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运用科技手段直观展现 食安示范创建“成都亮点”

2020年10月12日 10阅读 来源:成都日报 2017/7/17

成都泸州首次携手亮相全国“双安双创”成果展——


成都市、泸州市两个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城市首次进京参展  


省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现场  


书画展现场  

6月29日,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国家食药监总局、农业部在北京启动了为期5天的“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展览”(简称全国“双安双创”成果展)。成果展是今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的重要活动之一,以“落实党政同责,坚持‘四个最严’,‘双安双创’创出食安新天地”为主题,全面展示创建工作中的典型治理经验和做法。我省成都市、泸州市两个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城市首次进京参展,带去“四川经验”。

在成果展现场,成都市作为第二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创建市,运用科技手段直观展现食品安全监测预警数据中心在大数据分析应用方面取得的成绩,食品溯源工作的进展,以及成都在餐饮行业生产工业化、工艺标准化、溯源信息化的探索与亮点。

现场设4个展区

诠释“美食在四川·食安在身边”

本次成果展,四川省的展示主题为“美食在四川·食安在身边”,由4个展示区域组成。分别是成都食品安全监督预警数据中心及食品溯源展示区、四川省创建成果展示墙、明厨亮灶亮点工程的展示区域以及一个体验项目。

相对我市1700万的人口基数,监管人员配置比例每万人不足1名,存在着食品安全监管力量与监管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要弥补人力不足,需要借助“互联网+”理念和技术,着力打造“智慧食安”体系,而这套体系的技术中枢,正是成都市食品安全监测预警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建设按“机器换人、机器助人”的思路,自去年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现场会在成都召开以来,取得了三方面的进展——

一是数据来源不断拓宽,新增了7类实时数据接入,增加数据80余万条。

其次,数据挖掘分析能力持续增加,新建4类分析模型,提高了问题发现能力,今年监督抽检不合格率到达15%,进一步实现循数决策,依数治理。

第三,社会应用更广泛。建立起食品安全检测公众查询平台,向2800余家生产经营企业推送检测数据,与社会开展风险交流。

“虚拟火锅”吸引目光

展示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

在食品溯源展区,成都顺点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源本智慧食安大数据互联网平台”展示着链接产供销,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目前,“源本平台”已在18个地市落地运行,今年以来,日均完成快速检测5000余批次,日均食品交易额5000万元,日均覆盖重点人群用餐规模550万人次,累计阻止18560个不合格产品流入餐桌。

火锅是四川最具代表性的美食文化之一,在体验项目展示区域,市食药监局为本次展览特别打造的“虚拟火锅”桌面装置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该装置以成都麒麟胖哥火锅食府为原型,通过物体识别感应技术,展示四川火锅行业努力实现生产工业化、工艺标准化、溯源信息化的探索之路。

火锅食材多样,菜品从哪里来?锅底是否重复使用?这些都是很多消费者关心的话题,也是监管部门的监管课题。与传统火锅不同,麒麟胖哥火锅食府的思路是引入“互联网+”、二维码、远程监控等技术,采取“中央厨房+门店”的生产销售方式对食材进行统一采购、集中生产加工、冷链运输配送、餐厨垃圾处理、全程可追溯。消费者只需通过手机扫描餐盒上的二维码,即可查看菜品来源、采购时间、配送车辆、负责人电话等信息。对于餐厨垃圾,则设有专门的废弃油脂回收桶,最终交由有资质的油脂公司收运,从源头杜绝“地沟油”回流餐桌。

专家释疑——

怎样才能保障食品安全达到理想标准?

大数据助力食品安全监管

6月29日下午,由市食药监局主办,市食药检验研究院、市食品安全预警监测数据中心、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承办的“大数据在食品安全监管与风险防控的应用峰会论坛”在成果展8号馆举行。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周涛、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副主任罗秋科作了主题演讲,市食药监局食品安全总监蒲旭峰、成都顺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川江参与了圆桌对话。

蒲旭峰:成都市食品安全监测预警数据中心建设始于2015年,由此,全市食品安全信息汇聚路径开始打通,包括食安系统内部、检测实验室、生产经营主体、电商平台、哨点医院在内的9.6万条政务数据、860万条检验检测数据、7000万条商品数据和6.8亿条网络舆情数据,建成了基础数据体系。利用对数据的挖掘,不仅能发现早期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还能提高靶向抽检能力,并提前介入食品安全相关检验、执法、引导等工作。

刘川江:以前的食品安全监管全靠人海战术,在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环节里想监管谁就监管谁,没有通过数据来形成制度监管的理念。通过信息化和网格化的数据,可以及时发现生产端、流通端与消费端存在的问题。

