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9月“人才工作宣传月”活动。本报今日起开辟“同步小康·人才为先”专栏,报道各地各部门在人才工作中的亮点,聚焦我市引进的各类优秀人才、农村致富带头人、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返乡创业的优秀人才等典型经验和做法,在全市大力营造重才、用才、爱才的氛围。敬请关注。
毕节市从群众关心、企业关注、农民需求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专家优势,搭建专家服务基层平台,创造性开展了圆梦小康专家行动计划,搭建专家服务基层舞台,促进人才智力资源向基层柔性流动,着力破解了一批基层发展关键技术难题,培养了一批基层发展急需紧缺人才,转化了一批应用前景良好的科技成果,提升了专家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水平,有效助推基层产业转型升级,为试验区与全省全国全面同步创建小康注入强劲动力。
一、基本情况
2014年6月以来,毕节市选派科技、教育、卫生、农业等领域专家组成专家服务团,分赴各县(区)镇(乡、办事处、街道)、村(社区)、产业园区,围绕基层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特色产业、产业基地等发展需要,开展咨询、讲座、培训等帮扶活动。与基层有关单位、企业、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等结成服务对子,建立专家服务基地,在项目研发、成果转化、合作攻关、培养人才、技术咨询等方面为基层群众(企业)出谋划策。
截至目前,全市建立了金沙县绿健牧业有限公司、纳雍县特色蔬菜产业示范园、七星关区凯哥生猪养殖场等专家服务基地3个。组织市级4所学校与基层9所学校结成对口帮扶关系,通过牵线搭桥5家市级医院与县区7家基层医院结成对口帮扶对子。开展培训1739场(次),培训群众179549人次,为基层办理实事或解决难题1343件。
二、主要做法
1.紧扣发展需求,搭建专家服务平台。围绕基层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技术难题,广泛征集服务项目,明确帮扶重点,集中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全市从基层上报的50多个服务项目中精心挑选了毕节市凯哥生猪养殖场、金沙县绿健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生猪养殖场、贵州穿青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等3个示范项目,内容涵盖养殖、种植、农产品深加工等,通过重点攻关,破解制约生产发展的技术难题,推动专家服务基层工作上层次、上水平。
2.坚持高端优选,组建专家服务团队。按照“以用为本、基层需求、高端优选、突出实效”的原则,选派一批科技、教育、文化、农业等领域专家组成服务团,围绕基层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特色产业、产业基地等发展需求,开展技术咨询、专题讲座、业务培训等帮扶活动,通过专家带技术、管理、信息等要素流向基层,引领基层更新理念、优化产业、推广科技、培养人才。全市组建了市级专家服务团93人、县(区)级专家服务团151人深入基层开展服务活动,实现“选派一批专家,扶持一批基地,带动一批产业,培养一批人才,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让专家接“地气”,得到了实践锻炼,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3.明确帮扶重点,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为确保“圆梦小康专家行动计划”工作取得实效,专家服务团成员深入帮扶基地调研,摸清基地产业发展中的困难问题,在精准扶贫上下功夫,与基地签订帮扶协议,结合基地发展需求,认真制定帮扶计划。从技术传授、项目实施、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全市先后组织40多名市管专家到纳雍县昆寨乡、赫章县河镇乡、黔西县林泉镇、七星关区千溪乡等开展中药材种植和养殖培训,为基层群众送去医疗义诊、法律咨询等服务活动,培训农民3000余人次,开展义诊500余人次,接受咨询800余人次,帮助解决问题150多件。针对每个基地的需求,专家服务团还建立个性化帮扶计划。如,2015年,专家服务团将积极帮助贵州穿青人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建成占地200平方米400立方米的冷库1座,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引进10个以上的新品种,帮助公司解决蔬菜品牌注册和包装等问题,力争完成省级龙头企业评审材料,进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的称号的申报。
4.强化保障措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为开展好“圆梦小康专家行动计划”,对参与服务的专家,给予一定的咨询服务费用。支持专家服务团及其成员以专利、专有技术、科研成果等在基地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对专家服务团及其成员申报项目优先立项,给予项目倾斜,在行政审批上开通绿色通道。对专家服务团成员实行“双重管理”,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重点考核培育人才和推进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实绩。组织(人事)部门每年组织对专家服务团成员服务基层的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比,根据评比结果给予相应奖励;对工作不力、作用发挥不明显的进行调整。对“圆梦小康专家行动计划”明确专项经费,重点资助专家服务基层项目,主要用于专家服务基层期间食宿费、交通差旅费、设备场地租用费、服务费及有关培训费等。参加服务基地的专家,由服务基地或设立服务基地的单位与专家协商解决服务时间、方式及其他事项。
三、成效与启示
毕节市实施“圆梦小康专家行动计划”以来,得到了广大群众一致好评和专家的支持拥护,已成为一项“民心工程”。
1.专家在实践中接地气,提升服务发展能力。开展“专家圆梦小康行动计划”,让专家走出办公室,深入农村,深入企业,通过开展技术咨询、专题讲座、业务培训等帮扶活动,带动技术、管理、信息等要素流向基层,帮助基层解决生产技术难题,让专家在服务基层活动中接了地气,在实践锻炼中增长了才干。
2.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解决群众急难问题。针对基层群众、企业、学校、医院的发展实际和需求,专家服务团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为每个帮扶基地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群众“点单”,专家“配菜”,做到精准发力。
3.盘活人才智力资源优势,助推全面创建小康。专家圆梦小康行动,让科技人才走出实验室,深入基层一线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试验区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提供智力支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