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成都发布建设西部文创中心行动计划

2020年10月14日 10阅读 来源:成都日报 2018/2/24

昨日,中共成都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磅发布了市委宣传部牵头制定的《建设西部文创中心行动计划(2017—2022年)》(点击查看原文件,以下简称《文创计划》)。《文创计划》提出了今后我市建设西部文创中心行动5年的发展目标。

《文创计划》提出,我市从2017年6月即启动西部文创中心行动计划的安排和编制工作,按照“一年全面启动、三年跨越发展、五年基本建成”的总体要求,通过5年努力,推动成都文化事业和文创产业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形成人文魅力享誉世界、文化人才充分汇聚、文创产业实力突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创新创造活力强劲的发展新格局,全面实现全国重要的文创中心功能,扩大世界文化名城影响力。

为有力推进西部文创中心建设,成都共策划实施437个重点项目,预计总投资约1.1万亿元。其中,示范作用大、带动能力强的功能性、战略性、支撑性重大项目38个,预计总投资约4500亿元。今年开工建设锦江绿道、海外华文传媒国际交流中心、川港创意产业园区、华谊兄弟艺术小镇、中意文化创新园区、文殊坊二期、中国服饰与时尚博物馆、中法成都大熊猫生态创意产业园(熊猫星球)、完美世界文创产业园、蔚然花海音乐小镇、海航-龙泉驿综合开发项目、天府蔚蓝世界、蓝光水果侠主题世界二期、南丝路·天台山国际旅游度假示范区、言几又天府国际文创中心、天府自然博物馆、星光影视文旅城、都江堰国际康养特色旅游产业项目、葛仙山体育休闲旅游小镇、天府国际慢城共20个标志性项目,预计总投资约1600亿元。

文创项目集中上马,成都将从政策、土地、人才、技术、平台等方面大力支持文创产业发展。成都市将逐步增加和充分利用文产专项资金存量资源重点扶持文创产业发展,并鼓励其他行业企业和民间资本通过多种形式投资文创产业。(记者 王嘉) 

原标题:我市《建设西部文创中心行动计划(2017—2022年)》发布

相关新闻

以文化为根基、创意为灵魂、产业为支撑 

7大举措 推动西部文创中心建设落地见效

《文创计划》以文化为根基、创意为灵魂、产业为支撑,提出了多项推进举措,包括发展天府文化、加快产业布局、促进跨界融合、推进重点领域、发展文创金融、壮大市场主体、扩大对外开放七个方面。

举措1

发展天府文化

传播天府文化 彰显成都魅力

在发展天府文化方面,我市首先从涵养天府文化出发,创办了天府文化研究院,围绕“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内涵,推动天府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天府文化成为彰显成都魅力的一面旗帜。创办了《天府文化》杂志,开办天府文化频道,广泛传播天府文化。实施“攀原登峰”工程,引进培育一批文艺领军人物和创作人才,推出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弘扬天府文化的“大戏、大剧、大片、大作”。

第二,厚植文化传承。我市建立传统文化资源数据库,编纂出版《成都历史文化大辞典》,大力实施历史名人传承创新工程。抓好古蜀文化遗址、工业文明遗址、历史文化街区、川西林盘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及活化。促进成都文物资源向文创产品转变、非遗资源向非遗产品转变。

第三,提升公共文化。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建成公共文化服务超市和“15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积极培育文化类社会组织,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信息云平台。

举措2

加快产业布局

重塑文化地理 构建“双核两带三片”新格局

《文创计划》提出重塑文化地理,构建成都文创产业“双核两带三片”全域发展新格局。

据了解,“双核支撑”是指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和高新区西区、南区依托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打造体现“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建筑、街区、交通和空间形态,重点发展音乐艺术、传媒出版、动漫游戏、创意设计、会展广告、教育咨询、文博旅游、非遗活化等文创业态;天府新区以南部旅游文创功能区为核心,建设天府文化集聚地、美好生活体验区,重点发展文创体验、文博旅游、田园文创等文创业态和文创科技、文创金融、音乐演艺、创意设计、会展等现代高端文创产业。

“两带联动”是指龙泉山文创产业带(含金堂县、龙泉驿区、简阳市及青白江区部分区域、成都天府新区部分区域、高新区东区)依托新城新区和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建设现代文创产业新兴区、文化装备制造区。依托龙泉山、龙泉湖、三岔湖等优质生态资源,着力打造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龙门山文创产业带(含彭州市、都江堰市、崇州市、大邑县、邛崃市、蒲江县)依托古蜀文化、南丝路文化、精品灌区文化、大熊猫文化、水文化、道文化等资源,建设具有天府文化内涵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三片共兴”是指北片区(青白江区、新都区)依托国际铁路港服务业发展区、国际现代公路物流港集聚区,重点发展文化贸易、信息服务、工业会展、工业设计等文创业态;依托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打造艾芜文化旅游小镇、锦门音乐小镇、川音文创园。南片区(双流区、新津县)依托自贸试验区、国际空港、军民融合产业园、航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文化保税区、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依托古蜀文明、民俗文化、古镇旅游资源,建设农业博览园、牧马山文化旅游区。西片区(温江区、郫都区)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教育资源,建设国家级影视产业制作基地、创新创业引领区;依托古蜀文化、历史名人、川西林盘、生态农业、生物医学等资源优势,打造扬雄故里、非遗产业园区、健康服务业集聚区。

