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文心”筑堰文化浸润都江堰旅游发展

2020年09月29日 10阅读 来源:成都日报 2017/8/29

阿米尔汗都江堰之行

8月22日,青城太极走上了香港街头,向香港市民展示青城派的功夫,这是“蓉港同心·共创未来”系列活动,记者了解到,两位表演者都是师承青城派36代掌门人刘绥滨。青城太极对于香港市民而言,其实早已耳熟能详,十几万香港市民不仅练习青城太极,而且研究道家养生。

青城山,如今已不仅仅是一座名山;太极,如今也不仅仅是一门功夫;它们早已走向世界,代言都江堰这座旅游城市。青城太极,正在把文化传承与养生之道完美融合。据了解,道家养生食谱、洞经音乐、青城武术等相关产业都在形成都江堰旅游的新热点,文化对都江堰旅游的推动力正在日渐增强。

都江堰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对文化助力旅游发展,提出打造天府文化展示基地,到2021年历史文化街区达到5条、博物馆达到5座,培育引进文博、动漫等为主的文创企业50家以上,打造旅游文化品牌10个以上,形成文旅融合,形成品牌带动。

文化浸润的都江堰,会更有“味道”哦!

凸显独特资源

打造天府文化展示基地

第一次到柳街的人,都会被这里美丽的林盘院落深深吸引,更会被这里遍布的诗歌大院、诗人之家、诗路小径,浓浓的文化氛围所震惊。

这里诞生中国最早的农民诗歌社团,中国第一个田园诗歌创作基地也落户在这里,一个农业小乡镇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田园诗歌节,全镇100多名农民诗人,出了10几本诗集,30多期诗报,2008年,文化部命名柳街镇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诗歌之乡”。

以诗歌文化为代表的天府文化在柳街的兴起,让这个传统农业小镇华丽转身,三届中国田园诗歌节的举办吸引着国内关注的目光,一次比一次隆重。

今年,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文化节都江堰分会场活动的重磅任务就交给了柳街镇,2017中国(都江堰)田园诗歌节暨中国说唱艺术展演活动,在柳街开幕。诗情画意的乡土风情、美丽宜人的田野风景、浪漫绚丽的诗歌完美融合。三年前,还只是一个乡村旅游创新的“柳街田园诗歌节”,如今不仅带来了柳街“田园诗歌小镇”的独特定位,而且还对旅游产品层级的提升产生巨大推动作用。据统计,诗歌节的3天时间,总计有5万人来到柳街“寻诗赏景”。随之而来的则是,各个特色民宿、大型庄园式农家乐的兴起,一个文化催生热点,带动性的旅游产品应运而生。

“山、水、道、熊猫”既是都江堰的独特资源,也是都江堰市向国际展示的名片,每个元素的深度挖掘,都必然推动天府文化创造性转化,产生强大的旅游产业效益。

都江堰正在深度挖掘和利用“道文化”,将青城山打造成为道文化研究和体验的世界目的地;深度挖掘“水文化”,将都江堰打造成为世界水利文化发展、研究、探讨和体验的圣地;深度挖掘“熊猫文化”,将都江堰打造成为研究、了解、观赏熊猫的世界目的地;深度打造“山文化”,将都江堰打造成为中国西部高山探险与度假野营、河谷漂流的目的地。

都江堰有着丰富的地方特色文化,通过深度挖掘“清明放水节”“青城武术”“洞经音乐”“柳街薅秧歌”“聚源竹雕”等非遗文化资源,在加大保护和传承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通过对南街清真寺、西街、懋公祠、文庙、灵岩寺等文化地标和名人故居的逐步挂牌,加大民间文化、地标性文化的发掘,进一步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

打造青城道家医药养生产业,推出道家养生食谱,开展太极、武术、药膳等活动。传承发展洞经音乐,开设琴馆琴社,开发与古琴相关联的文化衍生品,把青城山打造成西部古琴艺术的聚集地。打造形成独特的青城山道家文化产业链。

文化浸润城市

体验文化都江堰

7月20日,都江堰市壹街区工人文化宫内座无虚席,都江堰市的300余名普通市民通过领取免费听课券,听到了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老师的讲课。

巴蜀文化与三星堆、金沙文化的渊源,巴蜀文化与全国十八个省份民众迁移来川后文化的碰撞、融合、发展,从四川茶馆文化的蓬勃兴起,川菜、川话、川剧等形成的缘由,袁老师用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语言,让群众听得津津有味,时时捧腹大笑。

这次大咖讲课,就是以“古堰讲坛”为名打造都江堰市本地的“百家讲坛”品牌,无门槛免费发放听课券,让文化不再高高在上,让每一位普通市民包括游客都有机会近距离听到文化大咖们的讲课,自下而上进一步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接下来,都江堰市还将邀请省内外的文化名人、专家、学者免费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带来文化课程,让群众不断吸纳文化芬芳,享受文化盛宴。

浸润文化芬芳的都江堰旅游会越来越有“看点”。

深度挖掘灵岩山文化,实现灵岩山风景区和灵岩书院的修复与开放,建成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地标。

《道解都江堰》上灵动的薅秧歌,灌县古城巍然矗立的宣化门,都令游客印象深刻,而每年的清明放水节、春节系列民俗文化活动,仿古的巡游,更是成为都江堰旅游的精彩华章。做精《道解都江堰》、非遗展演等剧目,推出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旅游演艺品牌,形成演艺业与旅游业共生共赢发展的新模式。

