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锦城绿道一期既有“高颜值”还有“深内涵”

2020年09月29日 10阅读 来源:成都日报 2017/10/9

有美景 有文化 可骑行 可游览

“芳草古渡”效果图

到了夜晚,荧光绿道色彩斑斓,犹如行走在银河里

已经全面开工建设的锦城绿道一期将在5个月后的2018年春节与市民见面。那么,作为我市天府绿道“开篇之作”的它究竟有哪些亮点呢?为此,记者对锦城绿道一期建设方案设计单位进行了深入采访。

我市首条蓝花楹绿道和荧光绿道将现身

据介绍,锦城绿道一期实施范围从成昆线至成洛路(绕城高速22.5公里),其中包括一级绿道34公里、二级绿道54公里。

从设计方案上可以看到,一期项目包括的主要景点有青龙湖、锦城湖、桂溪公园、中和湿地、白鹭湾湿地、花田湿地、玉石湿地等,其中已建成的锦城湖和青龙湖一期、白鹭湾湿地、桂溪生态公园、花田湿地等项目将按照天府绿道的设计标准进行调整和优化。

想象一下,在开满蓝色花朵的大树下一路畅跑,会是怎样一种美好的感觉?而这种超爽的体验,就将由锦城绿道一期带给市民。

记者从设计单位了解到,锦城绿道的亮点之一就是将打造我市首条以蓝花楹作为主题的绿道。除此以外,一期还将打造一段荧光绿道:“我们设计在绿道上铺设白天吸收光热、晚上发光的荧光石。一到夜晚,荧光绿道色彩斑斓,犹如行走在银河。”设计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按照设计方案,锦城湖公园将设置滨湖绿道、蓝花楹绿道;以湖畔小驻的形式实现四级驿站的功能。

在桂溪生态公园,将打造荧光绿道、林荫绿道以及滨水绿道。

中和湿地公园中将以观鸟亭、湖畔居、清风亭的形式建设四级驿站,打造湿地绿道、森林绿道,还将设置生态科普园特色园,其中包括了功能湿地、芦塘戏鱼、曲塔幽风、稻香人家、栈桥观鸟等景点。

在白鹭湾公园,将设置滨水绿道、空中绿道、水杉绿道、田园绿道,设置濯锦小院三级驿站。

在花田湿地,设置极具田园特色的稻香蛙鸣、田园瓜棚作为驿站。在花田湿地,将把蜀川胜概图芳草渡景点植入园区,结合绿道整体打造,形成具有天府文化特色的体验景观节点。在玉石湿地,将设置花田水道、东风渠绿道、花溪长堤、玉石林居三级驿站。

在青龙湖,将设置芙蓉绿道、樱花绿道;其中樱花香雪园特色园将呈现清池夕照、鱼沼荷田、芝樱花海的美景;设置溪涧茶亭四级驿站。

形成多处文化景观节点

“空中绿道”穿越密林

不仅有美景,锦城绿道一期还将依据蜀川胜概图中著名景点的历史方位,结合现场条件,形成多处文化景观节点,“目前已完成详细设计的有位于花田湿地段的‘芳草古渡’、位于青龙湖段的‘青龙墨池’;同时正在根据查阅的当地史载资料,对玉石片区进行相关的文化景观设计。另外,我们还提取出成都唐宋出土文物中的纹样,用于步行道铺装及景观小品的设计。”该负责人表示。

除了文化景观节点的多样性,锦城绿道一期中绿道的建设形式也非常多样。结合不同场地情况,将有“湖中道”——主要位于锦城湖、白鹭湾;该绿道为水上绿道,绿道两侧种植高大水杉,形成林与水的交互空间。

滨水道——位于中和湿地、白鹭湾、花田湿地、桂溪生态公园;结合滨水区景观在绿道一侧配有相应休憩模块,包含运动健身、直饮水、自行车停放等功能;绿道一侧与步行栈道结合。

田园道——位于花田湿地、玉石湿地、白鹭湾;绿道的两侧地势相对平坦开阔,两侧可搭配特色农业景观、特色花卉、疏林草坪等。

最为独特的是空中架空绿道,主要位于花田湿地、白鹭湾绿道。这种形式的绿道以高空栈桥的形式穿越在密林之间,增强人与森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同时通过密林上层空间的视线延伸,增强了游览的趣味性。

