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40万人次为蓉城选“美” 10条最美街道出炉

2020年10月12日 10阅读 来源:成都日报 2017/7/19

人民南路二段 

天府新区兴隆街道湖畔路西段


高新区肖家河街道崇德园

4月21日起,市城管委(市治理办)联合16家市级部门启动首批成都“最美街道”评选活动,共21条街道参选。

5月31日,根据各区推荐及市民推荐结果,专业评审团按评选标准进行初审,从21条参选街道中择优选出15条街道入围终选阶段,并对入围“最美街道”终选阶段的15条候选街道进行投票。据统计,近40万人次参与了投票。

据了解,在终选阶段的综合评比中,专业评选占40%,实地评选占25%,市民投票占35%。同时,市级相关部门组成的专业评审团负责专业评选;而开展实地评选的市民巡访团则面向社会征集,巡访团成员不仅包括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媒体代表、普通市民代表也参与其中。

最后,十条最美街道新鲜出炉。这十条街道中又分为最成都·背街小巷打造成特色街道4条,最都市·主街干道打造成成都名片4条,最创新·新区干道打造成宜业街区2条。

昨日,市城管委(市治理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最美街道”要保持街道精细化、常态化管理,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创新思路,带动周边片区街道环境提升,努力形成“最美片区”效应。近期,市城管委(市治理办)将组织开展“最美街道”的经验交流现场会。

怎么感受它们的美?  走进才能体会

新鸿南一巷,一条长不过400米,宽不足六七米的背街小巷,没有大气时尚的商业氛围,更没有亭台楼阁的仿古建筑,为什么能入选最美街道?其他的九条又为什么入选?记者日前来到这些街道实地探访。

新鸿南一巷两旁是成都典型的老旧院落,川西民居风格让这里流淌着成都的生活气息。这里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行走其间、微风拂面,无比惬意、舒服;这里干净清爽,整洁有序,偶见行人驻足歇息,流连忘返。忙碌一天的居民饭后在此散步,放松心情,享受慢生活。

提起人民西路,你想到的是不是天府广场,还有毛主席像。四川科技馆、省图书馆、市美术馆、成都博物馆以及在建的四川大剧院等成都标志性建筑都坐落在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文明与现代潮流并存的街道风景线。

湖畔路西段地处成都科学城起步区核心位置,是成都天府新区首批“小街区规制”示范道路。街道建筑层次鲜明、形态优美,与兴隆湖、龙泉山等滨水山体空间交相辉映;街道建筑立面简洁大气,区域内部道路、绿地均按“海绵城市”理念建设。

吉泰路(天府四街-天府五街段),则是从道路到路边建筑都很有设计感,极具现代气息。非机动车道别出心裁地设计成蓝色,“与蓝天辉映”,未来还将在街口设置无线网络站点,结合休憩节点布置充电装置。

迎宾大道整条道路除了市容秩序规范,市政设施先进齐全、车辆停放行驶有序外,街道两旁绿色植被与时尚造型建筑并驻,合理的规划加上规范有序的管理呈现出端庄大气的街道景观,这里不仅是金牛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是成都市热情迎接八方宾客的代表性道路。

它们因何最美? 颜值高有内涵

“最美街道”评选标准由基本标准和加分标准构成,基本标准包括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市政设施、河渠水质、建筑立面、园林绿化、交通秩序、门前三包8个方面。

高颜值当然是首要要求。除了干净整洁,这条街道还得建筑立面靓丽清爽,无残破污损、无乱张乱贴,绿化整齐美观,无枯枝败叶、无缺株少苗,车辆停放规整、道路交通畅通,无车辆乱停乱放、无车辆非法营运。这里的经营商家还要无坐商越门经营、无游商占道叫卖;广告招牌设置规范,无非法广告招牌、无乱发广告传单;管线铺设规范,无电力和通讯等管线杂乱现象。

除了颜值,内涵也是必须的。最美街道要求各类设施完备,道路路面平整,无道路破损、无井盖沉降响动、无照明设施破损;箱柜设置规范、亭筒设置有序、街面附属设施管护更新及时,无配电箱、通讯柜、通讯基站、电话亭、邮政亭筒及其附属设施破损;交通护栏管护到位、公交站台(站牌)完好、标识标牌标线清晰、无交通护栏损坏,无公交站牌(站牌)破损,无标识标牌及标线损坏等。

这次评选还专门设了加分项,宜居、宜业、宜游的街道有格外加分。其中,宜居指生态环境宜人,街区安静整洁,景观绿化优美,河渠水质清澈;公共交通便捷,交通秩序良好,居民出行方便;生活配套完善,居民购物方便,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质量良好。宜游指景观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独具特色和魅力,餐饮、娱乐等服务优质。宜业指创业要素齐备,产业发展兴旺,风貌大气时尚。(记者  李霞 摄影 胡大田)

10条最美街道

最成都

背街小巷打造成特色街道

▶成华区猛追湾街道办事处新鸿南一巷

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益文化街

▶锦江区水井坊街道办事处水井街

特色:古朴典雅,酒文化特色街区

▶高新区肖家河街道办事处崇德园

特色:茶文化特色街道

▶武侯区火车南站街道办事处桐梓林北路

特色:欧洲风情特色街区

最都市

主街干道打造成成都名片

▶青羊区西御河街道办事处人民西路

特色:文明与潮流并存的街道风景线

▶锦江区督院街街道办事处人民南路二段

特色:成都现代文明与传统历史文化交相辉映

▶金牛区金泉街道办事处迎宾大道

特色:迎八方来客的代表性道路

▶武侯区浆洗街道办事处武侯祠大街

特色:充分展现三国文化和四川民俗的独特魅力

最创新

新区干道打造成宜业街区

▶天府新区兴隆街道办事处湖畔路西段

特色:“海绵城市”理念建设,见山望水

▶高新区桂溪街道办事处吉泰路

特色:城市公园大道,科技生态绿廊

相关新闻

金牛区 加快推进四大公园建设

记者昨日从金牛区获悉,金牛区将在现有公园绿地基础上,加快推进4大公园建设,并在年内新建成4个小游园、10个微绿地,让大家在家门口也能逛公园。“我们制定了一个目标:300米见绿、500米见园。”金牛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域增绿”行动正在金牛徐徐铺开,以期四季有花、处处有景,“未来的金牛将呈现出一幅清新的生态画卷。”