古城区幸福街也正在围绕“幸福”主题,进行文化打造。打造幸福墙、抽幸福签、幸福博物馆、幸福戏台、幸福客栈,幸福餐厅,突出幸福文化,形成都江堰市名副其实的城市客厅、文化窗口。

在都江堰的乡村,西林书院、小隐精舍、三德学堂,不仅承担国学教育基地的职责,而且成为国内国学爱好者的研学旅游目的地之一,每年都在举办国学夏令营,传诵经典、书法国画、古琴茶艺,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小朋友,在这片自由的天地里度过快乐的假期。

像西林书院这样文旅结合的一个个鲜活实例,正在都江堰蔚然成风形成规模,文化的融合,催生了全新的旅游产品,进一步推动都江堰全域旅游发展,向人们展现一个浓浓文化味的都江堰。

相关新闻

文旅生动融合 打造文创企业聚集区

柳街薅秧歌

走进都江堰,无论是五星级酒店,还是乡村民宿,处处散发浓郁的文化芬芳,也成为都江堰旅游的重要体验。

在都江堰市虹口风景区,奇峰耸峙,古木参天,悠悠深山之中,一座江南建筑风格的江南忆庄园赫然矗立在苍山绿水间,让每一位来访者恍若走进一幅天然水墨画卷。带着江南古韵的江南忆庄园精品度假酒店,成为都江堰品质酒店计划的代表之作,高端定制游成为亮点,虹口自然山水之间的禅修对弈、品茶论道、都对都江堰文化有了全新的阐释。近年来,以青城山六善酒店、御青城酒店为代表,将文化创意完美融入自然景观,形成高端旅游产品,都江堰的文创产业紧密链接旅游,互为助力,共同发展。

在壹街区,雅致文创的创始人陈剑慧认为,自己公司的业务会变得越来越有特色。今年才推出的摇滚李冰父子的卡通形象,制成了靠垫、抱枕、帆布包、钥匙扣、文化衫、冰箱贴等旅游小商品受到游客追捧。为了让自己的创意更有文化,陈剑慧和团队把都江堰档案馆的《灌县志》研究得烂熟于胸。“都江堰旅游市场为文创产业打开了很大空间,我们计划把水元素、熊猫等强IP真正结合到本地企业发展中,助力经济。”

不仅都江堰酒店在做出自己的“文化味”,书卷气的各类书吧、书院、非国有博物馆成为展示都江堰文化的新窗口。依托东软技术学院、华域数字等项目,打造数字媒体和动漫游戏产业,培育以青城山、都江堰为实景,融入地方特色文化符号的手游、网游等文创产业。

已经成为都江堰文旅名片的西部音乐节、柳街田园诗歌节、道教文化节、清明放水节、双遗马拉松、国际瑜伽节、国际友城音乐周、世界体育舞蹈节等重大文化体育交流活动,正在对都江堰旅游产业发挥巨大的带动作用。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招引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落户都江堰市。积极参与成都创意设计周-双百营销活动及电子竞技大赛活动,将万达文化旅游城、青城山博物馆群落策划包装成为文博产业特色品牌项目;积极培育万达天府源湿地公园,以及水文化为主题的水文化广场。

融合文化发展的都江堰旅游,是实现“快旅慢游”的关键战役,是向休闲度假转型,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名城的驱动器,都江堰目标清晰坚定,促进“旅游+文化”“旅游+音乐”“旅游+体育”的蓬勃发展,最终将都江堰建设成为传承和弘扬“天府文化”的文创聚集区。(记者 洪继东 杨华春)

相关新闻

都江堰的“七夕”:中外嘉宾齐聚“水做的城市”

8月26日,“2017都江堰 七夕爱情节”活动正式开启。活动为期三天,近日还将在南桥广场举办中国邮局“喜鹊鸟”邮票首发仪式及七夕集邮展。

8月26日晚,“中外七夕爱情音乐会”很美妙。在南桥桥头,踏着鼓点的节奏,有来自中国、美国、乌克兰、阿根廷等多国的音乐、舞蹈大咖们齐聚于此。他们带来的是浪漫和罗曼蒂克的一次约会,更是为七夕节期间来都江堰膜拜爱情福地——“天下爱情第一桥”的天下有情人祈福。七夕爱情的主旋律响彻全场,这是一场汇聚中国古典艺术与世界多国爱情文化精髓的音乐会。

活动期间,还将举办创业手工义卖集市。记者了解到,“‘雅集1030’的命名是延展宋朝文化最繁荣时期逛‘雅集’就是生活乐趣的寓意,结合都江堰经纬度10、30的文化,打造一个纯文创、艺术家、消费者零距离定制交流的商业平台。”(记者 杨华春)

相关新闻

都江堰:世界体育舞蹈节选拔形象大使

“2017世界体育舞蹈节”今年9月将在都江堰拉开帷幕。作为舞蹈节的传统子项目,“2017最美舞者暨世界体育舞蹈节形象大使选拔大赛”昨日进行了半决赛。

选拔赛是在舞蹈节前2个月左右启动,是一项全国范围内的“形象大使”选拔活动,通过网络报名、优选直通、复赛、半决赛、决赛等环节,选拔10名“最美天使(成人)”和20名“最美精灵(少儿)”,颁发奖金和证书,并参加“2017世界体育舞蹈节”相关活动。(记者 杨华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