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丝路之魂 敦煌艺术大展将于明日在蓉开展

2020年10月15日 10阅读 来源:成都日报 2016/12/26

自27日起免费开放至2017年4月10日

■国内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敦煌文化艺术大展

■来自南、北、海上丝绸之路沿线70余家文博机构的200余件精品文物

■展出的许多文物是各博物馆镇馆之宝,还有很少在公众面前亮相的文物

【这个岁末,市民游客可以在成都“畅游”丝绸之路、领略敦煌的巨大魅力了!在2016年即将结束之际,成都博物馆迎来高规格跨年巨献——“丝路之魂 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特展自27日起将免费向公众开放,一直持续至2017年4月10日。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商贸及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包括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组成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天府之国向三条丝路输送了大量丝绸产品及漆器、铜器、铁器等手工业产品,与三条丝路的繁荣发展相辅相成。从考古发现和历史记载来看,天府之国更是从远古时期就开始与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发生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基于此,本次展览以三条丝路为纲,分为“成都——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天府之国与北方丝绸之路”以及“天府之国与海上丝绸之路”三个单元,每个单元以时间为序对文物进行陈列,一方面通过汇集各省文物精粹,展现三条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曾经最辉煌的历史一页,另一方面,配合图版介绍天府之国在不同时期与丝绸之路的密切联系。】

“丝路之魂 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由国家文物局支持,四川省委宣传部、甘肃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物局)、甘肃省文物局、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广新局(成都市文物局)、四川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及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8家文物管理、文博机构协办,敦煌研究院、成都博物馆、四川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承办。

此次大展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敦煌文化艺术大展。届时,来自南、北、海上丝绸之路沿线70余家文博机构的200余件精品文物,以及来自敦煌、甘肃麦积山、新疆龟兹和高昌石窟的艺术珍品,将同时与观众见面。本次大展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敦煌石窟艺术;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展;新疆甘肃石窟艺术;壁画艺术展。

此次大展吸引了28省市超过60家博物馆,借展文物达200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逾百件。此次展出的许多文物都是各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还有很少在公众面前亮相的文物。其中,继“盛世天子:清高宗乾隆皇帝特展”之后,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也将再次来到成博和公众见面。此外,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诸多著名博物馆的珍贵文物,也将亮相此次特展。除了各博物馆的精美文物外,此次特展还汇集了许多考古所藏的文物,观众将有机会看到这些在博物馆也难得一见的珍宝。

馆长解读——成都与三条丝路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从成都出发,向北,“天梯石栈相勾连”,走过戈壁、草原、沙漠;向南,“云横绝顶”,穿越高山密林;向东,“门泊东吴万里船”,拥抱浩瀚大海。章彩绮丽的丝绸产品,成为天府之国通过北方、南方、海上丝绸之路连通世界的纽带。昨日,成都博物院院长、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王毅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自豪地说:“茫茫丝路,不管是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如果你一定要找一个跟三条丝绸之路都有关系的区域,那就是成都,那就是天府之国了!”

成都为何与北方丝绸之路联系密切?

蜀锦为纽带

王毅说,早在石器时代晚期,四川盆地文化即通过青藏高原东缘与黄河流域产生联系。夏、商至西周,蜀与中原关系更为密切。春秋战国时期,千里栈道连通秦蜀。汉代,作为“五都”之一的成都,是长江流域最大织锦中心,向外大量输出丝绸产品。三国时期,诸葛亮建锦官城,成都发展为当时最大织锦中心,“决敌之资,惟仰锦耳”,蜀锦产品在曹魏亦备受追捧。两晋南北朝,蜀地丝绸通过丝绸之路河南道远销西域。唐代,窦师伦独创“陵阳公样”蜀锦,成都是公认的世界织锦之都。

王毅认为,三国时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节点。诸葛亮在成都设锦官,修锦官城,让成都迅速成为当时全中国最大的织锦中心。“成都在战国时已成为世界织锦之都,可以说,蜀锦是成都与北方丝绸之路的纽带。在新疆出土的蜀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发现之一。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该织锦。王毅说:“茫茫丝路,蜀锦又轻又薄,一行人穿越蜀道换回真金白银。蜀锦在当时属于高科技产品,所以说我们成都人穿越蜀道跟世界连通,显示着我们的智慧。唐代,成都蜀锦更是风靡世界,可以说成都是唐代世界的织锦之都。”

南方丝绸之路中成都重要性如何?