注重设置人性化设施设备

强调环境生态修复

为了方便大家骑游,锦城绿道一期内部沿一、二级绿道每500米设置临时单车停靠点,配备共享单车停放区和休憩区。同时结合蓝牙信号传感器,实现定点停靠,杜绝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现象。除了设置8处枢纽型单车停靠点,在停车场内也将设置共享单车停放区,实现交通换乘无缝衔接,方便快捷。绿道沿途还将设置直饮水系统和景观坐凳,结合景观环境,达到健身、休息和观景三重体验。

锦城绿道一期根据不同的游线等级确定相应的铺装材质。一、二级绿道强调整体性、功能性,承载自行车和人行功能,采用沥青、透水混凝土路面;游步道、休憩节点强调舒适性、亲和性、趣味性和多样性,并在部分段落通过传统铺装形式彰显天府文化,采用花岗石浅草铺装、卵石铺装、枕木、磨盘、砂石、条石、高耐竹、煤渣等材质。

“此次设计中,还强调对生态环境进行重建。为鸟类、鱼类及部分小型无脊椎动物提供栖息地及迁徙廊道,同时通过经修复的自然环境所提供的生态服务,提升景观设计的价值和效果。”该负责人介绍,在鸟类栖息地构建方面,充分考虑不同的鸟类对于营巢地、觅食地的水位和坡度等要求的不同。“以本地区常见的鹭科、鹃科等涉禽为主的鸟类为例,其栖息地需要在有密林且人为干扰少的生态环境。因为它们喜捕食浅水中的小鱼、两栖类、爬虫类和甲克类动物,所以需要开阔的湿地以及供觅食的茂密森林植被以供筑巢。白鹭筑巢时对植栽树种也有一定的偏好。所以在植物的选择、生态环境营造等方面,我们都做了精心设计。”他说。

据了解,锦城绿道还将秉承创新、开放、体验、安全、运营可持续的建设理念,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使其建设成为匹配国家中心城市水准的智慧绿道。(记者 袁弘)

相关新闻

成都“天府绿道”建设 让市民在家门口 享受绿色福利

据新华社成都10月2日电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早在唐代,诗人杜甫便对“天府之国”成都的秀丽风光有过描述。但在城市化进程中,古人诗篇中的景物与人们渐行渐远。

城市高速发展的背后,一些城市的绿地建设却没有相应提升。国家林业局公布的大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为36.43%,距离世界平均水平仍有不小差距。绿地面积不足,更带来了噪音隔离缺失、扬尘阻隔缺失、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等环境问题。

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成都市提出“全域增绿再推进”,出台了“成都增绿十条”,力图重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盛景。

今后5年,成都将优化提升绿化景观,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环城生态区、第二绕城高速生态带,以及以“一轴两山三环七道”为主体骨架的绿网和天府绿道体系。预计到2022年,成都市建成区绿地率将达到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碧水蓝天、森林环绕、绿树成荫”的城市建设将初见成效。

其中,正在建设中的成都天府绿道体系最为引人注目。天府绿道体系计划投资约415亿元,建设绿道总长度上万公里,同时还将建设特色小镇驿站、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的生态农业区等配套设施。

“三级绿道体系,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绿色福利。”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天府绿道体系规划项目负责人李果告诉记者,三级绿道体系连接起绿道网络,甚至细化到每个社区内的基础设施。

建成后,环城生态区天府绿道将连通成都绕城区域“公园链”“河湖网”,整合零散的生态板块,打造相对完整的绿色空间系统,形成水城共融的“绿道环”,实现“生态保障、农业景观、休闲旅游、文化博览、体育运动、慢行交通、城乡统筹、应急避难”八大功能。

在已建成的公园中,市民已经享受到了天府绿道带来的改变。成都市绕城高速与天府大道南段交界处的桂溪生态公园,是天府绿道“锦城绿道”中“公园链”的一部分。骑行爱好者张先生告诉记者,“在这里骑行不仅安全,而且公园景观也很美。”

成都市建委风景名胜与城市景观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天府绿道的打造将把生态与艺术融为一体。

据了解,天府绿道项目整体预计于2018年基本形成绿道主干环线;2019年实现环线闭合,基本完成环城生态区天府绿道体系硬件建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