其中,府河公园位于九里堤北路52号,原址为大西南建材城。该市场搬迁完毕后,北侧将建设府河公园。府河公园占地面积158.9亩,将以木业记忆、城市活力、生态休闲为三大主线,打造一个林业主题的创新互动、生态、自然的综合性公园。

位于城西的新金牛公园,将是一个带状公园,项目地处金牛区重点打造的茶花片区内,金牛大道二、三环段南侧,占地面积约173亩。地面是公园,地下是商业,还有两条地铁线穿过。

在人北商务区内,将规划建设人北中央公园,通过成都市铁路局片区棚户区项目整理出绿地约84亩,中央公园、运校文化院落、木综厂公共中心与林荫道串接,形成人民北路、二环路、府河与一环路之间的城市客厅、公共走廊,提升环境品质。

凤凰山露天音乐公园,位于凤凰山公园内,项目占地39.5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全市最大的露天音乐广场。

目前,金牛区纳入成都市公园名录的公园有10个,总面积115.5公顷。在此基础上,金牛正着力构建“一轴、两环、三道”的绿道体系。目前,“一轴、两环、三道”的初步调查摸底工作已经完成,将按照“两年内建成环城生态绿道,五年内建成骨干体系,十年内建成五级体系”的总体目标,科学组织实施。

4大公园之外,小游园、微绿地是金牛区今年增绿工作的又一大重点。位于黄忠星河南街的小游园是新建小游园中最大的一个,面积将达6200平方米。结合当地历史,这个小游园将把人文历史与自然生态、文化遗产与康体休闲相融合,打造成为集健身、休闲、教育为一体的黄忠文化主题游园。(记者  赵一)

青羊区 金沙滨河公园明年开放 

近日天气虽然炎热,但位于金沙片区的金沙滨河公园建设却没有停下脚步。记者昨日在青羊区林园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入公园,看到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实施建设,包括健身广场构筑物、毛石挡墙、特色景观墙、戏水平台、廊亭、景观桥、园路铺装、植草沟等在内的景观工程都已建设完成,“目前,公园内的绿化栽植工程已经完成65%,水电安装工程也已完成50%,预计到2018年就可以对外开放了。”青羊区林园局工作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金沙滨河公园是青羊区的重点建设项目,北临摸底河,南临金泽路,东临同怡路,占地面积约114亩。青羊区林园局工作人员介绍,公园建设按照“花重锦官城”增花添彩规划,充分结合海绵城市理念,注重生态功能与生态环境相融合,并且与区域业态匹配协调,“到公园对外开放时,一个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新有机糅合的优质园林公园就会呈现在市民们的眼前。”

青羊区林园局工作人员还表示,青羊区目前正按照《青羊区小绿地微游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稳步推进“小游园”“微绿地”建设,“现已确定全区可实施建设点位共计27个,其中,2017年建成15个,2018年建成12个,到所有项目完成时,居民们就能看到一个更加绿化、美丽的青羊。”他说。(记者  白洋 李自强)

彭州市 四大工程助推全域增绿

竹林环抱,花田斗艳……火热的7月酷暑难耐,但走进彭州市小鱼洞镇大楠村,却让人倍感清凉——这是彭州市打造的“绿色家园”之一,也是该市全域增绿工作中的重头戏,不仅利用荒山荒滩为成都增添了一个绿色生态点,还为当地的乡村旅游发展打下了基础。

据介绍,在绿色家园的打造中,彭州市和小鱼洞镇邀请策划设计团队进行了高标准规划,重点突出生态景观和乡土特色。在布局上,实现了居民和产业区的相对分离;在业态上,以游客中心为牵引,竹林乡村俱乐部为载体,形成农耕文化、竹文化、美食文化相融合的特色产业;在形态上,大量采用竹、木、石等本地材料,形成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

据了解,绿色家园只是彭州市“全域增绿”的工作之一。本着“绿色生态”理念,该市大力实施“四大工程”,推进绿化美化建设。

首先以“绿居工程”提升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彭州市积极开展创建市级园林式居住小区活动,截至目前已创建市级园林居住小区共计15个,到2020年,力争达到20个;围绕“绿园工程”,深入开展绿色新村、绿色家园创建活动,打造一批“绿色成都·美丽乡村”品牌。到2020年,建设   “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20个,幸福美丽新村100个以上,新建成5个绿色家园;大力实施“增绿工程”,通过提升改造道路绿化、水系绿化、公园绿化,打造以绿为主、多彩协调的生态景观。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46.6%以上,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1.5%,绿化覆盖率达到37.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同时,通过“绿化工程”,对建筑墙面、裙楼楼顶、阳台护栏等进行立体垂直绿化改造,形成绿色屏障,促进城市绿化由凸显景观性向突出生态功能转变。到2020年,完成城区8个公厕的立体绿化,实施绿化彩化覆盖,丰富绿化层次,提升绿化效果。(记者  陈泳 李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