起始于成都

南方丝绸之路也被称为“身毒道”,是一条起于成都,经云南到达身毒(印度)的重要交通线,在汉武帝通西域前已存在,是中国最古老国际要道之一。“距今3000多年前的金沙遗址、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很多象牙、海贝,海贝属于印度洋,我们觉得3000多年前的成都跟印度洋有关系。”王毅解读道。到了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今阿富汗),他看到从身毒过去的邛杖跟蜀布,这些都来自四川成都,说明有一条道路通往南亚、西亚,成都正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王毅说,“关于‘南方丝绸之路’的提出和确认,其实是基于成都平原为重心,分布于云南至缅甸、印度和越南、泰国及其他一些地区,考古出土文物中的大量相同、相似或相关的文化因素。”王毅提出,这些文化因素不仅有中国文化,而且有印度乃至西亚文化因素集结。“在不少文献中,也有对销往印度‘蜀布’的相关记载。‘蜀布’在印度阿萨姆人的理解中,就是来自蜀地的丝绸。”

为何海上丝绸之路与成都渊源深?

追溯至秦汉

“成都跟海上丝绸之路渊源特别深,可以追溯到秦汉。”王毅说,海上丝绸之路,一般来说有两条道路,一条路是先通过南方丝路到达广西和广东,然后出海;另一条路就是沿长江到达南京,往宁波方向走。蜀地商品还通过南方丝绸之路到达两广地区,再经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海外。西汉时期,唐蒙出使南越,在番禺见到“蜀枸酱”。汉武帝曾派黄门使者携带丝织品从合浦港出发,出使东南亚和南亚诸国。直到宋代,在广西博易场中还设有蜀锦产品的“专卖店”。

“蜀锦每一次发展,都和我们成都平原、和天府之国四川的发展历史紧密关联。”王毅总结说,先秦时成都有丝绸,古蜀文明是天府之国的第一次腾飞;到秦汉,尤其到三国时期,蜀锦已是举世无双,那时成都是列备五都之一,即位列东方五大都会,成都那时是中央王朝在南方最大的经济开发区,这是成都的第二次历史高峰;第三次高峰就是唐宋,成都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印刷中心,最早的纸币也诞生在成都。成都成为中国南方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跟蜀锦发展有关。天府之国丝绸业的发展,蜀锦起源和兴盛,正是成都“锦城”发展繁荣的缩影,是历史的见证。

提前探秘——

丝绸之路上的成都元素令人震撼

故宫展线上文物成为本次大展特别礼物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商贸及文化交流的大通道。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与世界各文明交流与融合的重要见证。群山环绕的四川盆地,秦汉以来被誉为天府之国。通过蜀道陆路和长江水路,沟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天府之国与广袤世界紧密相连,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此次大展就将有不少成都出土或与成都有关的文物亮相。今日,记者特别带领读者提前感受这些文物的魅力。

鎏金铜斛折射出成都制造业的发达

昨日下午,一件特别的文物从文物箱中小心翼翼地移入成都博物馆库房——这是来自故宫博物院的一级文物:“建武二十一年”鎏金铜斛。王毅介绍,这个文物就是当年成都制造的,这是故宫博物院专程为此次大展送来的一份特别礼物。该文物是从故宫博物院展线上取下来的,东汉建武二十一年斛,通高41厘米,高32.5厘米,口径35.5厘米,盘径57.5厘米。器分上斛下盘两部分,通体鎏金。承盘口沿下铸铭文1行62字:“建武廿一年,蜀郡西工造乘舆一斛承旋,雕蹲熊足,青碧闵瑰饰。铜承旋,径二尺二寸。铜涂工崇、雕工业、湅工康、造工业造。护工卒史恽、长汜、丞萌、掾巡、令史郧主。”经过专家翻译,铭文上文字为:“在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四川成都一带的铜工制造机构西工为皇帝做了一个带承盘的量器——斛,以雕刻的蹲熊为足,上面有青碧和玫瑰色的装饰物……”文中提到的涂、雕、涷、造为四个铜工工种,崇、业、康、业是四个工匠之名,他们四人是该器的制造者,因此,铭文称“造”。恽、汜、巡、郧则是各官员之名,这四人是该器的主造者,因此,称“主”。据介绍,铭文反映了蜀郡工官为皇帝制造铜器分主造和制造两级,也反映了当时铜器制作分工很细以及“物勒工名” 的制度,折射出当时成都制造业的发达。