《文创计划》提出,到2022年,成都各区(市)县规划建成1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文创小镇,规划建成30万—50万平方米的创意设计与现代生活交融的文创园区,规划建成100个以上具有创意特色的实体书店、书院、博物馆、小剧场、微影院、工作室、民宿、客栈等文创空间,以街道(乡镇)为单位规划建成或整修改造至少1条环境优雅、创意浓郁的文创街区。全市规划建设26个文创产业功能集聚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制定文创产业示范基地标准,评选命名一批主业突出、带动性强的文创产业示范基地,促进文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举措3

促进跨界融合

加快推进文创产业跨界融合 培育文创“航空母舰”

《文创计划》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坚持集群发展、跨界融合、品牌引领。我市将加快推进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大数据等高新技术成果向文创领域转化运用;还将通过文化植入、创意融入和设计提升,以“文创+”“互联网+”战略推动文创与科技、体育、旅游、产业、城市等融合发展,高标准打造“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培育一批文创“航空母舰”和行业“单打冠军”。

举措4

推进重点领域

发展八大产业 增强成都文创核心竞争力

成都文创“航空母舰”将涌现在哪些产业?《文创计划》提出,成都将重点发展传媒影视业、创意设计业、现代时尚业、音乐艺术业、文体旅游业、信息服务业、会展广告业、教育咨询业八大产业。着力打造全国传媒重镇、互联网影视产业重镇和中国网络视听内容生产交易中心;绿色环保设计之城,国际创意设计高地;国际时尚之都;国际音乐之都、世界非遗之都、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世界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国际美食之都、中国博物馆之都、中国书香第一城;中国动漫名城、中国软件名城、世界软件产业重要制造基地;国际会展之都;中国书香第一城、西部文创人才高地。

举措5

发展文创金融

设100亿元市级文创产业投资引导基金

为了解决企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文创计划》还创新性地提出探索文创金融结合新方式,搭建文创金融平台。如新设1—2家文创支行,支持设立中小微文创企业债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设立规模100亿元的市级文创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有条件的各类资本创设文创投资基金、机构,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创意与设计产业核心领域、新兴文化领域。支持保险机构探索开展适合文化创意企业特点和需要的新型险种以及保险业务。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新技术,大力发展与文创产业融资需求相适应的新型互联网融资模式。完善文化创意产业“补、贷、投、保”联动机制,完善文化资产评估体系,探索开展无形资产质押和收益权抵(质)押贷款等业务。

举措6

壮大市场主体

培育品牌企业 构建文创集聚区生态圈

《文创计划》还提出,促进产业生态圈建设,培育一批本土文创企业进入中国500强、民企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培育品牌企业,评选成都文创百强企业,大力支持有基础、有条件的文创企业发展成为全国知名品牌企业和“百年老店”。完善文创企业上市资源培育储备机制,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创企业在主板、创业板上市或新三板挂牌。围绕26个文创集聚区,引导产业上下游和协作关联企业加快集聚,形成创意产业、大数据产业、电子商务产业等重点领域产业生态圈。

举措7

扩大对外开放

打造立体化对外传播平台 深度融入全球文创产业链

发挥“一带一路”作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文化中心”,我市将依托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大熊猫文化、南丝路文化等天府文化核心资源,打造一批对外文化交流品牌,打造立体传播平台,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把“讲好成都故事、传播好成都声音”作为对外宣传的基本方法,精准定位传播产品和传播对象。优化成都文创投资环境,吸引国外知名文创企业和机构来蓉,推动成都文创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人才链,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协作,增强我市文创产业综合竞争力。

相关新闻

2022年 成都文创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俄罗斯彼得霍夫国家博物馆藏文物特展在成都开展,图为观众欣赏精美的皇家用品  资料图片

成都博物馆

文化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和根基,是提升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是推动成都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党的十九大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激发文化创造,立城市之品。根据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全市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的战略部署,市委宣传部牵头制定了《建设西部文创中心行动计划(2017—2022年)》(以下简称《文创计划》),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提供有力支撑。昨日上午,中共成都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磅发布该行动计划。

