管控、扬尘治理四大工程、建渣排放和处置,道路绿化带冲洗除尘,以及运渣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专项督察。
强化日常监督 对运输企业实行信用考核
“请迅速赶到七里沟附近,对倾倒渣土的违法行为进行制止!”今年9月13日,城管队员在使用无人机进行巡查时发现,七里沟附近区域有一辆从施工工地驶出,正在进行非法倾倒渣土的大货车。因该区域地形复杂,经无人机反复观察,城管执法队员制定了“四面合围”的堵截办法,现场挡获渣土车1辆,参照无人机航拍视频和现场照片,当事人对违法行为供认不讳。
“工地多、运渣车活动范围广,车巡和步巡不能及时发现问题。通过无人机监测,可以形成立体式的全方位监测。”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人机”互动联合是对扬尘治理重点、难点区域进行全覆盖、全时段动态巡查监控的重要手段。
作为扬尘整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强化运渣车的日常监管方面,各(区)市县严格实施运输企业、运输车辆准入制度,联合工商、交通、安监、公安交管等部门对运输企业进行信用考核,强化了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同时,采取联合执法等形式,加大对违规运输企业和运渣车的查处力度。
据了解,从去年7月开始,市城管委和市扬尘办开展了运渣车违规违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运渣车“三超一闯一乱”(超载、超限、超速,闯红灯,乱倾倒)等“疯狂运输”行为;对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实行信用考核,即黄、红、黑牌管理制度——“黄牌”是警告,“红牌”是勒令停业整顿,“黑牌”则将被清除出《成都市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名录》。(者 李霞 摄影 刘阳)
原标题:我市开展扬尘治理专项行动 抓实抓好大气污染防治
相关新闻
全市数百工地已安装扬尘在线监控系统
记者昨天从市建委获悉,为有效管控我市在建工地扬尘的排放,实现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指导我市建筑绿色施工活动,规范各方责任主体绿色施工管理,该委已经在我市数百个建筑工地实现了扬尘实时监测;下一步将实现全市工地的“满覆盖”。
通过对建筑工地扬尘24小时不间断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协调相关部门及时处置问题;与此同时,市建委可实现对工地扬尘监测实时化、执法与治理常态化,并且通过该项目建设实现更快速感知区域的环境状况,更全面感知建筑工地污染的排放,在达到保护环境目的的同时为下一步智慧城市发展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给工地装上“天眼” 扬尘排放在线监控
市建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建设工地扬尘具有偶发性和突发性的特点,要达到控制污染源的效果,采用何种监控手段极为重要。“目前我们使用的监控手段还是靠人力一个场所一个场所去巡检。这种巡查因人力有限,不仅难以全覆盖,也缺乏时效性。此外,传统人力巡查还存在检查结果主要靠估测,难以量化和分析,导致相应处罚科学依据不充分等缺点,已不适应成都市目前扬尘整治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建立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可对建筑工地扬尘排放状况进行全天24小时的实时跟踪监控,相当于给工地装上了一个监测“天眼”;且系统能够对回传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对超过预定排放值的建设工地进行实时报警,及时自动发送短信告知工地,以便负责人做相应整治工作。
全国供应商现场PK 择优选择
“我们在全市推广之前,不仅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了全国招投标,而且对解决方案和产品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还进行了现场PK。”该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之前,来自上海、深圳、陕西、四川的7家“建设工地扬尘在线监测系统”设备一起在我市工地进行了多次上线测试。而这些设备是已经通过了市建委初步甄选的;该委通过实地测试,进一步获得了“实战”结果,挑选出最优供应商。
数百工地安装监控 逐步实现“满覆盖”
据市建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已经有数百个工地安装了“建设工地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并在使用中逐步总结摸索出了一套“成都经验”,即政府出资购买——由市建委牵头,政府专项资金出资购买监测设备,市建委选择安装工地并组织实施安装;数据管理本地化——市建委自建服务器,定制扬尘监测云平台,并将该平台整合入该委管理平台,将监测数据本地化,在具备实时数据与历史数据的查询、丰富的报表功能、与污染源互动的同时,更实现了各职能机构的信息共享;运维服务外包——系统运行维护的繁琐工作外包给厂家,厂家派专业的团队开展运维服务,这样不仅降低了政府部门的运维成本,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据系统运营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运维服务的内容包括监测点位日常巡检、监测仪器日常清理保养、异常设备检测维护、扬尘噪声参数定期比对校准、设备监测点位更换移机、监测设备与监控中心通信维护、平台软件运行维护等。(记者 袁弘)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