双流产蜀锦黄色龙纹绮联珠引人注目

此次虽然著名蜀锦“五星出东方”并未以原件形式出现,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一级文物唐代黄色龙纹绮同样引人注目。该蜀锦是在成都双流生产,原为覆面,以双层联珠作团窠环,环内是主题纹样对龙。这类图案的织物在丝路沿途出土非常多,是联珠纹中国化的另一集中表现。

此次展出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汉代鎏金铜蚕也与成都有着密切关系。鎏金铜蚕形状与蜀有关,1984年在陕西省石泉县前池乡谭家湾出土。石泉县位于秦岭南部,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合桑蚕业发展,自古养蚕之风盛行。鎏金铜蚕出自石泉县前池河距离沙土面2.5米深的地下,系农民淘金时发现。

成都产蜀郡铁锸即将亮相展览

此次即将展出的东汉蜀郡铁锸,来自云南省昭通市博物馆,它是成都造的重要文物。东汉蜀郡铁锸“凹”形銎口,底边扁薄微弧并出翼形刃口,刃口右上方有残缺口,背面铸平,正面隆起,左右两边铸篆文“蜀郡”,中铸篆文“千万”,两面中空成槽以装木柄。右边铸文处锈蚀严重。该文物对研究成都平原向西南地区的传播及“西南丝绸之路”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史记·货值列传》中,就明确记载了蜀郡铁器贩卖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单元关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 蜀锦销往世界各地

昨日,记者提前探秘“天府之国与海上丝绸之路”单元,该单元为路线风光、城墙、玉琮与有领玉璧、尊与罍、蜀与楚等板块,展出了海上丝绸之路沿途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金沙遗址出土的玉琮与浙江杭州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金沙遗址出土的有领玉璧与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的有领玉璧……这个单元特别以天府之国出土器物与海上丝绸之路沿途博物馆器物对应展出,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到天府之国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紧密联系。

成都平原从新石器晚期开始即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有着广泛的文化联系。宝墩古城、三星堆古城与浙江良渚古城、湖北石家河古城筑城方式相似。金沙遗址出土有良渚文化玉琮。三星堆遗址出土有与长江中下游相似的商式青铜罍、尊。春秋战国时期,楚蜀关系紧密,据载,蜀国丛帝开明来自楚地。汉代,丝绸、漆器等蜀地产品行销长江中下游。三国时期,诸葛亮以“重锦千端”笼络东吴。两晋南北朝以后,蜀锦产品及其织造技术推动了江南织锦业发展,宋锦、云锦因此逐步发展壮大,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往世界各地。

蜀地商品通过南方丝绸之路到达两广地区,再经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海外。西汉时期,唐蒙出使南越,在番禺见到“蜀枸酱”。汉武帝曾派黄门使者携带丝织品从合浦港出发,出使东南亚和南亚诸国。直到宋代,在广西博易场中还设有蜀锦产品的“专卖店”。(记者 王嘉 摄影 张青青 刘阳)

原标题:梦回蜀道 从成博重走丝绸之路——“丝路之魂 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明日开展

相关新闻1

展场设计 还原石窟原貌

展览的一大亮点即在于运用展场设计,在成都博物馆内“还原”敦煌石窟,从而带给观众一种微妙的“时空穿梭”的体验。走入展厅,观众首先接触到的即是狭长排列的一个个门洞,通往还原后的窟室。窟室内仅设有一个弱光源,观众必须借助其他光源的照射,才能看见室内的壁画和雕塑。“石窟”外是整体明亮、光洁的展场,观众在进入“石窟”的顷刻,便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展览意图在“还原”的洞窟中,让观众暂时脱离都市化的感官方式,而置身于当代展场中的“敦煌”,所呈现出的则是当代感知系统与古老视觉艺术的融合。

