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型历史话剧《大宋御史·赵抃》首登国家大剧院

2020年10月13日 10阅读 来源:成都日报 2019/1/7

1月4日至5日,反映北宋御史赵抃“清廉做官、清正做事、清白做人”生平事迹的大型历史话剧《大宋御史·赵抃》,首次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精彩上演。

该话剧由成都市青白江区委、区人民政府出品,是该区利用本区特色文化资源原创的文艺精品,旨在彰显“清白”文化,弘扬清风正气。整个剧情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跌宕起伏,以历史人物“铁面御史”赵抃为原型,通过话剧形式,在时空层叠和充满诗意的舞台上,生动刻画了一代廉吏为官清廉、惩治腐败、举贤荐能、为民造福的“铁面御史”形象。

穿越千年

“铁面御史”再现舞台

“吾志如此江清白,虽万类混淆其中,不少浊也。”这是赵抃出任成都知府,以一琴一鹤只身入蜀,面对滔滔江水,以江明志留下的千古名句,青白江因此而得名。

话剧《大宋御史·赵抃》的创演团队以四川人民艺术剧院为班底,由陈丽遥创编,敖晓艺执导,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刘党庆担任制作人(作曲),主要演员有贾建立、刘岳琦、孔斐、刘运元、徐光举等30余名省内优秀演员。主创者们遵循史料,将赵抃担任殿中侍御史期间“直奏漕运”“弹劾宰相陈执中”,担任成都知府期间“治蜀兴川”等史实进行艺术加工。

“直言者,国之良药;善言者,国之良医。”正如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廖全京所言:“这是所有历史题材剧目中,反腐败讲清廉写得最深的,层次最高的。”《中国纪检监察报》也评论:“该剧带给观众的是一分春风化雨的熏陶,一分三省吾身的关照,一分为国为民的担当。”

塑造品牌

创新发展“天府文化”

青白江有丰富的工业文化、清白文化等优秀本土文化,他们着力挖掘、寻找各本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价值、时代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接点,进行思想层面的现代转化。去年以来,该区着力挖掘利用独有的清白文化资源,紧贴全面从严治党和为民务实清廉的时代要求,在全省首创将历史文化、清白文化与天府文化相融合,创编了大型历史话剧《大宋御史·赵抃》,用高标准的艺术水准演绎独具青白江特色的“天府文化”品牌——“清白文化”,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艺创作和对外交往优势,弘扬社会正能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了天府文化特质、丰富了其精神内涵。

青白江区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过创编演话剧《大宋御史·赵抃》、建立‘清白文化馆’、举办专题展、开办绣川讲坛、清白课堂等,系统化宣传赵抃的清廉事迹,积极挖掘、传承和弘扬与本区渊源极深的赵抃‘清白’思想。《大宋御史·赵抃》已成为反映城市发展进步、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

打造名片

加快建设“文化青白江”

青白江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加快“文化青白江”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和文化产业竞争力。通过举办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活动、体育赛事、旅游节会、会议会展,加强文化双向互动交流,推动文化扩散传播。持续办好蓉欧文化艺术节,做好国际街舞邀请赛、蓉欧经典之夜、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等活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开展文化交流。积极规划建设西部文创贸易港,塑造文化地理,构建文创“一港支撑、三城共兴、多点互动、集聚发展”全域发展格局,推动文创产业集群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努力建设国际文创商贸业新兴区。深挖特色文化资源,持续做靓工业文化、清白文化、港口文化、三国文化、诗歌文化五张文化名片,推动天府文化在青白江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创新创造的时代精神、优雅时尚的生活美学、和谐包容的人生修养、友善公益的大爱情怀,“潜移默化”地融入机关、企业、社区、学校、景区、公共场所、交通枢纽及口岸、网络空间,涵养城市文化气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加快推动博物馆系列文创产品研发,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文创产品,实现资源向价值的转化,延伸文创产业链条。做好精品剧目成果运用,推动《大宋御史·赵抃》省内巡演,完成《蜻蜓眼》《传奇凤凰湖》首演。着力推动工业遗址公园、工业博物馆建设,加大工业遗址保护利用。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做深在社区、特色小镇、绿道体系等建设的文化元素植入,打造一批城市文化景观。(记者 赵荣昌 文/图)

原标题:青白江区打造大型历史话剧《大宋御史·赵抃》首登国家大剧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