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让金沙从一枝独秀到百花满园

2020年10月16日 10阅读 来源:毕节市人民政府 2017/3/31

曾几何时,一个小城,城中间还有一个冒着黑烟的火电厂,粉尘到处飘落,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倍感无奈,纷纷前往遵义、贵阳等地购买房屋准备逃离——这就是5年前的金沙县城。可如今,当你来到金沙时,就会看到新建的143公里城市主次干道交错纵横,两旁绿化带的鲜花四季盛开;一栋栋标准化厂房星罗棋布,里面现代企业的生产车间热火朝天;新建楼盘涌现出一个个恬静安详的生活小区,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一个全新而充满活力的金沙,在开放带动和转型发展的引领下,正成为毕节市壮士断腕后发赶超的生动典型!

金沙县作为资源大县,长期以来,煤电一直是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12年以前,煤电经济曾一度占据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80%左右。2011年开始,金沙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主基调主战略,改造提升传统电煤支柱产业,引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做优做强农特产品加工业,逐渐走出了一条转型发展、工业强县的“金沙之路”,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发展。

坚持走创新驱动道路

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在项目建设上把PPP模式作为主要推动方式,包装推介重大项目28个234亿元;加快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农村“三变”、平台公司实体化等改革步伐。在全市率先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并通过省级认定,全县累计拥有专利380件,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提高到72%。围绕“大数据”应用,出台优惠政策,引进奥斯科尔、兴豪华、裕华隆等高新技术企业落户金沙经济开发区,积极支持翔通电子、兴豪华电子、景弘光电等企业新建研发中心,鼓励中龙机电与北京科技大学、驰远制控与贵州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等开展产学研合作。金沙经济开发区被评为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综合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园区等荣誉称号。

如今的金沙,无论是在金沙经济开发区还是茶园木孔循环工业园区,一个个新型工业企业建成投产,并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率,

使金沙从严重依靠电煤产业支撑县域经济的困境中成功转型,工业经济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全县工业增加值从2011年的56.87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10亿元,今年前两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6.3亿元,同比增长13.4%。

坚持走统筹协调道路

坚持城乡统筹,着力推进产城景融合发展。“十二五”期间,金沙县按照“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建设、开发区发展”的“三轮驱动”思路融合规划了118平方公里的城市建设布局空间,坚持以城拓产、强产兴城,将开发区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整体推进、融合发展。目前,开发区建成区达15.68平方公里,已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装备制造园、新型建材园、有机食品工业园等,形成“一区多园”,并在园区规划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园和小微企业孵化园,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了产业向园区集中。总投资15亿元、10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全面建成投入使用,是全省标准厂房建成面积最大的开发区。

规划覆盖全县25个乡(镇、街道)的“七大特色经济板块”,重点推进金沙经济开发区“一区多园”的主体框架建设,统筹推进茶园——木孔循环经济园区、沙土民营经济聚集区等园区建设。坚持“以城拓产、以产兴城、产城互动、景城共荣”,依托旧城区改造、新城区建设、开发区发展“三轮驱动”,建成156公里的城市和园区主干道路及配套设施,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8平方公里。15个特色示范小城镇加快建设,沙土镇被列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金沙成功入选全省整县推进小城镇建设发展试点县,城镇化率从30%提升到44%。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71个,改建靓化民居1.98万户,城乡一体化进程成效显著。

坚持走开放带动道路

坚持“项目带动、招商推动、投资拉动”的发展举措,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同时,加强发展要素保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力、借资、借智助推发展。突出靠前服务,在土地、税费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大力开展垫退税等业务,建成3.3万平方米的综合管理服务中心,成立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和代办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贵州兴豪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金沙从广东引进的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企业,主要生产多功能LED露营灯、应急电源、太阳能系列等产品,该公司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全部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解决就业800余人,2016年实现出口创汇3400万美元,上缴税收300万元。

公司营销副总游伟金告诉记者,由于金沙经济开发区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增强了企业在金沙投资的信心和决心,年初以来,公司又投资2亿元,启动了贵州华键精密电子有限公司项目建设,目前厂房装修,电子产品生产车间设备已经完成装修调试,投产后,用工人数将增加到2000人左右,形成开发区内科技含量最高、投资密度最大的电子模具加工车间和电子模具研发维修系统。实现出口创汇操过1亿美元,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单个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出口创汇的电子企业。

在招商安商的同时,金沙还突出金融扶持,成立开发区投资公司,深入开展“贵园信贷通”和“贵工贷”等金融服务工作,通过融资租赁、政银企合作等方式,累计发放各类贷款10.68亿元,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瓶颈。与此同时,突出人力支持,建立县职教中心与企业“校企联办”长效机制,根据企业所需开设模具制造技术等24个专业,开展人才需求订单培训;成立开发区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和就业培训中心,建立人才供需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统筹生态移民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将1万余人集中安置在开发区,有效破解企业招工和群众就业矛盾。5年来,累计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78.8亿元,签约项目810个。先后促成中国电投、泰山石膏、华润水泥、湖北宜化、济南琦泉热电、广东碧桂园、深圳飞尚、泰国正大、浙江露笑等优强企业在金沙落户,金沙森特绿色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股交所E板成功挂牌。对外贸易从无到有,累计实现外贸收入3.73亿美元。

促进转型跨越发展

坚持工业强县、农业富县、旅游兴县、商贸活县战略,传统产业转型提升,新兴产业加速成长。5年来,全县工业从煤电为主向多元、集群、集聚、智能发展,工业增加值从56.8亿元增加到104亿元。煤炭产量稳定在1500万吨以上,累计发电458亿千瓦时;电子信息、机电制造、新型建材、轻工轻纺、食品酿造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煤炭税收占比从72%下降到40.8%,1000万元以上非煤企占比由18%提高到40%,民营经济增加值142亿元,占全县GDP的比重达62%,全县工业经济应对风险的能力持续增强。经济开发区建成标准厂房102万平方米,入园企业118家,解决就业2.9万人,完成产值520.9亿元,在全省百亿级开发区综合发展中位居前列,先后获得省级综合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省级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等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板块经济建设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茶、蔬、果、畜、药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农业总产值从17.4亿元增加到45.9亿元,“粮经比”调整到4:6,非粮农业增加值占比达96%。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360个,其中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6个,规模化养殖场284个。“金沙贡茶”、“金沙回沙酒”、“湾子辣椒”、“禹谟醋”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称号,“清水塘”、“冠香坊”等12枚商标、27个产品分别荣获贵州省著名商标、名牌农产品称号。启动建设48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金沙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突出服务提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从32.4亿元增加到76.6亿元。旅游总收入从12亿元增加到44亿元。建成农村淘宝县级运营中心和物流分拣中心,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站点144个,累计实现电商营业额3.4亿元。

改革创新力度的不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使金沙成为新型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和工业经济发展的洼地。2016年,经济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52亿元,完成工业投资64亿元,在全省百亿级开发区综合发展中位列第一,先后获得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综合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园区、“511”民营经济示范园区,全省10个样板示范产业园区等荣誉称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