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上午,市委书记陈志刚在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王开俊的陪同下,到织金县金凤街道平寨村指导抗洪救灾工作。他强调,要将抗洪抢险救灾的重点转入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以铁的纪律铁的作风铁的措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抗洪救灾工作取得全面胜利。
金凤街道平寨村是织金县“6·28”洪灾中受灾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6月27日19时至28日6时,降水量达306毫米,为我市有气象记录以来降水量之最。洪灾中,平寨村发生泥石流30处6万余方,农作物受灾1500余亩、绝收600余亩,房屋被淹4栋、严重受损320栋、疏散转移群众300余人,公路滑坡及塌方6处4000余方、损毁4公里,造成1人死亡、1人失联,经济损失1.73亿元。
在平寨村岩脚组,由于公路被洪水冲毁,交通中断,陈志刚弃车步行,沿途查看灾情。看到办事处已经有专人疏导交通,并在水毁处拉起警戒线,陈志刚对街道和村组干部的做法给予肯定。看着被洪水冲毁的桥梁涵洞和淤泥堆积、垃圾满屋的民房,陈志刚说,交通建设要着眼长远,充分考虑桥梁涵洞的泄洪能力,才能更好地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生态移民搬迁时,要对搬迁点周边自然环境进行充分论证,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决不能从一个地灾隐患点搬到另一个地灾隐患点。
到达平寨村田坝组时,由于桥梁被毁,行人无法通行,陈志刚沿着泥泞的山间小路,绕道前行至重灾区。
村民告诉陈志刚,田坝组在此次洪灾中,家家进水,户户被淹,有的村民房屋被冲毁,财产损失严重,好在撤离及时,无人员伤亡。陈志刚对村民们说,在无情的灾害面前,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党委、政府正在全力抢险救灾,希望广大群众与党委政府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等不靠,奋起自救,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踏着深深的淤泥一路前行,看着一处处的滑坡点、一段段的水毁公路、一幢幢受损的房屋,陈志刚心情十分沉重。他不断告诫县、办干部树立安全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投身到抗洪救灾中,以铁的纪律、铁的作风、铁的措施,严防次生灾害发生,全力抓好灾后恢复重建。
平寨村河头上组是金凤街道受灾最严重的村民组,多处山体滑坡、泥石流导致公路被毁、民房受损,地质灾害隐患严重。为了早日抢通公路,保障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市政协副主席、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安顺才已经组织交通部门开始道路抢修工作。得知平寨组的交通29日晚可基本恢复,陈志刚对交通部门在抗洪救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肯定,并现场召开会议,对平寨村抗洪救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他说,暴雨来临之际,织金县、金凤街道高度负责,党员领导干部冲锋在前,有序组织群众撤离,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损失。但平寨村灾害严重,隐患较大,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深入推进救灾工作。
陈志刚强调,当前,抗洪救灾工作的重点已经转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坚持以人民的生命财产为己任,采取科学的手段和有效的措施,组织各方力量,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工作有条不紊推进,努力夺取抗洪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要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设立抢险救援工作组,尽快恢复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设立群众工作组,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疏散隐患点周边群众并妥善安置;设立监测监控组,由专家对地质状况进行调查评估,隐患点派专人24小时值守,严防次生灾害发生。要迅速、准确收集受灾情况上报,争取上级支持,让受灾群众尽快重返家园,恢复生产。要着眼长远,充分利用生态移民搬迁、农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等政策,拿出具体可行的方案,对地质灾害的群众进行搬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