通过5年努力

全面实现全国重要的文创中心功能

《文创计划》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了今后5年的发展目标。我市从2017年6月即启动西部文创中心行动计划的安排和编制工作,同年8月在香港、9月在波兰发布了行动计划纲要内容,按照“一年全面启动、三年跨越发展、五年基本建成”的总体要求,通过5年努力,推动成都文化事业和文创产业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形成人文魅力享誉世界、文化人才充分汇聚、文创产业实力突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创新创造活力强劲的发展新格局,全面实现全国重要的文创中心功能,扩大世界文化名城影响力。

——2017年,全面启动西部文创中心建设,加快产业布局、促进融合发展、丰富文化形态、创新要素供给、构建产业生态、策划重大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完善管理体制,年内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750亿元,占GDP比重约5.5%,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5.0%以上。这项工作已在去年启动。

——2020年,建成一批重大功能性项目和平台,在传播发展天府文化上取得新进展新成就,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完善,文化艺术原创能力显著增强,城市建设文化品位有力提升,文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文创产业生态不断优化,文化创意人才充分集聚,文化创意品牌日益彰显,建成超过800万平方米的园区载体,形成特色鲜明、附加值高、原创性强、成长性好的现代文创产业体系,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超过1800亿元,占GDP比重约10.0%,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14.0%以上。

——2022年,建成一批具有国家功能性、国际影响力的项目和平台,天府文化深入人心,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历史与时尚相融合的城市文态基本形成,建成超过1000万平方米的园区载体,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全国影响力、区域带动力的文创园区、文创街区、文创小镇、文创企业和文体旅品牌,形成要素集聚、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世界文化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的世界影响力显著提升,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超过2600亿元,占GDP比重约12.0%,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20%以上。

437个重点项目

逾万亿元投资推动美好蓝图变现实

为有力推进西部文创中心建设,成都共策划实施437个重点项目,预计总投资约1.1万亿元。其中,示范作用大、带动能力强的功能性、战略性、支撑性重大项目38个,预计总投资约4500亿元。2018年开工建设锦江绿道、海外华文传媒国际交流中心、川港创意产业园区、华谊兄弟艺术小镇、中意文化创新园区、文殊坊二期、中国服饰与时尚博物馆、中法成都大熊猫生态创意产业园(熊猫星球)、完美世界文创产业园、蔚然花海音乐小镇、海航-龙泉驿综合开发项目、天府蔚蓝世界、蓝光水果侠主题世界二期、南丝路·天台山国际旅游度假示范区、言几又天府国际文创中心、天府自然博物馆、星光影视文旅城、都江堰国际康养特色旅游产业项目、葛仙山体育休闲旅游小镇、天府国际慢城共20个标志性项目,预计总投资约1600亿元。

其中,中法成都大熊猫生态创意产业园于1月9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期间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由成都文旅集团、广东方所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法国戴罗乐公司合作开发建设。该项目面积约5257亩,由熊猫基地、产业孵化区、中法国际社区三大功能片区组成,将建设诺亚方舟自然科学与艺术博物馆、熊猫IP研发中心、生态康养中心、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国际会展中心等八大中心,开发主题演艺、熊猫绿道等多样化旅学产品,并引导人才入驻。预计2021年完成起步区的建设。

天府锦城项目也计划2018年开工建设,该项目位于成都市中心“二江环抱”区域,由府河、南河、饮马河和西郊河围合而成,占地面积约13.6平方公里,计划构建春熙路商圈、老城文化圈、宽窄旅游圈、文殊坊文创圈、锦江生态圈等五个有特色、有品位、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圈,汇聚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剧院、体育中心等重大文体设施。力争按照“三年基本建成、五年全面建成”的总目标,打造成为以天府文化为特质、以新型业态为载体、文商旅相融合的城市核心功能区,实现“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新风貌新定位。

从人才、技术等方面

大力支持文创产业发展

文创项目集中上马,成都将从政策、土地、人才、技术、平台等方面大力支持文创产业发展,例如,根据“成都产业新政50条”规定,对符合《成都市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实施办法》的专家、企业家带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创项目和文创品牌落地成都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给予最高300万元资金资助。此外,发放“蓉城人才绿卡”,设立政府金熊猫文化创意奖和金芙蓉音乐奖。成都市将逐步增加和充分利用文产专项资金存量资源重点扶持文创产业发展,并鼓励其他行业企业和民间资本通过多种形式投资文创产业。在符合法律法规、具备供地条件的情况下,优先保障文创产业用地需求,对文创重大项目按需“随用随供”。打造文创领域交易平台、产权交易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

文创企业的发展,需要营造法治化、国际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文创计划》提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提升服务水平,推行重大项目“承诺制”,实施“仅跑一次”改革,为文创企业和项目提供精准、便利、透明、高效的“一窗口”“一站式”服务。(记者 王嘉 摄影 胡大田 马丁 刘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