罗秋科:例如,新疆的哈密瓜在北京卖2元钱一公斤,有了可追溯的商品条码后,在超市可以卖到8元钱一公斤。编码系统让我们知道哈密瓜的产地,也具备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食品安全追溯可以分为“向上一步溯源”和“向下一步追踪”两条线,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对供应链上各种食品信息分类、采集、分享,最终实现生产、加工、物流、零售整个供应链的全过程追溯,不仅保证了消费者食品安全基本需求、降低食源性疾病风险,又能提升消费透明度、维护知情权和消费信心。

周涛:通过源数据库的构建、对数据库系统分析挖掘、调动系统对接现有监管业务,能够解决食品安全管理最核心的三大问题:预警食品安全风险、应对食品安全谣言以及避免出现食品安全体制内舞弊。跨部门数据共享困难、多源头数据质量不尽如人意、业务需求与技术实现存在认知差异,是当前大数据在食品安全领域应用需要面临的挑战。

原标题:运用科技手段直观展现 食安示范创建“成都亮点”

相关新闻

结合自身职能与实际工作——
  我市各环节监管部门联动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6月27日,省、市食安办联合在环球中心举行2017年四川省食品安全宣传周暨食品安全“我承诺、我负责”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寓意食品从原料、加工、成品全过程透明,公开于阳光下的标志性图案“阳光下的‘盘中餐’”展示着食以安为先的理念。我市22个区(市)县也同步拉开帷幕。

在为期15天的宣传周期间,市食药监局参加了全国“双安双创”成果展,开展了“食品安全”主题书画展、食品安全市民开放日、及时发布监督抽检信息等系列宣传活动。与此同时,市教育局、市工商局、市卫计委等各环节监管部门联动,结合自身职能与实际工作开展了食品安全相关宣传。

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是构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下一步仍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强化食品安全认识,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持续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市教育局:食品安全“从娃娃抓起”

市教育局联合市食药监局“从娃娃抓起”,通过“争做食品安全小记者”“食品安全网络知识大赛”“青少年健康知识有奖问答”“食品安全知识进校园”等活动,让孩子们对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印象更深刻。

宣传周期间,在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橱窗、信息公布栏、班级黑板报、学校(班级)微博等校园信息平台上集中宣传新《食品安全法》、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措施。同时,制作了学校食品安全宣传标语、海报,在学校食堂、超市、小卖部等食品消费集中场所进行悬挂、张贴;并联合市食药监局开展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进校园活动,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的监督和指导。

市工商局:曝光点评典型违法案例

“通过工作人员对案例的分析,我们在购买食品时能更有辨别能力……”7月4日,市工商局组织起“2017食品安全宣传周成都市工商部门主题日”活动,结合工商职能职责,现场宣传解读《商标法》《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列举了旺兴核桃煎饼饼干虚假宣传等典型违法案例进行曝光点评,引导市民科学消费、健康消费,营造放心安全的消费环境。

同时,市消协还组织行业专家、消协、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媒体记者等组成“放心舒心消费体验团”,走进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眉山生产基地,开展“消费体验进企业放心舒心在身边”消费体验活动。“只有走进企业亲眼看,亲耳听、亲口问,我们才能真正放心,”体验人员说,“这个活动也有利于督促企业严格执行食品安全质量的主体责任落实。”

市卫计委:预防“吃出来的疾病”

7月10日,由省卫计委、市卫计委联合举办的2017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在市疾控中心举行,媒体代表、市民代表、学生代表、卫生计生监督员代表等100 多人分批次参观了市疾控中心食品理化和微生物实验室,实地了解食品检验环境、仪器设备及检验过程。

“食源性疾病就是食物中的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实际上就是‘吃出来的疾病’……”在活动现场,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开展食源性疾病、食品安全标准以及营养相关知识的宣传,省、市疾控中心、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机构有关专家详细解答了市民关注的问题。

市检验检疫局:首次融入“三同”元素

市检验检疫局联合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银泰城(天府四街店)开展了名为“进口食品安全进社区,同线同标同质进万家”的宣传周主题日活动。现场通过展板、发放资料、面对面交流等方式介绍进口食品检验检疫监管制度,以及进口食品安全现状等;通过正规途径进口的经检验检疫合格的婴幼儿配方乳粉、橄榄油、巧克力、葡萄酒等样品普及辨别之法;宣传乳制品、食用植物油、蜂蜜等食品的消费注意事项等食品安全知识;解答进口日本食品、进口美国牛肉等热点问题。

本次活动还首次融入“三同”元素,同步开展“同线同标同质”进万家宣传活动,推广“同线同标同质”理念和公共品牌,向消费者、商超群体发放“三同”宣传册,宣讲“三同”意义,线上线下开展“三同”企业推介,指导消费者选购“三同”产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