相关新闻2

兵分七路 丝路文物大搜索

“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汇聚了来自南、北、海上丝绸之路沿线70余家文博机构的200余件精品文物及来自敦煌、甘肃麦积山、新疆龟兹和高昌石窟的艺术珍品。此次展览规模之大、档次之高,全国罕见。千里迢迢,这些文物如何顺利抵达成都?昨日,成都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成都博物馆派出了近20人的队伍,兵分七路,前往全国各大博物馆借展,用海陆空三种方式让所有文物顺利安全抵达成都。

“此次展出的200余件文物,有一大半都是国家一级文物,都是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我们可不得有半点差池。”负责华北片区借展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成博的工作人员日以继夜地前往全国各大博物馆借展。从无酸纸到木箱……所有文物都以近10层的各类保护层进行包装。为了保证文物安全,所有文物都是通过专业押运公司进行押运。押运车的最高时速不能超过80公里。经过近20天的押运,昨日所有展品全部到位。27日,这些镇馆之宝将向观众揭开神秘面纱。

相关新闻3

文化惠民 饕餮盛宴 精彩大展 免费参观 

168_attpic_brief.jpg

吴王夫差矛

本次展览展品之丰富、文物级别之高,实为精品巨献。市民们不用万水千山远赴各地,在家门口就可享受文化大餐,看尽敦煌、麦积山、新疆等地的壁画、石窟和雕塑。而“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更是汇集了28省市的超过70家博物馆200多件套文物,其中三分之二为一级文物,包括许多就算到了文物所在的博物馆都不一定能见到的精品。然而,这样的大展,全程都是免费向市民开放,实为省市文化部门为广大群众献上的新年文化大餐。

网上预约 服务贴心

许多市民对国庆期间成博门口观众排长龙等待参观乾隆大展的场面记忆犹新。尤其是成都博物馆实行“免费不免票”以后,需要观众带上有效身份证件在现场领票,入馆流程更是有可能变长。因此,为了减少排队等待时间,提升参观体验,成博推出了网上预约。通过成博官方微信或官方网站都可进行网上预约,预约成功即可到现场直接通过快速通道入馆,不需现场领票。此外,考虑到文物的安全以及环境的承受力,也为了让观众有更好的参观环境,成都博物馆每日限流2万人,其中网上预约1万人,现场观众1万人。在此也提醒各位观众朋友,展览持续3个半月,每日2万人流量,因此本次展览将有200多万人的容量,完全可以合理安排时间,错峰参观,更加从容地享受文化盛宴。

顶级专家 权威解读

敦煌文化博大精深,为了让观众能深入理解敦煌文化,更好地欣赏文物,主办方将在3个半月的展览期间邀请考古、文博、艺术、历史等领域的重量级专家为大家带来20余场专业讲座。每位专家都将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来解读敦煌历史文化和丝绸之路文明。顶级专家们的系列权威解读将为大家节约很多自己补课的时间,观众再也不担心看展走马观花了。博物馆为观众提供了预约报名通道,报名方式请关注成博官方微信或微博。12月27日,系列讲座将迎来重磅第一讲,届时将由“敦煌的女儿”、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为大家讲解《敦煌莫高窟及其文化价值》。

多彩社教 趣味亲子

博物馆也考虑到了青少年和儿童的参观体验。为了让小朋友能更好地理解展览,体验参观的乐趣,展览将于12月31日开始推出围绕展览的系列社教活动。社教活动包括四大主题,分别为沙都秘境——巧制月牙泉微缩景观、鹿王秘踪——趣彩妙画九色灵兽、圣莲秘语——静绘佛教莲花杯垫、敦煌秘印——特展特色印章收集。通过为少年儿童量身定做的参观讲解以及专题文化知识的讲授和生动有趣的互动活动,不仅有助于小观众对敦煌文化建立具象的了解,更能培养青少年儿童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增强其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

时尚文创 留住记忆

博物馆已经成为一座城市最IN的旅游休憩园地,文创产品让观众能“把博物馆带回家”。此次大展除了成博自己精心研发的文创产品,还汇集了敦煌研究院以及其他相关博物馆最畅销的主题文创产品,品种多达1500种,种类涉及办公文具、生活家居、图书字画、丝织品等。雅致特别的飞天丝巾、反弹琵琶手机壳、敦煌壁画3D艺术观看卡、敦煌纪念笔记本等具有文化特色的产品,不仅能装点趣味生活,作为小礼物更是时尚别致。(记者 王嘉 摄影 张青青 刘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