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刚在全市通村公路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
统一思想 坚定信心 明确目标 提升质量
确保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油路)目标
全市通村公路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市委书记陈志刚出席并讲话,强调要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信心决心,明确目标任务,提升质量水平,确保在全省率先全面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油路)目标。
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文松波主持会议,市委常委、黔西县委书记卢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克明,副市长高青,市政协副主席秦天志,市政协副主席、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市通村公路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安顺才,市政协副主席、威宁自治县县长陈波出席会议。
陈志刚对去年我市通村公路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说,在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把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小康路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大胆创新建设模式,充分发动群众,克服了资金困难等问题,完成了的通村公路建设任务。我市通村公路建设,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降低了建设成本。但由于配套资金不足,技术指导力量缺乏,监管工作不到位,在质量管理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深入思考、积极探索,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对通村公路建设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鼓劲、再加油,找到一条又好又快建设通村公路的路径和方法。
陈志刚指出,要统一思想认识,坚定抓通村公路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一要统一对抓好通村公路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路通百通”。建设通村公路是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是当前广大群众最急需、最迫切、最期盼解决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是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基础。全市上下要充分认识通村公路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把通村公路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加快建设进程。二要统一对实施“一事一议”组织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建设通村公路这一做法的认识。通村公路建设的性质本身就是群众自建自养、自管自用,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建设,既能有效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又将过去由交通部门“单打独斗”转变为部门齐抓共管、共同推进,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共同打造农村的致富路。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法和模式,既充分发动群众,节约建设成本,又要加强质量管理,确保质量标准。
陈志刚强调,要明确目标任务,确保在全省率先全面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油路)目标。到今年底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油路),是市委、市政府2014年作出的重大决策,必须按照“调子不能变,力度不能减,问题要解决,任务要完成”的要求,一手抓原开工建设项目的路肩、边沟、绿化、安保设施、错车道的完善,确保通过验收;一手抓再鼓劲、再动员,克服困难,扎实苦干,确保年内全面完成剩余3000多公里的建设任务。
陈志刚要求,要完善方法,全面提升质量水平。一要抓牢三个关键,夯实建设基础。一是完善领导机制,强化领导力量。坚定不移地实行组织部长挂帅、分管领导负责、各方齐心协力抓通村公路建设的模式,形成共同推进通村路建设的强大合力。二是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按照积极性对积极性的原则,加大对群众积极性高的地方支持力度。三是强化资金筹措。要采取多条腿走路,通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融资贷款推进建设等办法,破解建设资金难题。二要把握三个重点,确保建设质量。一是严格质量标准,做到混凝土路肩、边沟、绿化、安保、错车道、管养“六个同步”。二是实施整乡推进,把群众投工投劳和专业队伍施工有机统一起来。三是加强技术队伍建设。要加大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力度,统筹安排建设和规划部门的技术人员参与质量监管。三要注重三个环节,落实工作责任。一是强化部门责任。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交通、工能、国土、安监、林业、水利、烟草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认真履行职责。二是强化资金的使用管理。建立专门账户,做到专款专用,严格按建设进度拨款,并预留一定的质量保证金。三是加强督促考核。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通报工程建设进展情况,严格责任追究,真正把通村公路当成造福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工作来抓。
文松波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迅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切实在学习领会上下功夫,在统一思想上坚定信心,在全面冲刺上强化措施,在查缺补漏上认真落实,专题进行研究,着力处理好坚持和改进、速度和质量、建设和管理、督导和帮助、工程和群众五个关系,又好又快推进全市通村公路建设。要做好“两个硬化”的扫尾工作,精准发力,把通村公路和通组路、连户路串起来,实实在在地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
会上,安顺才通报了2014年全市通村公路建设工作情况,并对2015年通村公路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市直相关部门、全市水泥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区)生态办、交通运输局、质监站、通村公路建设办公室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